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高次谐波中的带内带间电流干涉效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d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短脉冲光源的产生及电子运动的探测与操控是超快光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研究人员分别对不同物态的物质与强场超快激光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在等离子体高次谐波、气体高次谐波之后,非线性固体高次谐波也在2011年首次实验实现,并引起了同行的广泛关注。在固体高次谐波的理论研究上,已有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计算量在千核量级,效率低下。求解半导体布洛赫方程(SBE)的方法计算量小,但跃迁偶极矩相位的问题可能引入非物理效应,因此需要发展新的方法。此外,高次谐波频谱包含丰富的动力学信息,但信息的有效提取是研究的难点。针对以上科学问题,本论文在如下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发展了基于模型势的二维材料高次谐波理论新方法,计算得到的高次谐波椭偏率和相位等关键信息与实验结果吻合。TDDFT计算量巨大,难以扩展到较大体系的模拟计算。SBE方法需要使用预先计算好的跃迁偶极矩,而目前常用的跃迁偶极矩来自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该偶极矩相位的不连续问题导致模拟过程无法进行。借助Kohn-Sham方程,我们将多电子薛定谔方程简化为了只包含一个有效势的单电子薛定谔方程。我们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出的石墨烯能带、跃迁偶极矩和电荷密度,通过迭代对比的方法构造出了一个模型势阱。基于模型势阱而非跃迁偶极矩的模拟,可以很好地避开偶极矩相位不连续的问题。用该模型势阱作为单电子薛定谔方程中的有效势,我们对强激光场和石墨烯相互作用辐射高次谐波的过程进行了模拟。在使用和Yoshikawaet al.[Science 356,736(2017)]的实验同样激光参量的情况下,我们得到和他们的实验一致的结果,高次谐波强度对驱动光椭偏率的依赖关系、高次谐波的椭偏率以及谐波主轴的取向角都和实验吻合得比较好。只有实验上第7阶高次谐波y方向(垂直于激光偏振方向)强度的明显增强这一点与我们的模拟有差异。可能的原因是该方法中没有引入对于整个电子动力学过程的衰减项(比如退相时间)而导致的。我们还研究了载波包络相位和啁啾对于单层石墨烯中高次谐波产生的影响。我们发现虽然载波包络相位能够显著地移动带隙较大的半导体材料中的高次谐波,但是对于零带隙石墨烯中的高次谐波影响较小,只导致第9阶有可观测的频率移动,而对于低阶谐波几乎没有影响。而在对单层石墨烯作用啁啾幅度相等但符号相反的正负啁啾脉冲时,高次谐波在这两种情况下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我们给出了定性的电子动力学过程分析,该分析将这种差异的根源指向了电子在固体中不同的激发过程。(2)发现了带内带间电流干涉效应,揭示了超快时间分辨的电子波包群速度与相速度的同步性对高次谐波的影响。固体高次谐波的带内、带间模型已被广泛接受,但是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少有研究。我们通过他们之间的干涉效应找到了谐波总强度随激光参数变化的内在因素。我们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带内、带间电流干涉的数学形式。通过数值求解含时薛定谔方程模拟外加激光场和周期性模型晶体的相互作用,找出了明显的干涉区域。并且通过时频分析确定了干涉相长和干涉相消的谐波辐射时间。针对这些时间对带内、带间电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带内、带间电流的干涉相长和干涉相消分别对应带内、带间电子运动过程的同步和异步。对带内谐波和带间谐波的相位分析进一步确认了谐波的干涉确实来自带内和带间电流的干涉。这种干涉效应给我们调控谐波辐射提供了一个思路和新的工具。接着我们将带内、带间电流发生干涉时电子在能量空间的动力学过程提取出来,因为电子在能量空间的跃迁过程是我们借助光就可以比较方便进行调控的。我们发现在带内、带间电流出现干涉相长效应最强烈的时间段内,电子几乎恰好是从价带跃迁到导带,并且导带上的布居达到峰值的附近。而带内、带间电流之间干涉相消最强烈的时间段正处于电子从导带跃迁到价带,且价带上的电子布居达到峰值的时刻附近。实验上不能直接区分带内、带间电流,但是可以测量高次谐波谱,所以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带内、带间电流干涉效应会对高次谐波有什么影响。这种干涉是电子动力学干涉,会明显地依赖于激光参量和材料结构。我们在不同的激光参量下发现了该带内、带间电流干涉效应的影响。在中红外驱动脉冲下,带内、带间干涉导致某阶谐波不再是简单的奇数阶,而是分裂出了更多的精细结构。在太赫兹驱动下,带内、带间干涉导致谐波谱在特定的位置出现一个明显的干涉极小值。这些现象都有望在实验上直接被观测到。本论文中开发的新方法兼顾计算效率和准确度,有助于同行开展深入的理论研究。我们发现的带内带间干涉效应有助于提取电子的相速度与群速度的瞬时信息,对固体高次谐波的产生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学位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现象自上世纪发现以来,在分析化学、生命科学以及医学诊断领域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磁共振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分别是成像和波谱。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非侵入、无电离辐射的临床成像手段,能获得多对比度的图像,在临床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磁共振波谱是一种常用的化学、代谢组学分析手段,能提供丰富的化学结构和代谢动力学信息。近年来,深度学习方法被成功
极紫外光学频率梳(以下简称“极紫外光梳”)不仅是精密测量物理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诞生也为强场超快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带来了新的契机。在精密测量物理领域,利用极紫外光梳可以开展类氢或类氦离子的1S→2S跃迁的精密光谱测量(如He+的1S-2S跃迁位于60.8nm,Li+的1S-2S跃迁位于41nm),有助于在更高精度上检验束缚态量子电动力学理论;而基于钍-229原子核能级跃迁的精密光谱测量(位于1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于维持细胞中蛋白质的稳态至关重要,蛋白酶体上泛素受体对多聚泛素链的识别是蛋白酶体介导底物降解的第一步,研究泛素受体对泛素链的特异性识别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泛素受体Rpn13识别K48-泛素链可以促进蛋白酶体对泛素化底物的降解,然而目前只报道了 Rpn13NTD与泛素单体的复合体结构,Rpn13如何特异性地识别K48-泛素链还并不清楚。利用单分子荧光共振能
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是原子分子物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其中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电磁诱导透明(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EIT)。在 EIT 中,弱的探测光在介质中传播的光学特性会受到强的耦合光的控制。EIT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一种非线性效应,如介质的透射性提高、色散性增强等,在慢光、激光稳频、无反转激光、原子磁力计和精密测量等众多
由于量子多体系统通常具有巨大的希尔伯特空间和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使得针对多体问题的研究困难重重。虽然低能区域的等效理论例如费米液体和Tomonaga-Luttinger液体(TLL)理论为我们探索多体系统提供了可行办法;然而对于一维体系,费米液体理论失效,TLL理论可以解释一维系统独特的集体激发行为,却无法用以研究多体系统的量子临界区域。通过Bethe ansatz严格求解一维量子可积系统,不但能够
随着现代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低维量子多体系统和量子动力学已经成为当前量子物理研究的前沿领域。在低维量子多体系统的研究中,寻找精确可解的强关联量子多体模型的严格解是极有意义的,其丰富的数学结构和物理内涵在揭示强关联物理系统的临界行为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以Lieb-Liniger模型和Yang-Gaudin模型为基础,系统研究了玻色体系的热力学性质,相图,量子临界性,从严格解的角度得到Gr
低维材料由于其高比表面积和特殊的价键结构与几何结构表现出特别的物理、化学与电子性质,特别是2004年,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成功实现,引发了人们对二维(two-dimensional,2D)纳米结构的兴趣。在2D纳米结构中,2D锑结构,尤其是锑烯,以其高稳定性和宽带隙获得关注,本文分别以Cu(111)和Cu(110)面的氧化层作为衬底制备了 2D锑结构。并以Cu(111)为衬底制备2D硒化铜结构,以
在亚埃空间尺度和阿秒时间尺度下研究原子分子的复杂动力学行为,一直是原子分子光物理的前沿课题,也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得益于超短超强激光脉冲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在研究原子分子与超快强激光相互作用中观察到一系列非线性物理现象,如阈上电离、非顺序双电离、中性里德堡原子与高次谐波产生等,对这些强场原子物理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为分子超快成像、阿秒科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原子超快电离与里德堡态激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