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论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YenLoveRi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整体转型期,缘于对教育的期望之深以及与之相伴的责备甚切,名校也就成为一个颇多争议的话题。对名校问题认识上的分歧乃至激烈的争论,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必要性,但在教育改革日渐向深层推进、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已是人们强烈诉求的现今,如何立足现实国情去面对未来社会对当今教育的挑战,怎样尽可能地对名校形成科学而理性的认识以不断扩大并努力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则是我们在思考现实教育问题时应有的基点。造成对名校误解的原因是多重的,但在名校内涵的确认以及研究视角的选择等方面存在的可能性缺失,却是首要的前提性因素。现有研究表明,虽然人们对名校问题给予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但是很少有人从学校文化的角度对名校进行剖析与重构。因此,循着学校文化这一视阈,探悉名校的主要内涵及其基本属性,进而分析“如何发展为名校”、“名校怎样继续成为名校”等便成为本文的中心议题。必须指出的是,本文所论之名校,重在学校办学历史的悠久,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非政府行为下、通过学校自身长期发展而成的名校。名校之“名”虽主要见之于名校的办学理念、名师、名生和特色等方面,但其生成之“根”却在于名校历史的凝重与底蕴的累积、思维的独特和个性的鲜明、保守和开放的生命张力以及善用古典的心态涵养学校精神。这可以以古今中外名校的历史与现实相佐证。“学校如何发展为名校”,是集理论架构与实践探询为一体的尝试。因是学校教育实践者更为关注的焦点,故成为全文的主体。论述主要是从学校文化的自我诊断、实践主体建设、中介客体建设、交往场建设四个方面展开。其中,学校文化的自我诊断对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尚是一个不太熟悉的话题,但它在学校战略发展中却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校长、教师和学生是学校文化的实践主体,管理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乃是学校教育品质得以提升的关键;中介客体尤其是此中的制度文化和课程文化建设,既是学校发展的保障,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学校文化的交往场建设,则凸显了学校教育的本质和要义。“名校怎样继续成为名校”,只能是一种较为初步的探索,或许因此论题的复杂与宏大,相关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从“生命周期”、“第二曲线”等理论所给予人的教育启示入手,强调了名校自我更新以达持续发展的必要性,通过提升学校文化力、改善学校文化道德领导这两大核心举措,实现名校生命张力的持久。展望21世纪名校的文化使命,其实我们更应关注的问题是:教育理论如何才能更好地贴近学校教育现实进而发挥其引领作用。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思想及其新教育实验,则能给人以诸多的启迪。
其他文献
目的1.对前期探索的青少年学生家庭满意度的结构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量表尽量简化,并作信效度检验。2.分析青少年学生家庭满意度在不同因素下的差异,分析与青少年学生生活
企业并购潮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亚洲尤其显著。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尤其是20世纪末期,并购风潮席卷中华大地。自1987年我国发生第一例并购案例以来,
财政分权体制关系到中央和地方经济增长问题。目前大量理论文献着眼研究财政分权体制对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财政分权体制给更低一级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历史
在建筑设计时根据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被动式设计策略,能够减少主动式系统的负荷,从而在相同舒适度的条件下节能。本文旨在建立一个为建筑师服务的直观、相对精
“211工程”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工程,也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系统改革工程。“211工程”建设包括学
本文从薪酬管理的理论入手,以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作为制定高校教师薪酬分配制度的理论基础,在对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薪酬制度的变迁和现状进行分析和对国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是一类特殊的电力,具有许多不同于常规能源发电的特点,由于其并入电网的电能呈波动性,大规模的风电和光电并网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调度等诸多方面都会
目的:在了解目前国内外信息系统安全风险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目前我国在医院信息系统安全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借鉴目前已有的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规避策略的可取之处,从管
21世纪的受众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其接触信息的方式也发了巨大的变化,这给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户外媒体在1979年广告业开始在中国恢复以来,正逐渐重现往日的光
本文试图运用管理学知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中国电信北京公司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业务发展策略:分析重点行业客户需求特点开展聚类客户营销、测算机房投资收益实施精细化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