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在短短的十年中,中国电影由无声跨入了有声,从一门简单的娱乐项目发展为新型的文化产业,并在其中诞生出了众多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这十年不仅是中国电影兴起的十年,也是代表着早期中国电影成就的十年,30年代由此在中国电影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坐标。本文借用了众多不同的理论,在其中探求简单有效的叙述方式,试图对30年代的中国电影进行全面、简单的描述,从而概括出其所处时代背景和主要特征。第一部分主要说明30年代中国电影业的兴起和其所处的社会背景。我们可明显的发现,30年代的中国电影诞生于现代都市文化的背景之中,并经移民阶层之手发展出一整套独立、完整的电影文化,而观众,则从不同立场出发以不同的目的和态度对之进行阅读,并与从业者一起对30年代的电影产生影响。第二部分则以三个切入点来描述30年代中国电影的整体形式风格,即带有强烈早期电影色彩的吸引力电影向叙事电影的转型,通俗剧的传统,以及外国影片的影响。在第三部分中,笔者将对存在于30年代中国电影中的几支政治力量进行梳理,概括其主要活动和理论特点,并通过具体影片的分析来审视其不同的价值观取向以及它们矛盾和相通的一面。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30年代中国电影始终处于多元价值观共存的状态,影片内外不同的意识形态在不断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从而使得30年代的中国电影带有一种多元文化的特质。而形成这种特质的原因,正是本文与第一部分所论述的事实——现代都市文化的特点本身以及从业者和观众的复杂身份及其流动性。总之,30年代的中国电影形成了一种以通俗剧为核心表述方式的多样性文本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吸收了不同的电影技巧和其他国家电影的形式风格,更为不同的意识形态提供了一个载体。30年代的中国电影,不仅仅作为一种娱乐产业,也作为一种新式文化和政治话语,显示出了其强大的影响力并昭示出它的现代性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