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化学传感应用的非晶碳电极材料设计制备和性能调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xl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化学传感技术凭借快速、高灵敏、操作便捷、设备便携、成本低的优势,在环境污染治理、人体健康保障、食品安全把控、工业过程监测领域发挥着重大作用。随着电化学传感逐步向原位、实时监测的方向拓展,电极材料将面对更复杂严苛工况,尤其是在高盐分、水流冲蚀的海洋环境,以及具有成分复杂、生物粘附的体液环境中,电极材料的长期稳固性面临严峻挑战,发展兼具稳定性和优异电化学性能的电极材料已成为研究前沿与热点。非晶碳材料是碳原子以sp~3和sp~2杂化键合形成的亚稳态非晶材料,由于兼具优异机械性能、耐腐蚀性、生物相容性和宽电势窗口,且可在室温下大面积制备等优势,在复杂严苛环境下的电化学传感应用中展现出较大潜力。然而非晶碳材料一般具有高电阻和低表面活性,难以满足电化学传感器快速响应和高灵敏度要求。电极修饰可在材料表面引入活性基团,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问题,但传统滴涂法存在修饰材料与基体电极结合力弱、电极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制备适用于复杂环境下兼具稳固性和优异电化学特性的电化学非晶碳传感材料仍是一个挑战。基于此,本文针对海洋和人体中多耦合复杂场环境下对高稳定性电化学传感电极材料的应用需求,基于元素掺杂表面改性和三维结构设计的思路,构筑了兼具高稳定性和优异电化学特性的非晶碳电极材料,揭示了其组分、微观结构与电化学特性的演变规律,验证了其电化学传感性能。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海洋应用的N掺杂非晶碳薄膜设计制备与Cu2+电化学传感性能研究在海工装备中,对铜合金部件区域的Cu2+浓度监测,可实现腐蚀位置判断和服役寿命预测,从而大大降低维护成本及保障设备安全性。针对非晶碳薄膜材料电化学活性低的问题,在本章节中,我们通过阳极层线性离子束沉积系统(Anode-layer ion source,ALIS)对非晶碳薄膜表面进行N掺杂修饰,提高材料电化学活性。结果显示:适量N掺杂(12.9 at.%)不仅可以促进sp~2形成和石墨微晶团簇长大,从而有利于薄膜中的电子的输运,且掺杂N元素在薄膜表面形成C-N、C=N和N-C=O键增加了反应活性位点。相比未修饰电极,N掺杂电极电势窗口保持在3.1 V,同时在Fe(CN)63-/4-氧化还原体系中表现出更快的电子转移速率、更好的可逆性和更高的电化学活性。且在3.5 wt%Na Cl溶液中可实现Cu2+的高灵敏监测,差分脉冲伏安法(Differential Pulsed Voltammetry,DPV)方法表明其线性范围在5×10-3 m M~5 m M,检测限可达5×10-3 m M,而且表现出良好的重复性、重现性和长寿命特性,在海洋环境中Cu合金腐蚀电化学检测中展现出一定潜力。2.脱合金法多孔碳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相较于二维平面结构,三维结构的电极在同等面积下增大了空间利用率,具有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可有效提升传感器电化学活性。在本章节中,基于上一章节二维平面非晶碳,我们采取了脱合金方式开展多孔碳的制备和性能探索。采用ALIS复合磁控溅射技术制备Cu/C复合薄膜,通过脱合金化的方式,将Cu元素脱去,形成多孔非晶碳结构。研究显示,Cu/C复合薄膜中Cu含量是多孔形成的关键因素,过低或过高Cu含量都无法形成多孔结构,仅Cu含量适中(70.29at%)时,Cu和C形成互穿网络结构,刻蚀后才可得到疏松多孔结构。以刻蚀速率较慢的过硫酸铵溶液对刻蚀过程展开研究,发现随刻蚀时间从2 min延长至16min,薄膜中孔结构逐渐出现,孔密度逐渐增大,最后形成孔径尺寸10~40 nm的均匀蜂窝孔结构。随着刻蚀时间延长,薄膜中Cu元素逐渐流失,C元素由sp~3-C向sp~2-C转化,即发生石墨化转变,薄膜更加亲水,且电阻也不断增大。3.用于体液环境多巴胺(Dopamine,DA)检测的三维介孔碳设计制备与传感性能研究DA浓度的精准检测对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DA易氧化聚合,电极污染不可避免。尽管电极清洗可实现其重复利用,但传统滴涂法制备的电极难以保障电极清洗后的稳定性。因此,我们采用模板法,分别以无纺布和嵌段聚合物(线性分子式(C3H6O·C2H4O)x,F127)为软硬模板,通过热处理的方式,构筑了具有稳固三维结构的层次介孔非晶碳材料,该多孔结构为其带来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并可在超声清洗下保持高稳定性。研究发现900℃热处理过程不仅实现了混合体系中含氧基团分解,而且促进了sp~2-C团簇形成和长大,而软模板F127则实现孔径为3-5 nm有序二维六方介孔构建。sp~2-C团簇增多有利于电子输运,介孔结构带来的比表面积提升,两者共同作用显著增强了电极可逆性和电化学活性,使DA检测的信号峰电流增强,DPV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800 n M~400μM,最低检测限可达100 n M,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复性、重现性。此外,采用5 min超声清洗处理即可将多巴胺污染物基本去除,使电极DA检测能力恢复。200 min超声清洗表明,电极仍保持其层次介孔结构和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其他文献
CO2是一种储量丰富、无毒且廉价的碳源,但是CO2的转化和利用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克服CO2的惰性,转化成有用的试剂并提高转化效率是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将CO2的还原成甲酸或者甲醇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通过非氧化还原的形式将CO2固定成有机碳酸酯减少了能源的消耗并且产物具有低毒性、无腐蚀性和可生物降解性等优点。CO2和甲醇直接法制备碳酸二甲酯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该反应受到热力学的限制,平衡转
学位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腐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在金属表面涂覆聚合物树脂可有效避免材料腐蚀。由于腐蚀环境较为苛刻且复杂,涂层易产生微缺陷并引发金属基底的局部腐蚀。若无及时有效的修复,局部腐蚀反应将迅速扩展并导致涂层提前失效,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针对该难题,本论文以提高复合涂层服役寿命为目的,首先提出影响涂层服役性能的基本问题:纳米填料在树脂体系中分布调控及增强机制;涂层微区缺陷的腐蚀行
学位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大型储能设备以及电动汽车领域的发展,现阶段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提升电极材料的比容量,目前,相比于负极材料,容量较低的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发展具有更高比容量的正极材料已成为当今的研究重点。富锂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化学组成通常为x Li2Mn O3-(1-x)Li
学位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认证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快速上升(从2009年的3.8%跃升至目前的25.2%),这主要归因于其材料能带可调、低缺陷密度、高载流子迁移率等优异的光电特性。同时,这种电池还具备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和柔性可用等优势,具有巨大的商业前景。但是,PSCs的进一步商业化受制于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热应力作用不稳定的问题,解决热稳定性成为关键技术瓶颈。铯铅基全无机钙钛矿
学位
成炭反应是合成聚合物和生物质材料降解以及煤炭形成时的关键一环,也是高分子材料的一种重要阻燃手段。研究发现碱金属离子能加快缩聚物和生物质材料的成炭速度,并改变其降解产物分布。现阶段理论大多认为碱金属离子对材料早期降解过程中的酯化、脱水、酯交换等初级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加速支化和交联等反应,利于成炭前驱体的生成。然而对碱金属离子在高分子关键的成炭时期,特别是芳构化和稠环化等过程中的作用很少涉及,导致成炭
学位
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极大加速了小型化、柔性化的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开发和集成,从而对电化学储能器件的柔性化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储能器件不仅需要高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使用寿命,更需要在小型化、柔性化、集成化和定制化等特性上与电子产品有更好的兼容和配合。在众多构型的柔性储能器件中,平面型柔性超级电容器因其具备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易集成等优势,被研究者们广
学位
苯并噁嗪是一种新型热固型树脂,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是近四十年来少数实现商业化的新型热固性树脂之一。目前,苯并噁嗪作为高性能复合材料树脂基体以及胶粘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路面交通工具、石化开采、电子制造等领域。然而对于苯并噁嗪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苯并噁嗪树脂热学性能、机械性能以及加工性能等基础性能的改善,基于苯并噁嗪树脂本征特性,如低表面自由能、高残炭的功能化应用研究相对较少。另外,伴随着人类社会
学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满足海量数据的高效和智能处理需求,构建与人脑类似的人工神经形态系统成为推动计算机发展的最有潜力途径之一。生物神经形态系统由神经元和突触组成,利用忆阻器与历史相关的电阻行为可以实现神经元及突触特性的模拟,为人工神经形态系统构建提供了硬件基础。然而,目前采用忆阻器来实现大规模的人工神经形态系统构建以及智能的神经形态计算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忆阻器的物理机制非常丰富,但目前对其认
学位
皮肤作为生物体最大的器官,是生物与外界环境沟通的桥梁,它具有感知外界环境刺激并进一步发生协同变形、变色等响应的能力,以使生物体更好地适应外界复杂环境。受此启发,基于功能/结构仿生的柔性电子皮肤、软体致动器以及二者功能集成的器件应运而生,这极大地促进了仿生软体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特别地,不同功能单元的界面结构及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器件性能的高效、可靠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于仿生皮
学位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可以实时快速检测气体浓度和种类的装置,因其成本较低、体积较小、可集成和实时检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气环境的监测、工业及家庭的安全监控、医疗健康诊断等领域。其中,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气体传感器因其应用领域和检测范围较广的特点,成为气体传感领域的主流研究方向。然而,单一的二元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传感材料具有选择性差、灵敏度低和工作温度高等缺点,研究如何提高氧化物半导体型传感材料的气敏性能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