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代是中国古代学术繁荣发展的时期,在易学上也是如此。南宋易学家朱震描述宋代易学发展概况的时候指出,邵雍、刘牧、周敦颐、张载、程颐等人"或明其象,或论其数,或传其辞,或兼而明之。更唱迭和,相为表里,有所未尽,以待后学",南宋末年的朱元升可以说就是这个"后学"之一,他以邵雍易学为根基,广泛吸取了前代易学家的思想,融象数和义理为一体,构造了一个完整的三《易》体系。他同意刘牧的说法,认为九数为河图,十数为洛书,三《易》均根源于河图和洛书。先天《连山易》融象、数、理为一体,为三《易》之首,作于伏羲,用于夏。八卦以及六十四卦均是由太极通过"加一倍法"生发出来,伏羲根据河图排列乾南坤北之八卦图(即邵雍之先天八卦图),根据洛书排列离南坎北之八卦图(即邵雍之后天八卦图),两者都是《连山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均体现了两两相对的太极之理以及太极的无处不在。《连山易》六十四卦中的每一卦,都可以通过长、分、消、合的方式生成其他六十四卦,更是体现出"物物各具一太极"之理。朱氏认为,之所以以《连山易》名之,正是因为以离南坎北之八卦图配夏时之气候,以艮为首配立春,由此构成了朱氏《连山易》之卦气说。中天《归藏易》和后天《周易》都是由《连山易》演化而来。《归藏易》作于黄帝,用于商。朱氏认为,黄帝将天干地支等六十甲子纳入六十四卦之中,并以六十四卦配五音十二律吕,形成了融象、音、理为一体的《归藏易》。《归藏易》之中,音分藏音和用音,卦分藏卦和用卦,藏卦以坤为首,用卦以乾为首,藏与用互为体用,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归藏易》重在体现太极之流行发用,坤乾象数合一之图就能很好的体现这一点。同汉代卦气说不同的是,《归藏易》所体现的流行并不是具体的时间概念上的流行,而是抽象层面上的流行。后天《周易》也是一个融象、数、理为一体的体系,是文王演伏羲《连山易》而作,用于周,能阐发伏羲无尽之蕴。朱氏认为《周易》的精华主要在于反对和互体。文王演先天变对为后天反对,演八卦为六卦,演六十四卦为三十六卦,六十四卦在《周易》上下经的分布也是根据卦之反对而来的。反对之后的《周易》诸卦在策数和卦数上与先天《连山易》均有自然契合之妙。朱氏分六十四卦为六宫,并作后天六宫交图和交图三十六卦策数循环图,以数象结合的方式来表现万物的盛衰有常,然而这正是太极之理作用于万事万物的外在表现。朱氏三《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均通过各具特色的象数形式,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发了太极之理。虽侧重不同,但本质并无差别,从这一点上说,三《易》实质上是一《易》。象、数、音、理完备无间的结合在一起,理通过象、数和音既在空间上表现了出来,又在时间上表现了出来,既显而隐,象数成为表征理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式,象数在这里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三《易》在义理和象数层面上均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这一方面来说,朱氏易学对后世易学研究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其价值不应被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