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TccP蛋白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是一种重要的传染性病原菌。自1975年首次被分离以来,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有不同规模的暴发流行。EHEC O157:H7感染可致腹泻、出血性结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EHEC O157的感染因具有暴发流行趋势、强烈的致病性与致死性和抗生素治疗可加剧病情的危险性等特点,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对其感染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研究证明抗生素可促使O157菌释放致死性志贺毒素(Stx)从而使患者并发HUS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进一步研究其致病机制以寻找新的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义。病原体和宿主的相互作用是决定感染及发病的关键。EHEC与宿主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是疾病发展的第一步。介导O157细菌粘附定植的主要结构单元是Ⅲ型分泌系统(TTSS)。该菌通过TTSS将其转位紧密粘附素受体(Tir)和Tir-细胞骨架偶联蛋白(TccP)等效应毒力分子转运至宿主细胞,经一系列的信号传导过程介导与宿主细胞的“粘附与擦拭”(A/E)损伤。TccP是最近发现并确定的一种新的O157:H7毒力因子,是O157转移至宿主细胞的效应分子中与宿主细胞分子N-Wiskott Aldrich综合症蛋白(N-WASP)相互作用的终端效应分子,由O157:H7基因组内编号为Z3072的开放阅读框序列编码,是一个富含脯氨酸的蛋白,为O157粘附宿主细胞、形成肌动蛋白踏板、造成A/E损伤所必需。本课题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 TccP蛋白进行了克隆表达、纯化,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备了高滴度和高特异性的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选择EHEC O157:H7 Sakai菌株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及序列测定等方法获得EHEC O157:H7 tccP DNA,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对在C末端融合了6his纯化标签的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使用Ni2+-NTA离子换树脂进行蛋白纯化;纯化蛋白进行SDS-PAGE纯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ET-28a(+)-tccP;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经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分子量为37kD左右的目的蛋白;表达产物经Ni2+-NTA离子交换树脂纯化,TccP-6his融合蛋白纯度为95%以上。以纯化TccP-6his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成功制备了有较高滴度和特异性的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以所获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作为一抗,使用双向免疫扩散、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标本中TccP蛋白。结果显示:免疫扩散检测可见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稀释度为1:32时,仍呈现明显沉淀线;ELISA检测结果抗体滴度为1:640 000;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用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与TccP抗原进行免疫印迹,在分子量约37kD处有一特异性条带,与阳性对照纯化TccP-6his融合蛋白相一致;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显示,在被O157细菌粘附的HeLa细胞部位可见绿色荧光,其分布与细菌粘附的部位一致。提示:所制备的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与粘附至HeLa细胞的O157细菌发生抗原抗体反应,重组的TccP表现有与天然细菌分泌的TccP相同的免疫原性。在本课题实验研究中,我们从EHEC O157:H7 Sakai菌株的基因组中克隆得到了O157 tccP DNA序列,该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完全一致;所构建的TccP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经纯化后得到了高纯度TccP-6his融合蛋白。以传统的多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了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该多克隆抗体可用于对EHEC O157:H7中TccP蛋白进行特异性检测,适用于双向免疫扩散、ELISA、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等多种常规检测方法。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O157体外粘附细胞模型,结果显示O157与HeLa细胞紧密粘附,呈典型的局灶性粘附(LA)。使用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对EHEC O157:H7粘附宿主细胞模型内的TccP蛋白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直观地显示了TccP被聚集在宿主细胞被EHEC O157:H7粘附处细胞膜的下方。tccP基因的克隆表达、纯化,TccP蛋白的获得以及特异性兔抗TccP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成功,为后续进一步研究TccP在O157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未见类似研究报道,故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此课题已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670107),后续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为豆科黄芪属植物,以根入药。其采收以3~4年生为好,而目前生产中一般都在1~2年进行采挖,影响了药材质量。如何深入开发膜荚黄芪的生态、经济价值,综合利用资源以保证采收年限及药材质量,同时降低药材生产带来的环境影响,成为膜荚黄芪生产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膜荚黄芪地上部废弃物茎、叶、果皮的化感活
创新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学校课堂教学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实施创新能力培养,须遵循主体性、创造性、置疑性、发展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苗,发掘
四川嘛咪泽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省南部,位于世界25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热点地区的中国中南山地地区,该地区物种丰富,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是世界各个保护组织共同关
[目的]: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研究雄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对心肌肥大反应的影响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探讨 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E)对T诱导的心肌肥大的影响,并研究细胞外
在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生长的喜树组织中筛选了80多株内生真菌,包括根,茎,叶和果实。其中地上组织的内生真菌较丰富,种类较多。80多株内生真菌经过扩大培养,分别将菌丝和发酵液用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分析,证明内生真菌株菌株S19产喜树碱。对S19进行了形态学研究,S19的产孢结构、菌落形态符合镰刀属的分类特征。进一步提取S19菌株的基因组,对其核糖体基因居间序列(ITS)进行了分析,经聚类分析表明
哺乳动物的生长主要受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调控,将生长激素基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基因作为影响香猪生长速度的候选基因,克隆并分析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并研究基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从丹皮中分离水溶性多糖,所得粗多糖经反复冻融、高速离心、DEAE-52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分离等方法,得级分PSM-2bA与PSM-2bB,经高压液相色谱方法证明为均一组分,经GC-MS分析,PSM-2bA的单糖组成为Rha、Ara、Xyl、Man、Glc、Gal,摩尔比依次为3.55:7.06:2.11:1.00:5.60:12.91;PSM-2bB的单糖组成为Rha、Ara、Xyl、Man、G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