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代词“这么/那么”认知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foer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中的指示代词"这么/那么"。一直以来相关研究基本上都围绕"这/那"展开,对于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的研究都被包含其中,忽略了其自身的意义和特点。此外,在"这/那"研究中,有些研究结论和成果也还存在不合理的内容,对"这/那"本身的解释力不足,也难以被借鉴和运用到"这么/那么"的研究中。所以,本文试图以指示代词"这么/那么"为主,兼及"这/那"的一些相关部分,进行较为深入详实的分析和探讨。 全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是引言,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对象范围,理论背景,研究方法,以及语料的选择。 第二章是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的研究综述。早期的现代汉语语法文献把"这么/那么"归为"这/那"类指示代词系统的一个小类,进行了比较简要的描写性研究。近年来,"这么/那么"的研究大致有三类:(1)传统性的对"这么/那么"语法性质进行的更详细的描写性分析研究;(2)穿插在"这/那"类指示代词专题研究中的论述;(3)注意到了"这么/那么"的个性特点,以之为讨论核心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这/那"类指示代词(包括"这么/那么"研究)的不足比较明显。传统研究思路总是将具体指称对象的语义分析等同于指示代词的语法意义分析。研究方向总是以客观形式为先,对语义的主观性等有所忽略,没能从语言使用的目的和效果来分析,也没能认识到言说的意义和意图才是语言形式选择的先导。虽然上述研究方法上的局限已经日益受到语义学和语用学研究的改进,但是仍有一些问题是有待修正的。现有的"这/那"和"这么/那么"研究中仍存在研究层面混乱,分析条理不清的情况。本文试图在后文的分析讨论中寻求一定的突破。 主要的论述在第三至第六章中展开。 第三章主要从理论导向的角度,构建了全文论述的基础。由于已往研究受到的结构形式主义研究思路的影响和限制,第三章首先阐明了论文的哲学基础和立场。一方面,我们从西方指示语研究中得到启发,认清指示语对人类语言使用和对外在世界认识的作用。西方指示语研究已经从语言形式与指称对象一一对应的二元指称论,发展为"词--对象--指称主体(说话人)"的三元关系。然而,我们认为这种三元关系还不够完善。传统研究者仅仅从理解一个语言形式开始分析指示语,难以顾及可能的言说意义和意图对语言形式的选择。所以,虽然引入了说话人,但在分析语言形式的时候,说话人主体意识总是缺失的。这也是传统汉语研究方法的不足。 另一方面,认知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可以避免上述不足,以功能主义的路子,到语言结构之外,即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使用的环境、人的认知方式等方面去寻求解释,能使意义和意图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作用得到讨论。我们的研究以"非客观主义"为基础,借鉴和引用戴浩一的"语义相对论",即"语言所描述的是人通过经验所认识的世界"。然后,又根据指示代词指称和指示的特点,提出了指称意义的双向性。这在"词--对象--指称主体(说话人),的三元关系中,真正加入说话人的因素,并考虑到听话人的作用。论文还以"这/那"为例,对传统分析得出的指示代词的称代作用和指示作用提出质疑。 第四章从认知研究的角度出发,以现实表征、心理表征、语言表征的三重结构确立语言形式与现实世界的间接关系。以"这/那"的远近属性为切入点,质疑传统研究对指示语远近距离的确定和对远近语义虚实性的结论。本文认为,远近概念有双重相对性。在表述距离的确定时既有说话人位置的因素,又有距离比较的因素。这两者都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客观分析可以完全概括的。"远"和"近"这样的相对客观属性也不是"这/那"能直接反映的。 为了避免传统分析方法、角度的局限,论文借鉴认知研究的成果,以 Fauconnier创立的心理空间理论作为分析手段,用画出心理空间结构图的形式解说"这/那"的区别,并将结论推广到"这么/那么"之上。我们认为,指示语"这/那"的指示作用源于心理表征中对相关概念的突显作用。这种突显作用一方面是对现实表征中相对客观属性的反映,一方面也是说话人主观因素发挥作用的表现。"这/那"的区别与视点空间的变化有关,也由此影响到相关突显对象的显著度。用"这"时,视点空间和焦点空间是同一的,显著度较高;而用"那"时,视点空间和焦点空间是分离的、相对的,显著度较低。"这么"和"那么"也有这样的区别。 第五章和第六章是根据突显作用和显著度的观点,对"这么/那么"进行的专题研究。 第五章主要从句法分布和使用的搭配情况,比较全面地归纳了"这么/那么"的使用。文中列出了十种"这么/那么"的出现结构,并通过大量的语料实例来分析"这么/那么"的指称对象和相关属性。结论是,"这么/那么"突显的基本上都是事物和动作的性状属性。这些性状属性因为通常的认知规律而处于显著度较低的依附状态。但是性状属性的显著度较低并不影响其成为被突显的对象。人们的主观认识因素依然可以为不显著的性状内容人为地加上突显的效果。另外,在听话人方面,性状的突显作用也会由于一定的认知模式出现整体性激活的效果,即在突显性状的同时将性状作为一个整体区别于其他内容。这种效果在"这么/那么"的意义分析和句法分布上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六章运用主观化理论,对"这/那"和"这么/那么"在意义上的区别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这么/那么"与"这/那"在意义上有这样两种不同:首先在突显对象方面,"这/那"突显的是事物的个体,而"这么/那么"突显的则是个体事物和动作的一部分--性状;其次,在语义虚实程度方面,根据主观化理论,"这么/那么"的语义相对较虚,而"这/那"的语义相对较实。因为"这么/那么"突显的性状需要更多的主观努力,更依赖于说话人的主观信念和态度,所以主观化程度更深。文章从指称对象的个体和部分的区别,到语言形式表达说话人主观性从而使语义演变发生虚化的原理,论述了二者的意义以及各自的发展方向。我们还认为,二者在主观化的演变机制下,遵循了不同的路径,虽然发展原理相近,却是各自独立的两个过程,不可盲目合并。与之相通的还有连词"那么"的演化机制。我们发现连词"那么"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说话人的主观判断,主观性很强,高于指示代词"这么/那么"的主观性,所以其语法化进程要比后者深入。论文还对"这么/那么"与否定结构"不"和"没(有),等的共现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其使用限制与"这么/那么"的突显作用相关。由于"这么"的显著度较高,激活的整体性作用较强,更偏向于离散量的属性,与"不"否定连续量的属性抵触较多,所以"不"与"这么+形容词"共现的次数较少。而"那么+形容词"偏向于离散性的程度较低,更符合与"不"的连续量属性,所以共现的限制较少。第七章是全文的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进行了概括,提出了一些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处于能源紧张、资源紧张的境遇中,为了缓解能源与资源紧张的局面,发展绿色建筑势在必行,通过发展绿色建筑可以达到节能、节材等目的,这对于环境当前我国能源供给产能不足
本草名物学是名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草名物学史籍的研究对名物学史的构拟与名物学理论的探究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本草名物学的集大成者,其始列“
通过对我国建筑设计模块的节能型方案的分析,更有利于满足我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应用需要。这就需要展开建筑物节能功效的剖析,从而有效缓解当下社会能源的短缺情况,进行建筑节能设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报”不同,在一个称职的报人眼中,不变的是年节,而变化的是他坚守的那张“报”,所以从业十余年,年节时分的难忘记忆似乎很难将其中的职业成分排
最近一段时间,一条服用排毒养颜药物导致结肠变黑的微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肠子变黑的震撼对比照被纷纷转载。实际上很多医生对服用所谓排毒保健品导致的“结肠黑变病”案例早已屡见不鲜了。  导泻药物连用8周 肠子易变黑  据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丁曙晴介绍,一些排毒保健品之所以能快速“排毒”,是因为含有强泻剂成分(如蒽醌类泻药),能快速促进人们排便。中药中的大黄、番泻叶、决明子等,西药中的果
好多人想减肥,都是晚上这一餐不吃,可是对于现在大多数上班族来说,都是晚上这一餐吃的很丰盛。这就矛盾了。到底吃还是不吃?晚餐怎么吃可以减肥?  1.晚饭时间可以提前一点  在晚上6—7点就餐,如果这时候在路途中,那可以先用营养价值高,能量不高的一个水果和一杯牛奶或者是一杯豆浆来替代。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帮助身体养颜、美白、解毒、防感冒。牛奶、豆浆富含丰富的钙和蛋白质,对于增加肌肉弹性、让心情平和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出现了许多“新中式建筑”作品,这些作品沿袭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粹。随着对建筑节能
期刊
期刊
近期,“从今早,蛋白质加一勺”的安利纽崔莱蛋白质粉系列广告,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武汉、重庆等城市铺开。不少人跟风,每天早上喝粥或者喝奶的时候,加一勺蛋白质粉,真是广告引导消费。那么,身体真的需要每天加一勺蛋白质粉吗?笔者就此采访了黑龙江省营养学会营养专家刘龚兴老师。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刘龚兴老师说,蛋白质是人体的主要成分,成人身体有20%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是人体中最重要的物质,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李锐是一位个性独特的小说家。在中国当代文学的缤纷园地中,李锐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色彩和魅力为他开辟了一片文学天地。本文主要从李锐小说中的人生困境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