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可降解Zn-Mn合金超细晶化显微组织演变及性能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依旧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医用材料产业亟需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国产材料高端化。医用可降解金属是医用金属领域最前沿,也是要求最为严苛的研究方向,需具备合适的强度、塑性、降解性能及生物相容性。作为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锌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保证,其降解性能也优于镁合金和铁基合金,有望发展成为新一代医用可降解金属。不过,一方面锌金属塑性较差,限制了变形加工和应用范围。另一方面,其在体液中的降解形式多为非均匀降解,易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和区域离子浓度过高。为克服上述不足,提高锌合金塑性和获得均匀降解成为医用可降解锌合金的研究重点和难点。本文期望通过制备微观组织均匀的超细晶Zn-Mn合金有效改善锌合金的塑性和降解形式,加速推动医用可降解锌合金迈向临床应用。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挤压态Zn-0.5Mn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优选其制备超细晶医用可降解锌合金。研究表明:挤压态Zn-Mn合金晶粒尺寸会随Mn含量增加逐渐减小,从纯Zn的14.83±18.53μm减小到Zn-0.5Mn合金的1.77±1.23μm。此外,Zn-0.3Mn和Zn-0.5Mn合金中存在MnZn13相,且随着Mn含量的增加,MnZn13相含量和颗粒尺寸逐渐增加。随着Mn含量增加和晶粒细化,Zn-Mn合金延伸率逐步升高,Zn-0.5Mn合金延伸率可达到37.8±0.2%。(2)通过多道次室温拉拔成功制备了微观组织均匀的超细晶医用可降解Zn-0.5Mn合金。研究发现:随着总变形量的增加,主相晶粒尺寸和MnZn13相颗粒尺寸都会逐渐减小,总变形量达到99.45%时,合金棒材横截面晶粒尺寸范围为0.27±0.19~0.29±0.21μm,纵截面晶粒尺寸在0.25±0.18~0.32±0.23μm之间,达到了超细晶材料的要求。对于晶粒细化机理,本文认为剧烈塑性变形提供了外部条件,促使粗大晶粒不断破碎。MnZn13相则通过钉扎作用稳定晶界、减慢晶界迁移,从而抑制晶粒长大。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成功制备超细晶锌合金。(3)Zn-0.5Mn合金超细晶化会显著影响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Zn-0.5Mn合金拉伸强度逐渐降低,延伸率显著提高。超细晶Zn-0.5Mn合金的抗拉强度为127.6±1.6 MPa,延伸率达到了245.0±9.0%。对于Zn-0.5Mn合金强度随晶粒尺寸减小逐渐降低的原因,本文分析是低位错密度和低晶界强度的双重作用导致的。(4)超细晶Zn-0.5Mn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受温度影响显著。研究发现:超细晶Zn-0.5Mn合金的晶粒尺寸和MnZn13相颗粒尺寸会随着热处理温度提高逐渐增大。同时,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超细晶Zn-0.5Mn合金显微硬度会从36.68±1.47 HV0.1增加到67.10±1.17 HV0.1。(5)37℃时效同样会影响超细晶Zn-0.5Mn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37℃时效90天内对超细晶Zn-0.5Mn合金的显微硬度基本未产生影响,时效400天后其硬度从37.28±0.66 HV0.1上升为45.49±0.68 HV0.1。同时,37℃时效400天后超细晶Zn-0.5Mn合金的晶粒尺寸和MnZn13相颗粒尺寸均会增大。(6)Zn-0.5Mn合金超细晶化会显著影响Zn-0.5Mn合金的降解性能。研究发现: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和MnZn13相分布均匀性提高,Zn-0.5Mn合金在c-SBF溶液中的降解速率逐渐提高,降解形式从非均匀降解向均匀降解转变。超细晶Zn-0.5Mn合金经过90天浸泡后的失重最高,达到4.02±0.19%,最高降解速率为0.43±0.05 mm·y-1,可满足医用可降解金属材料对降解速率的要求。(7)超细晶医用可降解Zn-0.5Mn合金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发现:超细晶Zn-0.5Mn合金植入物植入120天后能后仍能保持良好的机械完整性,表面未发生严重局部降解。超细晶Zn-0.5Mn合金植入物周围密质骨、血管以及骨髓腔中的骨髓均正常,表明其植入期间骨髓增生恢复情况良好,有利于促进骨髓修复。肝/肾切片染色和血检结果表明其降解产物未对动物的肝、肾等主要脏器结构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综上,本文成功制备了微观组织均匀的超细晶医用可降解Zn-0.5Mn合金,其塑性(变形加工能力)、降解速率、降解形式和生物相容性均符合医用可降解金属材料的要求,临床应用潜力巨大。
其他文献
皮肤作为生物体最大的器官,是生物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桥梁,它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刺激并进一步发生协同变形、变色等响应的能力,以使生物体更好地适应外界复杂环境。受此启发,基于功能/结构仿生的柔性电子皮肤、软体致动器以及二者功能集成的器件应运而生,这极大地促进了仿生软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特别地,不同功能单元的界面结构及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器件性能的高效、可靠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仿生皮
学位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实时快速检测气体浓度和种类的装置,因其成本较低、体积较小、可集成和实时检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业及家庭的安全监控、医疗健康诊断等领域。其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因其应用领域和检测范围较广的特点,成为气体传感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然而,单一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材料具有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和工作温度高等缺点,研究如何提高氧化物半导体型传感材料的气敏性能是
学位
电化学传感技术凭借快速、高灵敏、操作便捷、设备便携、成本低的优势,在环境污染治理、人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把控、工业过程监测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电化学传感逐步向原位、实时监测的方向拓展,电极材料将面对更复杂严苛工况,尤其是在高盐分、水流冲蚀的海洋环境,以及具有成分复杂、生物粘附的体液环境中,电极材料的长期稳固性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兼具稳定性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电极材料已成为研究前沿与热点。非晶碳材料
学位
刺激响应高分子水凝胶驱动器(Stimuli-responsive polymeric hydrogel actuator)是一类利用水凝胶对外界刺激(热、光、电、磁、化学物质等)作出响应,产生体积变化的能力,通过结构设计构建各向异性结构,使其能够产生复杂形变的智能器件。然而,目前对刺激响应水凝胶驱动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为水凝胶添加响应多种刺激的能力和各种功能上,水凝胶驱动器的性能仍然存在各种问题,难
学位
随着社会步入以数据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人们在数据的获取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渴望。作为数据获取的唯一窗口,传感器在过去数十载里蓬勃发展,在形态上实现从传统刚性过渡到可弯曲的柔性,并朝着可拉伸的弹性化发展。这种变革极大地颠覆了人们对传感器的固有认识,而变革背后的原因分别是被监测物的表面类型变化引起的需求牵引,以及近些年来材料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深入带来的科技支撑。作为传感器中重要类型之一,触觉传感器是一类
学位
热固性树脂具有优异的热学/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以及耐溶剂性,被广泛应用于涂料、粘合剂、先进复合材料、电子封装等领域。但由于永久交联的三维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不能熔融,亦不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其回收非常困难,通常只能通过焚烧或者填埋处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热固性树脂中引入动态共价键是解决其回收问题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含有动态共价键的热固性树脂也被称为动态共价聚合物网络或者共价自适应
学位
串联型工业机器人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类机器人,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较多的外部干扰和内部扰动的影响,而其本身的开链特征构型对扰动又较为敏感,因此对控制系统的抗扰动控制能力要求非常高。本文针对串联型工业机器人抗扰动控制问题,分别从串联型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抗扰动控制、串联型工业机器人抗扰动建模分析及路径规划、刚性串联型工业机器人抗扰动控制、带有柔性部件的串联型工业机器人抗扰动控制、面向多轴耦合扰动的工业
学位
类脑计算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在物理层面模拟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可用于执行学习、识别和认知等高级计算任务,具有高效和低功耗的特点。忆阻器具有简单的两端结构、快的运行速度和超低的能耗,在模拟类脑功能方面极具优势,成为构建类脑计算硬件的重要候选者。然而,目前报道的忆阻器,工作机制中涉及的离子迁移会引起器件微结构变化,所需高电压或电流不仅会带来高能耗,而且产生的大量焦耳热进一步加速微结构改变,导致器件稳
学位
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基于主动万向脚轮驱动的全向移动平台与基于一体化关节的轻量化机械臂组成的模块化全向移动操作机器人系统,可以通过配置合适的脚轮数量与机械臂构型满足多样性任务需求,同时系统具有的全向移动能力可以使其在拥挤狭窄的环境下灵活安全作业,特别适合柔性制造与人机共融的应用场景。本文针对模块化移动操作机器人的设计、建模分析以及移动-操作协调规划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为全向移动操作机器人的深入
学位
氢能凭借其独特优势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目前仅4%的氢气是由电解水方式制取的。作为主要的电解技术之一,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制氢技术对贵金属铂(Pt)、钌(Ru)、铱(Ir)催化材料过度依赖,成为限制其大规模应用的一项关键问题。发展不含Pt的析氢(HER)催化材料以及改善Ru基析氧(OER)催化材料的性能是推动PEM电解技术发展一项重要内容。目前,2H晶相二硫化钼(Mo S2)材料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