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DM雷达通信融合系统设计与性能验证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达系统和通信系统无论是民用领域还是军用领域都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缓解频谱资源紧张问题,减少多功能平台设备的冗余,设计雷达通信融合系统必将成为研究热点。雷达通信融合系统将雷达和通信集成在同一硬件平台,结合软件无线电技术,同时实现雷达探测和无线通信的功能。设计融合系统可以节省平台空间、成本和功耗,减少设备间的干扰,提高频谱利用率,还可以提升平台的协同工作能力等。其中,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作为融合系统的共享信号,有着高频谱利用率,低函数旁瓣,抗多径杂波干扰等优点,在通信和雷达两方面都有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开展了基于OFDM信号的雷达通信融合系统设计的研究工作,先设计OFDM共享信号,接着搭建硬件实验平台,然后分别给出雷达和通信信号处理方案,并通过硬件平台实测,验证融合系统的雷达探测和无线通信性能。首先,介绍了融合系统设计的思路及总体框架。总体框架主要包括OFDM共享信号设计、硬件实验平台搭建、雷达和通信信号处理三部分。其中,OFDM共享信号是参考频分双工长期演进(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Long Term Evolution,FDD-LTE)的物理层帧结构进行设计,可以提高通信传输的可靠性和雷达探测的隐蔽性。硬件实验平台搭建部分给出了硬件链路示意图和控制程序设计框图,并分析了实验平台的整体工作流程。在雷达信号处理及性能验证方面,首先分析了OFDM信号雷达模糊函数性能,包括其距离分辨率和多普勒分辨率,以及FDD-LTE帧结构对模糊函数的影响。接着分析了基于符号域的模糊函数测距测速方法,但其受限于固有分辨率影响,不利于近距离目标探测。为提升雷达的近距离目标探测精度和分辨率,在OFDM符号域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平滑的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的雷达测距测速算法,实现对目标的距离速度超分辨估计。在仿真验证的基础上,通过硬件平台USRP RIO-2943R进行户外实测,验证了雷达一维超分辨估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空间平滑的一维超分辨算法能正确地估计出两个距离差小于固有分辨率的目标距离信息。在通信信号处理及性能验证方面,首先分析了融合系统的无线通信性能,包括通信传输速率和误码率。接着分析了通信接收端的时间同步、载波频率同步、信道估计与均衡等处理方法,其中载波频率同步基于循环前缀和导频信号,采用了最大似然估计方法,估计精度能到达10-9,而信道估计基于导频信号采用了计算复杂度低的最小二乘法。在仿真验证的基础上,通过硬件平台户外实测,验证了无线通信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信端的同步、信道估计与均衡等处理算法是可靠有效的,同时共享信号的传输距离加大和调制阶数增多也会导致通信误码率增加。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根据前期研究发现的不足给出了后续工作展望。
其他文献
报纸
空天海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对高速水声通信需求迫切。现有水声通信技术受制于传输距离×数据速率≤100 km·bps的性能瓶颈,远不能满足应用需求,高速水声通信理论与方法亟待发展。差分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因能有效避免对信道信息的强依赖性,从而大幅减少信道估计占用的时频资源,为破解上述速率瓶颈提供了极具潜力的解
学位
减阻降噪作为近年来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水下航行器的研制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水下航行器上的凸出结构在其运动时,会产生钝体绕流,这不仅会增加其航行时的阻力,同时也会产生流噪声,不但限制了水下航行器的速度,也降低了其隐蔽性。因此,如何有效的减小阻力、控制噪声便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首先,本文以三维翼型圆柱绕流为基础,基于Lighthill声类比和大涡模拟验证了本文初始模型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划分三套流场
学位
海洋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主战场。作为探索海洋的利器,潜航器广泛应用于海洋资源开发、海底地貌勘探和水下军事对抗等海洋活动。为实现潜航器安全航行与自主探测,路径规划至关重要。然而,相较于地面环境,在复杂恶劣的水下为潜航器规划安全路径极为挑战,其中最突出的是水流对路径规划影响重大。具体而言,水流不仅阻碍潜航器运动,还会促使水下障碍物移动。为此,本文致力于设计适配水下环境特性
学位
用户接入设备和网络流量的快速增长给运营商带来了极大压力。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多样化,网络切片(Network Slicing,NS)技术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网络只能满足单一业务需求,网络切片允许在一个物理网络中搭建多个子逻辑网络来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这多个子逻辑网络间的资源分配与管理问题是网络切片中的难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强化学习(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DRL)的网
学位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和可再生能源比例的不断提升,能源行业在实现清洁能源消纳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尤其是电力波动性问题的加剧。构建氢能源体系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路径之一。本文围绕着新型能源结构下的消纳措施,研究了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基地发电并网场景的大规模电氢协同系统,并提出了集风-光-储-氢-氨一体化思路,旨在实现高比例清洁能源消纳及电-氢-氨系统的高效耦合。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中的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CV),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等领域发展迅速,一些深度学习模型在目标检测,图像分割,推荐系统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应用能力。在带来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大量研究表明,深度学习容易受到对抗样本(Adversarial Examp
学位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移动通信系统的系统容量、频谱利用率和能量效率。通过信道估计和预测等方式,大规模MIMO系统可以获得实时信道状态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基站端的预编码矩阵。预编码可以有效削弱多用户干扰(Multi-user Interference,MUI)和噪声的影响,从而发挥大规模MIMO的优势。现有研究通常采用
学位
验电是保障电力作业安全的重要操作,目前对验电设备的研究分为接触式验电和非接触式验电。随着带电设备电压等级的提高,非接触式验电技术因其安全性高得到了广泛研究和推广。在当前的非接触式验电研究中,一方面,验电设备不能适用于不同电压等级的验电操作,通用性差;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蓝牙连接完成通信需要提前知道设备的MAC地址,灵活性低且不易拓展。此外,只有一个电压测量点的设计还存在有漏判的风险,且未考虑低功耗的
学位
高速列车是我国人民出行、物资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为保证列车调度系统的正常工作,列车运行时的位置信息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速列车通过轨道电路和应答器相结合来实现列车定位,这种方式不仅耗材耗力,而且存在应答器被恶劣天气损坏,导致重大事故的风险。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能够提供大范围、全天候和高可靠的位置服务,但是将其运用在高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