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极场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源的实验诊断及动力学模拟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sideC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源具有电离度高、能连续工作、与反应气体兼容、自动微波调谐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表面处理、刻蚀、薄膜制备等微电子工业应用中。近年来,随着微电子、光伏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亟需一种大面积均匀高密度的等离子体源。在发散型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系统引入表面多极磁场系统能有效地提高等离子体参数径向均匀性,并能控制离子参数,提高等离子体刻蚀的选择性和方向性。目前对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源的研究主要在一维和二维层面,而三维真空系统的模拟并不广泛,并且表面多极磁场约束发散型电子回旋等离子体的机制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文设计了使用表面多极磁场约束发散型ECR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用于产生大尺寸、高密度均匀等离子体。利用朗缪尔双探针诊断技术、光强标定的发射光谱技术,研究了这种多极场ECR等离子体中的放电参数对等离子体特性的影响。并使用三维流体模型对多极磁场位形约束下的发散型ECR等离子体装置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实验与模拟结果讨论了磁场位形、微波功率和放电气压对ECR放电参数的影响,和电子密度、电子温度的空间分布随着这些参数的变化关系。  在第一章中简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应用,详述了ECR等离子体源的原理、特点、多极场约束的概念、常见的多极场装置、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计划和结构安排。  在第二章,主要介绍使用ECR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装置沉积制备多晶硅薄膜的实验方法,讨论了放电参数对薄膜生长及性能的影响。在衬底温度低于200℃的条件下,在2.25 cm2的玻璃衬底上一步法低温制备了多晶硅薄膜。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多晶硅薄膜是呈Si(111)取向的柱状晶薄膜,结晶度达到65%左右。然而为了获得大面积的薄膜沉积,需要一种能产生大尺寸、高密度均匀等离子体的技术。  在第三章,详细介绍了本文中用于产生大面积高密度均匀等离子体的表面多极磁场约束的发散型ECR等离子体源装置,以约束真空室内壁边沿电子的运动,减少真空室表面处的电子离子复合,提高真空室边沿的等离子体密度。其在后续实验过程中运行良好。  在第四章,通过朗缪尔双探针和光学发射光谱仪对多极场约束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中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及其随放电参数(微波入射功率和放电气压)的变化关系进行诊断,定性地探讨了多极表面磁场对等离子体参数空间分布的影响。通过对径向不同位置处的电子密度和电子温度的诊断,发现多极场在一定条件下能维持真空室内壁表面处电子密度的稳定,起到大面积均匀放电的作用。  在第五章,对线圈磁场和多极永磁铁在真空室中形成的外加稳态磁场的空间位形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从得到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多极场由于其较大的磁场梯度,主要对真空室内壁边沿等离子体参数影响较大,而真空室中心区域的等离子体参数受线圈磁场影响较大。之后基于漂移-扩散近似的理论建立了等离子体数值模型,通过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多极场微波ECR等离子体源中等离子体参数随外部放电条件的变化关系,探讨了多极表面磁场约束位形对发散型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放电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提出了优化设计的方案,为实现大面积均匀的微波ECR等离子体源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其他文献
该文分析了混合型延时反馈电光学双稳系统的振荡特性和分岔结构,发展了在系统输出振荡二次反分岔区中进行动态存储的一种状态反馈式混沌控制的新方案.Lyapunov指数分析和状态
学位
该文简要介绍了Vacuum Background Correlator理论,根据此理论导出的哈密顿量,使用了两组分别是夸克子空间和胶子子空间的完备基构造了一个三体空间的完备基,然后略去高激
该文以大量的实验结果为依据,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讨论和分析了氧化物超导材料YBCO的结构与物性,着重讨论了氧对YBCO超导性能的作用及影响,分析了氧化物超导材料YBCO的分
在该文中,作者将原子看作谐振子,运用Ito量子随机微分方程,Forker-Planck方程,以及粒子数表象中的密度矩阵方程,讨论了原子谐振子在压缩真空中的行为.结果表明:原子谐振子平
层状钴基氧化物Ca3Co4O9体系材料因其独特的受挫准二维结构而同时拥有高的热电势、金属性输运行为和低的热导率,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热电材料。衡量其热电性能的物
学位
该文应用X光衍射方法,对碳纳米材料的微观结构,不同处理过程中碳纳米材料相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碳纳米材料中存在两种二维有序物相,建立起两种物相含量的定量
“作为公共交通给出行的补充,共享汽车不仅能优化大型城市路面交通资源的配置、缓解交通拥堵,还极大地提升出行便利性。共享汽车凭借其便捷、低价的特性快速蹿红,它是否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