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关刺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气虚湿阻型膝关节滑囊炎的临床疗效,客观地评价两种针刺方法的疗效差异,并初步探讨“关刺法”对膝关节滑囊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关刺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关刺”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6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间隔1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症状分级量化评分、超声检查指标,评价两种针法治疗膝关节滑囊炎的疗效差异。结果(1)两组患者经三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2)患膝VA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经过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组内比较,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组间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3)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经过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组内比较,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组间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4)超声检查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积液深度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经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积液深度组内比较,观察组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积液深度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治疗前两组患者膝关节滑膜增厚程度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经三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滑膜增厚程度组内比较,观察组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滑膜增厚程度比较,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1)两组患者经三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经过对比,两种疗法对膝关节滑囊炎均有显著疗效,但关刺针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且关刺针法的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法。(2)关刺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显著降低膝关节滑囊炎患者的VAS评分,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说明两种针法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疼痛方面均有疗效且无差异。(3)关刺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明显减少膝关节滑囊炎患者的症状综合评分,且关刺针法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4)关刺针法和常规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膝关节滑囊炎患者的关节积液情况和滑膜增厚情况,关刺针法在改善关节功能,减少关节积液,缓解滑膜增厚方面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关刺针法不仅能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活血止痛,调理脏腑,还能针至病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消退,且更加有效地调节了膝周肌群的功能状况,促进了膝关节的力学平衡,因而在改善患者膝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等症状及关节功能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关刺针法疗效确切,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