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北气候的人体热适应模式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适应性的观点来看,传统上的空调系统设计过程中,室内设定温度为一固定点,且没有考虑人的主动控制调节能力是不恰当的。适应性热舒适理论充分考虑人们对其生活环境的主动调控能力,允许舒适温度在一定范围内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迎合了人们喜欢变化的自然环境的心理。因此,确立一个与当地室外气候、建筑特性、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等因素相适应的室内舒适温度设计指标,既可以积极地改善室内的热舒适度,又能够显著地降低建筑设备能耗。  为了切实改善西安地区室内的热环境状况,降低空调与采暖能耗,本文以实测与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西安地区室内的热环境状况、主动调节热环境的适宜性措施等做了详细调查,并以ASHRAE的7级热感觉标度记录了居民的热感觉主观反应。借助于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测试与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回归分析。  确立西安地区适应性热舒适温度设计标准是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状况,降低建筑能耗,发展可持续建筑的迫切需要。利用舒适温度与室外气候的相关性分析,可以帮助建筑设计者判断利用被动式设计策略获得室内热舒适的可能性。以热舒适适应性模型为基础确立的采暖与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温度指标具有很大的节能潜力,在获得最佳舒适状态的同时又实现了建筑节能。
其他文献
豫园—城隍庙老城厢地段在近代时是城市中的重要节场,在目前是现代都市中的民俗旅游商圈,其在上海城市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论文通过对豫园—城隍庙老城
本文以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设施的规划与实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设施建设的历史朔源和现状调查,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剖析广州市中小学教育设施在
经济的全球化模糊了资本的国家界限,却将城市前所未有地推到了竞争的前沿,城市必须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参与竞争。在这种背景下,大型城市事件作为城市战略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学位
城市居住区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居民生活的主要载体。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尤其是在中国社会的全方位转型带动社区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居住区规划面临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住区开发规模越来越大,但同时也带来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变,使居住区噪声来源越来越多样化。步入新世纪,根据我国国情,向人们提供一个更为舒适而健康
生态危机现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建筑领域,那些以强大的技术手段为依托的现代化办公楼,其能耗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建筑,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生态办公建筑已成为
学位
回顾医院建筑的发展过程,可以清楚的发现,医院建筑是以一种动态的形式存在着,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正是由于医院建筑的多变性,有越来越多的医院需要进行更新,扩建.然而由于缺少
《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我国在2013年将会形成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时期,老年人口数量很可能突破2亿,社会老龄化趋势将不可逆转。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城市,西安自本世
室内空间界面装饰性细部设计成为室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室内空间界面装饰性细部设计的概念分析入手,结合语言学、符号学、类型学等相关理论,针对室内空间界面装饰
老城区社区更新是目前城市发展的主题之一。武汉市一些以里弄为主的社区,它们大都建于20世纪20~30年代,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它们以其独特丰富的建筑形态、和睦的邻里氛围,成为该市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