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系统评价,为气滞胃痛颗粒的合理用药提供循证依据;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能机制。
方法:检索CNKI、CBM、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RCT,检索时限为2002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将检索的文献按标准纳入后,提取相关数据,并使用Cochrane偏倚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3、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的有效成分和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和CTD数据库中获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和药物靶点交互后取交集,即获得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的治疗靶点,后制成成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重点有效成分与重要靶点。然后,利用R软件运行bioconductor平台的数据包,将治疗靶点进行GO和KEGG的富集分析,探讨气滞胃痛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潜在机制。
结果:共纳入14项RCT,共1363位患者,结果显示气滞胃痛颗粒与促动力药物之间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RR=1.06,95%CI为[0.95,1.18],Z=1.02,p=0.31);其治愈率也与促动力药物相近(RR=1.45,95%CI为[0.71,2.95],Z=1.03,p=0.30);气滞胃痛颗粒联合促动力药物的疗效则明显优于单用促动力药物(RR=1.25,95%CI为[1.17,1.33],Z=7.09,p<0.00001);同样联合用药组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单用促动力药物(RR=1.81,95%CI为[1.42,2.30],Z=4.81,p<0.00001)。在复发率上,联合用药组也明显较低(RR=0.22,95%CI为[0.21,0.43],Z=4.52,p<0.00001)。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用药组和促动力药物比较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RR=0.98,95%CI为[0.47,2.06],Z=0.04,p=0.96)。经TCMSP数据库检索后,获得气滞胃痛颗粒相关有效成分161个,包括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柚皮素、β-谷甾醇等,映射之后获得AKT1、IL6、TP53、TNF等129个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靶点,涉及抗毒性物质、氧化应激、活性氧代谢、凋亡、老化等多种生物过程,涉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Sphingolipid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169条信号通路。
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其与促动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两者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检索到的所有RCT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说明气滞胃痛颗粒安全有效。在作用机制上,气滞胃痛颗粒具有出色的抗炎抗氧化能力,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IL6、TNF等靶点发挥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舒张胃部平滑肌等作用来实现的。
方法:检索CNKI、CBM、PubMed、Webof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RCT,检索时限为2002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日,将检索的文献按标准纳入后,提取相关数据,并使用Cochrane偏倚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3、Stata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通过TCMSP数据库收集气滞胃痛颗粒的有效成分和靶点,从GeneCards、Disgenet和CTD数据库中获取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疾病靶点,将疾病靶点和药物靶点交互后取交集,即获得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的治疗靶点,后制成成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互作网络,分析重点有效成分与重要靶点。然后,利用R软件运行bioconductor平台的数据包,将治疗靶点进行GO和KEGG的富集分析,探讨气滞胃痛颗粒通过多成分-多靶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潜在机制。
结果:共纳入14项RCT,共1363位患者,结果显示气滞胃痛颗粒与促动力药物之间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RR=1.06,95%CI为[0.95,1.18],Z=1.02,p=0.31);其治愈率也与促动力药物相近(RR=1.45,95%CI为[0.71,2.95],Z=1.03,p=0.30);气滞胃痛颗粒联合促动力药物的疗效则明显优于单用促动力药物(RR=1.25,95%CI为[1.17,1.33],Z=7.09,p<0.00001);同样联合用药组的治愈率也明显高于单用促动力药物(RR=1.81,95%CI为[1.42,2.30],Z=4.81,p<0.00001)。在复发率上,联合用药组也明显较低(RR=0.22,95%CI为[0.21,0.43],Z=4.52,p<0.00001)。不良反应方面,联合用药组和促动力药物比较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RR=0.98,95%CI为[0.47,2.06],Z=0.04,p=0.96)。经TCMSP数据库检索后,获得气滞胃痛颗粒相关有效成分161个,包括槲皮素、木樨草素、山柰酚、柚皮素、β-谷甾醇等,映射之后获得AKT1、IL6、TP53、TNF等129个气滞胃痛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相关靶点,涉及抗毒性物质、氧化应激、活性氧代谢、凋亡、老化等多种生物过程,涉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的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NF-kappaB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Sphingolipid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169条信号通路。
结论:气滞胃痛颗粒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具有良好的疗效,且其与促动力药物之间可能存在协同增效作用,两者联用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安全性方面,检索到的所有RCT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说明气滞胃痛颗粒安全有效。在作用机制上,气滞胃痛颗粒具有出色的抗炎抗氧化能力,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IL6、TNF等靶点发挥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舒张胃部平滑肌等作用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