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C扫描成像检测技术及其在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yc88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兴技术和产业蜂拥出现、航空航天和动力机械等高新技术领域迅速崛起,人们对纤维复合材料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纤维复合材料的产品质量也越来越重视。纤维复合材料不仅要达到轻质高强等性能方面的要求,同时其服役过程中的性能变化及使用寿命也需要被监测。由于纤维复合材料的加工工艺复杂,且应用场景恶劣,在材料内部极易出现不可见损伤,这些损伤将会使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急剧下降,从而引发重大的安全事故和经济损失。传统的检测手段常常需要对材料本身进行切片等破坏处理,这将导致检测完成后合格的材料也无法继续使用,大大增加了成本。因而,既不需要破坏材料,又能够检测出材料的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成为高效便捷的检测手段。而超声波C扫描成像检测作为一种无损检测的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灵敏度较高、穿透能力很强而且对人身健康与环境没有危害等优势,可为纤维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研究基于超声波C扫描成像检测技术,探索了超声波检测的基础理论,并将该技术应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方向。本文首先阐述了超声波检测的理论基础,给出了超声波发射接收的理论推导,了解了超声波如何实现缺陷检测,同时对超声波检测方法、缺陷显示方法及超声波成像检测系统关键部件进行了说明,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保障;其次,以碳纤维孔洞和冲击试样为研究对象,采用Ultrapac超声水浸扫查系统,对两种试样进行超声波C扫描检测,探究了试样内部缺陷的分布情况和尺寸大小,对缺陷尺寸大小进行定量聚类处理,然后利用缺陷特征,分析了孔洞试样缺陷检测面积和实际面积之间的关系,利用目视法分析冲击试样冲击过程造成的缺陷形态,与C扫描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扫描的波形图像和切片图像,对试样不同部位的缺陷状况进行分析说明;最后将碳纤维孔洞和冲击试样进行切割处理,通过扫描电镜结果,分析缺陷的实际情况,与超声波C扫描检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不仅证明了超声波C扫描成像检测技术在纤维复合材料无损检测应用上存在的优势,而且为C扫描在纤维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性意义。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碳纤维复合材料孔洞缺陷的C扫检测面积与实际面积存在明确的关系。超声波C扫描成像检测技术能够准确检测出直径为2 mm-12 mm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孔洞缺陷,不同孔径的孔洞缺陷呈现出的图像效果不同,且在该直径范围内,孔洞缺陷的检测面积与实际面积存在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y(28)5.77x~2(10)0.096x-0.69,该方程的相关系数为R~2(28)0.998。这是由于波束宽度的存在,随着孔洞直径的增大,波束透过率变大,能量损耗减小,缺陷的检测面积与实际面积的倍数也减小。(2)超声波C扫图像能够证明冲击对试样造成损伤主要呈经向分布。利用U ltrapac超声水浸扫查系统对冲击试样进行扫查,根据扫描图像分析试样的缺陷情况,检测结果显示超声波C扫描成像检测技术可以准确检测到试样的内部损伤,观察分析试样实际情况与扫描情况可知,冲击试样存在纤维断裂、纤维层间分层的缺陷,且根据扫描图像可以验证冲击对试样的损伤主要是呈现经向分布的。(3)研究形成了断层切片显示技术。采用断层切片显示技术,分析不同厚度上试样的损伤状况,根据超声波C扫描切片检测结果,可以发现10 J的冲击破坏能对该试样造成的缺陷接近于冲击背面;该碳纤试样在经历20 J、30 J、50 J冲击破坏能破坏后,每一层切片结果图上都存在缺陷,其中20 J中的第四层和第五层切片纤维间层间分层最为严重,在30 J冲击破坏能作用下,试样先受横向冲击破坏,而后沿板厚度方向受纵向破坏,而在50 J冲击下,试样纵向受到的冲击力大于横向的冲击力,冲击点处引起的纤维断裂从第一层切片贯穿至第八层切片,该冲击破坏能造成比较严重的纤维断裂缺陷。(4)碳纤维复合材料冲击试样的冲击破坏能与试样损伤面积存在线性关系。利用缺陷聚类统计结果,对冲击破坏能与试样损伤面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呈线性关系,其关系式为:y(28)33.89x-28.9,相关系数为R~2(28)0.944。冲击破坏能越大,其造成的试样损伤面积也越大,两者成正比关系。(5)超声波C扫描成像检测技术能够检测分层缺陷。结合CFRP孔洞截面的扫描电镜图和冲击试样的数码显微镜结果图,进一步验证了孔洞试样和冲击试样内部的确存在分层缺陷,更有力的证明了超声波C扫描成像检测技术能够在不破坏试样的基础上,对分层缺陷检测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其他文献
中华民族养蚕缫丝、纺纱织布,留下无数瑰丽珍品。针织工业历史悠久,针织书籍担任科普信息、传播知识之重任。针织翻译及其研究有利于增进人们对针织发展历程的理解,有利于国内外针织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该翻译实践报告以《针织技术》(第1-4章)英语原文和汉语译文为研究对象。原文属于技术型文本,多专业术语与科学定义。该报告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纺织翻译研究意义和目的,翻译实践过程描述,关联理论指导的译例分析,以及
学位
近年来,随着智能驾驶、虚拟现实、机器人领域的发展,人们通过手在空中发出命令,实现更加自由的人机交互方式。传达高自由度的手势指令,要求计算机能够读懂通过设备扫描获得的三维手势数据,因此三维手势姿态估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手势存在自遮挡性、高自由度以及易被环境影响的特点,导致设备采集的手势数据存在环境噪音、特征缺失问题,对手势姿态估计的准确性造成负面影响。针对上述三维手势姿态估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学位
移动网络迅速普及,数字化已渗透到了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购物、租房、社交等活动均可通过电子设备完成。随之而来,在司法领域,电子证据的数量急剧上升,其在案件审判过程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目前,电子数据在我国已被认定为法定的证据种类之一。然而,电子证据存在易篡改、易销毁、信任度低等缺点,给司法实践过程带来了许多的挑战。区块链技术具有防篡改、分布式存储、可信任等特点,可有效解决电子证据保全过程中的问
学位
由于凝灰岩—沥青界面遇水后黏附性存在不足,其沥青混合料在反复车辆载荷作用下所产生的动水压力会引发沥青膜剥落,降低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使沥青路面过早出现坑槽、集料松散等病害,因而凝灰岩在沥青面层建设中尚未全面推广应用。对此,本文选择不同外加剂如消石灰、水泥以及XT-2抗剥落剂,分别改善沥青-凝灰岩界面的抗水损害性能,并对各方案改善效果进行评估。首先,确定各外加剂方案并对改性后的沥青胶浆进行基本
学位
自上世纪住房制度改革及商品房市场启动以来,建筑行业迅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和中国建研院测算,国内既有建筑面积已超过800亿平方米,且仍在持续增加中。这便导致现阶段我国不仅有大规模房屋处于新建状态,还存有大量的既服役建筑。其中,墙体的建筑面积占建筑总面积的60%以上,是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砌筑类墙体具备自重轻、造价低、施工方便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中。通过调研发现,由于缺少墙体抗渗性能检测手
学位
单一的黑白路面枯燥乏味,容易给驾驶者和行人造成审美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造成巨大的安全隐患。彩色路面因此应运而生,其发展与应用相较于传统的黑白路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彩色路面从选材到施工造价相较于传统的黑白路面更加昂贵,但伴随着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道路环境有了更高更深刻的追求。本文秉承环保的理念,以聚合物改性水泥基彩色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水泥、水性环氧树脂及固化剂、消泡剂、粉煤
学位
德国Facebook案的出现,不仅印证了数据收集行为对市场竞争存在重要影响,更是意味着反垄断法对数据收集行为已然产生现实关切。作为数据保护规则与反垄断法衔接适用的第一案,德国联邦卡特尔局的处罚决定引起了大量争议。一是行为主体在经营活动中收集的数据是否应受保护;二是反垄断法能否规制以及如何规制数据收集行为;三是在反垄断法规制框架中能够适用以及如何衔接适用数据保护规则,这些问题都对反垄断执法提出了新的
学位
聚丙烯(PP)纤维是主要合成纤维之一,具有质轻、化学稳定性强、耐磨性和保暖性优良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农业、服装和生物医疗等领域。由于聚丙烯分子链排列规整度高,分子链缺少亲水性基团,导致吸湿性差,电阻率在1014量级以上,易积累静电,限制其产品应用范围。新型矿物材料“Quantum energy radiating material”(简称QE)是一种长石类硅酸盐材料,QE改性纤维在机械性能、抗紫外
学位
柔性压阻式皮肤应变传感器因其优异的传感性能和良好的舒适性,能够实时且精准地捕获常见的生理信号或皮肤运动信息,已广泛应用于人体健康监测和机械化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石墨烯材料具备导电性强、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同时多层石墨烯电阻变化受应变影响明显,使其成为制备柔性压阻式传感器的理想材料。然而传统石墨烯制作方法能耗大、效率低、成本高和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若要把无定型石墨烯粉末转移
学位
传统的空调系统对整个建筑空间进行加热和冷却,但在能源效率方面存在不足。局部和个性化的设备很少考虑到移动的居住者,缺乏灵活性。针对这些问题,本课题提出了一种低温热源的指向型热辐射(Directional heat radiation,DHR)装置。本文通过对DHR装置工作原理的阐述,采用空间不同位置作用温度作为评价空间局部热环境的指标,并利用模块实验和模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DHR装置的热性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