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湘三省省会城市群空间格局及其演化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sss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政策从“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直至“中部崛起”的循序推进,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快速推进,成为继东部沿海地区之后城镇人口的第二大空间载体,并崛起了以省会为中心的太原都市圈、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等六大省会城市群,尤其是鄂豫湘三省城市群发展迅速。近年来,关于几大城市群发展的规划研究和实践正如火如荼开展,这对城市群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人文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中部地区鄂豫湘三省省会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就城市群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进行系统的研究。  文章研究主体内容主要包括鄂豫湘三省省会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城市群空间格局、城市群空间演化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对传统修正权数进行改正的基础上,得出了基于引力、场强模型的鄂豫湘三省省会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界定,并与行政划分的空间范围进行对比,提出三大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在传统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借助ArcGIS软件的计算和空间分析功能,基于kernel空间密度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对三大城市群空间范围进行考察。kernel空间密度方法主要表现出城市群在逐渐形成过程中,有沿主要经济带发展的趋势,并出现了城市群跨省连绵发展的现象,这对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研究重点和中部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有较大意义。  第二部分分别从城市群城镇空间格局、经济空间格局和城乡空间格局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根据鄂豫湘三省城市群的实际发展情况,基于空间格局的发展模式理论,选取了集聚-碎化指数和经济集聚力模型测度鄂豫湘三省城市群的多中心发展趋势。其次,利用鄂豫湘三省城市群2001-2010年县域人均GDP数据,基于ESDA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在Arcgis和GeoDA095i统计分析软件的支持下,揭示鄂豫湘三省城市群县域空间经济格局差异化特征。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三大城市群的经济空间格局。最后,从经济一体化、社会一体化、生活一体化、生态一体化4个层面构建了城乡一体化测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鄂豫湘三省城市群城乡一体化程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中部三省城市群差异性的城乡一体化的格局。  第三部分分别从城市群空间演化阶段、演化特征及演化机制三个方面开展分析。首先,鄂豫湘三省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根据其空间特征和社会经济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经济时代、计划经济时代、转型经济时代。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特征。其次,总结了中部地区三大城市群目前空间格局发展呈现的四大特征。最后,提出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动力机制,他们的综合影响和作用造就了城市群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特色,不同阶段的主要影响机制是不同的,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产业经济推动力、基础设施推动力、政策制度保障力、信息化集聚力、资源环境约束力。  城市群空间研究是一个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展:(1)将kernel密度空间分析方法和引力、场强模型综合起来界定中部三省城市群空间范围;(2)在中部三省城市群空间格局研究中,建立了城镇空间格局、经济空间格局、城乡空间格局三种类型分析方法;(3)在中部三省城市群空间演化中,提出了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三阶段、四特征、五机制。
其他文献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汽车数量迅速增多;小汽车进入家庭,已形成了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对此褒贬且有,但对于城市规划者而言,它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居住区由
论文首先从现代建筑设计工作和教学方式的比较中提出了该课题的方向.第二部分论述了课题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然后对建立建筑设计教育网站的研究开发作了妆步的探讨,并论述
城市公共空间是近年来非常热门的话题,无论是实际建设还是理论研究都受到了公众的普遍关注.然而在小规模、小尺度的公共空间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还不多,该文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
学位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包含歌舞厅在内的各类休闲场所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一些歌舞厅,特别是迪斯科舞厅带来的噪声,尤其是低频噪声与低频振动严重影响着周围环
论文以案例分析这种建筑学习方法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于现有分析方法的研究,反思其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从空间感知想象的视角出发,探讨一种新的案例分析方法。在分析的过程
遗址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为了对其进行保护和研究,遗址博物馆应运而生。遗址博物馆的特殊性在于其不仅承担着教育传播和旅游服务的基本职能,更重要的是对遗址的保护和研究。近
该论文基于大量的实例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近代上海西区,详尽地研究了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式建筑发展并逐渐成为主流的过程中,独立式住宅这重要的一枝.
该文是对于80年代以来,建筑界的一些最新动态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技术乐观主义倾向,情感化倾向的深入,生态建筑的设计与尝试三方面的内容.通过大量建筑实例的分析与比较研究
南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许多国家在此设立了驻华使领馆,便于与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交流。驻华使领馆建筑作为政治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无论在功能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