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形象符号的精神共通性

来源 :天津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198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通过对形象符号在艺术创作中精神共通性的研究,来思考形象符号的功能延展与发展趋势。共计九个章节,对形象符号进行不同层面的解读分析,并辅以成功的作品案例及个人创作实践,探讨此类型艺术作品的当代价值并思考形象符号未来的发展及作用。文章采用由外部的视觉感受到内在的精神层次递进的方式,详细阐述形象符号的特质、在艺术作品中的作用、形象符号与观众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个人作品及与社会联系的实践体验以及对形象符号在未来的功能外延的思考,进而论证形象符号的精神共通性。
其他文献
本文对元末重要的文人画家张渥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内容涵盖他的籍贯,生平行迹、诗画交游、存世画迹的品评与考证等。第一章主要考证张渥的籍贯及其生平事迹,梳理其诗画作品,还原张渥博学明经,追慕高洁的文人形象。第二章主要对张渥数件传世的画作进行个案研究,由此凸显出玉山雅集等文人交游活动对张渥书画实践的影响,具体包括对《竹石幽兰》卷,《竹西草堂图》卷和《渊明小像》图的详细考证。《九歌图》版本较多,情况复杂,第
学位
“衣物”作为服装和服饰的代名词,囊括了身体上所有的遮蔽物与装饰物。衣物可以传达出人们共同的特征,也能体现人们独特的个性。当衣物作为一种与人密切相关的纤维织物出现在艺术创作中时,它体现了其穿戴者背后的生活经历与记忆以及更深层的文化隐喻。也正是因为衣物本身具有时间性、观念性,艺术家们才能通过衣物的各种元素将情感物化,用艺术表现力唤起观者的共鸣。日常的生产生活赋予衣物的外在属性及内在人文内涵,驱动着衣物
学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先锋派艺术在艺术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也成为我们了解俄罗斯艺术的一个主要切入点。在以西方世界为主导的艺术史叙述中,俄罗斯艺术常常被纳入“第三世界”的艺术,但是这并不会遮蔽它们在艺术世界的影响力。俄罗斯观念主义艺术的奠基人——伊利亚·卡巴科夫,出生在前苏联的乌克兰,由他提出的“总体装置“艺术概念中,首次将文学、绘画、戏剧、音乐等多种叙事方式纳入装置艺术体系。从他对装置空
学位
18世纪,伴随着古物研究的发展以及建筑手册的出现,英国学界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研究日趋成熟,最终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英国的乡村建筑中。草莓山庄作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仅继承了英国自中世纪以来哥特式建筑传统,更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与创新,学界称之为“哥特式复兴”。本文主要从趣味与时尚的关系角度,分析霍拉斯沃波尔的草莓山庄之于“哥特式复兴”的具体内涵。英国乡绅霍拉斯·沃波尔,身为草莓山庄的所有者、
学位
在光媒介艺术发展的历程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艺术家使用影子、反射得到的镜像、透镜成像等等基于光媒介技术手段所成的“像”作为表达的媒介。本文结合现有相关作品从“像”的表现形式与“像”的表达特点两点出发进行归纳总结分析,探讨造“像”的形式可能与媒介特点,以及如何在创作中被艺术家所运用。由于成像方式的多样性,在运用不同的成像方法时作品能够呈现出丰富的视觉可能。在艺术表达的环节中,“像”有着不同于传统艺术门
学位
通过对谢赫六法中的“应物象形”的解读,笔者发现谢赫的“应物象形”创作思路对石雕创作思路有可借鉴之处,石雕需要创新发展,更需要继承与传承优秀的本民族文化。民族的才是自己的,中国的雕塑始终是要回归到东方的文化历史传承中。本文通过探索石雕中“应物象形”的思维方式,以及分析在石雕创作中“应物象形”的美学追求,笔者把其大致分为自然天成的材质之美、“天人合一”的生命“活”态两种类型。笔者认为这些美学思想影响着
学位
弗里达.卡洛、费尔南多.博特罗、鲁菲诺.塔马约是三位拉丁美洲艺术家,他们都公然反对外界对他们的标签,申明自己的艺术创作只忠实于自己对于艺术的初衷。他们的作品丰富而具有某种探索性,记忆是他们艺术的主题。他们通过对于记忆所带来的“熟悉感”的寻找和堆叠,从而在艺术中建立起了独立的“自我”。本文从艺术创作的视角出发,展开论证三人艺术中记忆主题的使用,并证明记忆主题能为艺术家的个人身份探寻提供重要线索,他们
学位
目的 对下肢缺血性疼痛患者不同镇痛药物方案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31日下肢缺血性疼痛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分析法对患者镇痛药物方案进行分析,收集患者基本情况、镇痛药物使用情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入组患者71例,按照镇痛方案分阿片类药物组30例、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组(NSAIDs
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齿痕舌与其他舌象特征、影响因素、病性证素的关系,进而探究高校大学生的齿痕舌与中医健康状态相关性,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一定导向。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中医舌诊人工智能健康状态诊断系统,采集303例问卷信息,使用此系统采集舌象信息,将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建立各自的数据库,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分析,以齿痕舌是否出现(0=未出现;1=出现)为因变量,分别选定
学位
艺术作品是否“完成”在西方艺术史上曾经是一个无需争议的问题,但在十九世纪及以后,艺术作品是否“未完成”却出现了争议性。从无到有的“未完成”问题在时代发展中是如何慢慢浮现,并最终确立的呢?本文从分析艺术作品“未完成”问题出发,分为三个时间段对“未完成”问题观念的发展进行论述,并阐明每个时期“未完成”观念对艺术变革的推动作用:十九世纪之前,文艺复兴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都出现了有关艺术作品“完成感”的说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