育龄女性劳动参与对儿童健康的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son2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健康始终是“国之大者”,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是与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传统观念中,照顾儿童的责任主要是由家庭中的女性承担,随着现代社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大部分育龄女性开始走向劳动力市场,参与社会生产。由此,要想更加全面地了解这部分育龄女性群体的劳动力供给效应,在关注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之余,也应关注她们的劳动参与对于家庭,尤其是家中儿童的健康成长有何影响,以更好地完善相关保障政策。本研究以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数据为样本,系统考察了育龄女性劳动参与对儿童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异质性分析、机制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实证研究表明:育龄女性劳动参与会对儿童生理健康产生积极作用,也会促进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但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而且随着劳动时间的增加,这种负面影响也会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育龄女性劳动参与对儿童健康的影响存在群体差异性:相比于城市,在农村,育龄女性劳动参与会更为明显地促进儿童生理健康;与男孩相比,育龄女性劳动参与会显著提高女孩的社会适应能力,但对其心理健康会产生消极影响;相较于农业劳动,育龄女性参与非农劳动对儿童生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更能享受到育龄女性劳动参与对他们生理健康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替代性照顾方式下,尤其是社会化照顾能更好地发挥育龄女性劳动参与对儿童生理健康的积极作用。最后,本研究基于儿童健康生产理论,探究育龄女性劳动参与对儿童健康影响的作用机制发现:育龄女性劳动参与有效促进了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对儿童生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育龄女性劳动参与会导致照顾儿童时间的减少,从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结论,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女性劳动参与和儿童健康保障政策提出如下建议:一要完善就业政策,保障育龄女性劳动参与权益;二要鼓励非农劳动,提高农村育龄女性就业质量;三要完善儿童照顾服务制度,助力儿童健康成长;四要多措并举提升育儿家庭收入水平,促进儿童健康投资。
其他文献
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女性劳动力在乡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农村女性可以带来独特的优势,如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包容性经济增长和减少贫困等。然而,农村女性依然遭受着剥夺其权利的待遇,她们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往往被忽视。因此,为了使乡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增强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女权观,让她们拥有更多的控制权和发展机会,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基于2017-2018年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劳动力流动实现了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得到加强。从理论上来说,由市场进行劳动力的调配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但是,劳动力流动的实际效果与理论存在差距;同时劳动者在择业时也不再仅限于关注收入,就业质量作为一个综合指标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关注。那么,职业流动对劳动者的就业质量影响如何呢?哪类劳动者更容易通过职业流动增加就业质量呢?针对这些问
学位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青少年承载着家庭的希冀、社会的期待和祖国的未来,所以青少年的成长关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前途。青少年认知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推动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进程。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角色,也是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教师反馈构
学位
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国内经济和就业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劳动力市场矛盾突出。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者讨论的焦点,高费率会增加企业用工成本,企业为了减轻缴费负担选择减少雇佣,由此恶化就业形势。从2015年起我国开始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缴费率,本文以2016年部分省份降低了养老保险费率为契机构造“准自然”实验,借助双重差分模型,立足宏微观视角,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检验社会保险降费对就业的
学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保障老年人权益、适度开发老年人人力资源成为当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力措施。老年人劳动供给问题也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在众多影响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因素中,家庭因素不容忽视。而子女作为家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其数量结构以及由此衍生的代际关系对于老年人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尤为重要。当前,家庭人口结构的改变以及高速攀升的生活成本加重了年轻子女的赡养负担,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老年
学位
老龄化的加深、失能人口的不断扩大导致我国老年照护需求逐渐增加,加之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给我国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带来巨大冲击。作为家庭老年照料的主要承担者,女性面临着愈加繁重的照料压力,家庭老年照料与女性就业间的矛盾愈发凸显。为了保障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需求,提高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的福利,2016年我国正式开始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到目前效果开始初步显现。长期护理保险能否缓解女性家庭老年照料与就业的矛盾需
学位
我国劳动力平均周劳动时间长且过度劳动的劳动力数量占比高,过度劳动问题严重。从劳动供给角度考虑,过度劳动现象可能是因为劳动者要尽可能地满足必需支出,而最低工资的提高可能会缩短劳动时间。对此本文从劳动供给角度分析最低工资对劳动时间影响,验证劳动供给曲线特征,缓解过度劳动问题。首先,对国内外“最低工资影响劳动供给”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作梳理,提出了在必需支出约束下,最低工资对劳动时间影响的理论框架。其次
学位
2021年5月,教育部审议通过《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贯彻落实《规定》文件精神,多地政府发文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在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活动中,父母对子女学业表现的认识往往并不准确,即存在父母认识偏差。另一方面,父母又依据自身认识进行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认识偏差可能导致次优投资。因此,纠正父母认识偏差,对优化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提高子女学业表现具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的主题。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就业问题受到了各界关注,现阶段针对数字经济与就业关系的探讨多以省级层面宏观数据为主,鲜有研究将宏观数据与微观个体数据相结合,且学者们多从总量维度分析数字经济的就业效应。不同于此,本文将宏观层面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纳入微观层面劳动者个体决策分析框架,从总量、结构和质量多维视角,系统评估了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对
学位
当前,国家相继出台政策鼓励发展现代化和规模化农业。但是,广大农村地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进程较为缓慢。究其原因,主要受劳动力资源和农地资源的制约。目前,由于农村地区资源禀赋的限制,大量劳动力向城市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产业转移,势必会对农地市场产生影响。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男主外、女主内”社会结构下,家庭内部一般是男性劳动力率先向城镇非农就业,而女性劳动力来负责经营农地。但是,随着女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