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实验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联合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wa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微塑料(Microplastics,MPs)广泛存在于海洋、淡水、土壤及大气环境中,可以通过口服、吸入和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快速穿透体内各种生物屏障并在人体的组织及器官中累积。微塑料能被不同的细胞内化并引起一系列生物反应,如氧化应激、免疫反应、神经毒性和遗传毒性等,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有关微塑料健康风险的探讨已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细胞膜作为微塑料进入细胞并发挥生物效应的第一道屏障,可以通过扩散、渗透和主动运输等方式选择性地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因此,微塑料对膜正常结构的干扰可能是微塑料危害人体健康的潜在原因之一。微塑料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研究仍然缺乏深入有效的理论模型来理解其分子细节和物理化学行为。我们的工作通过生物实验与理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有效的理论模型解释微塑料的物理化学行为,全面深入地探究了微塑料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微塑料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我们首先通过细胞实验探究了聚乙烯(Polyethylene,PE)微塑料对细胞膜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PE微塑料会以浓度依赖方式损伤细胞膜完整性。随后以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脂质体作为细胞膜仿制模型,通过荧光各向异性实验,证明了PE微塑料与细胞膜结合会降低膜流动性,影响膜结构。最后,利用全原子分子动力学进一步探究了PE微塑料与DPPC双分子层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PE微塑料可以进入脂质膜并影响其理化性质,导致膜增厚、流动性改变、膜密度降低甚至膜孔洞的产生。这可能是进入体内的微塑料引起膜损伤效应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环境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微塑料,因此探究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及其混合物与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对于阐明微塑料的体内过程和膜效应至关重要。我们以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PE和PS-PE混合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单组分和多组分混合微塑料对细胞膜的损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膜损伤实验及荧光各向异性实验结果表明,PS、PE和PS-PE混合物均会导致细胞膜的损伤及紊乱。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PS、PE和PS-PE混合物可以克服能量屏障渗透到脂质膜中,从而干扰膜的正常结构并引起膜损伤。通过细胞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出结论,PS-PE混合物的膜损伤效应强于PS和PE。这可能是由于PS-PE混合物更高的脂质亲和力使其更易与膜相互作用,从而对膜结构造成更明显的损坏。我们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微塑料的体内过程及其膜损伤机制,为之后微塑料的安全性评估和风险评估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本文整理了国内外海洋微塑料采集方法、提取技术、分析方法和质控方法等方面的进展情况,根据我国四大海域微塑料相关调查资料,与国外相关海域作出数据对比,归纳总结海洋微塑料的未来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建立海洋微塑料调查、评价和评估管理体系的建议,同时应加强不同部门和领域的合作,加大、加强、加快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影响的深入研究,以建立对海洋微塑料的风险评估框架。
会议
微塑料是指塑料制品废物降解,直径小于5 mm的颗粒,随着经济水平提高及环境污染加重,研究表明微塑料可在低等生物和水生生物中导致生殖毒性和胚胎发育障碍,生活中发现微塑料已经是无处不在,可能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可能混在土壤里,也可能在深海沟中。而相关研究报道人体内血液、胎盘、大便都发现了无处不在的微塑料。而微塑料引起的男性生殖毒性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通过代谢组和转录组学的应用,在体内和体外进一步探
会议
目的塑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塑料分解产生的直径小于5 mm塑料碎片和颗粒称为微塑料,其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球关注。研究发现空气中的微塑料比水、食物或土壤中的微塑料对公众健康造成的风险更大。本研究将探讨吸入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微塑料对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影响。材料和方法正常小鼠和经卵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哮喘小鼠,通过气管滴注不同剂量PS(PS1:2×106个,PS
会议
甘肃德渊商贸有限公司主要代理营销品牌白酒,是一家拥有丰富白酒经销经验的公司,占据了当地市场的一定份额,具备稳定的销售网络。但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目前公司的营销策略和方案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公司的发展势头受到了制约。如何在甘肃白酒市场上制定出有效的营销策略,以及如何在白酒销售中取得突破,是该公司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甘肃德渊商贸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通过文献研究、
学位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饮食要求越来越高,从“能吃饱”逐渐变成“要吃好”。目前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无损、快捷的食品检测技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光谱技术能够根据待测食品样本的物理结构和化学成分推算出其物质特性和组成成分,在掺伪检测、新鲜度检测以及有害物质残留检测等方面,应用前景广阔。与食品检测中的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光谱技术具有迅速、精度高、没有样品损耗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
期刊
微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对环境、海洋生物、人体健康等均会产生潜在危害,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剖析东中国海表层海水微塑料的丰度分布以及粒径、颜色、形状、种类组成特征,总结东中国海微塑料污染概况,进而分析微塑料可能的来源。研究表明,东中国海表层海水微塑料丰度整体变化幅度小,沿岸局部及河口附近海域丰度高。其中,渤海表层海水微塑料分布较为均匀,渤海海峡以及靠近陆地处略
期刊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之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使得消费主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不断变化而趋于多样化,同时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涌现。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同时在新零售浪潮对便利店行业的推波助澜之下,原来依靠“低价为王”的经营理念与当下时代发展需要已不再适配。便利店行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线下门店扩张速度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便利店企业开始抢占线上渠道资源,在角逐不断白热化的情况下,给商贸零售公司的后续发展带
学位
微塑料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影响土壤功能,吸附重金属形成复合污染物。通过研究归纳土壤中微塑料吸附重金属的吸附机制,并分析了微塑料对重金属吸附能力的影响因素。微塑料对重金属的吸附机制主要是微塑料的表面性质、络合作用、官能团和分子作用力等多种机制并存。影响微塑料吸附重金属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土壤中重金属性质、微塑料本身性质、土壤环境的pH和盐度、温度及滞留时间等。同时,分析土壤环境中微塑料吸附重金属的吸
期刊
微塑料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由于其数量大、组成复杂、不易降解、比表面积高和表面官能团丰富,可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相互作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等造成较大的危害风险。总结了微塑料的环境污染及生物危害,分析了微塑料的生物毒理机制,提出了解决微塑料污染问题的技术策略。为微塑料的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指导。
期刊
<正>2月10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的Letters文章,题为“Soil microplastics pollution in agriculture”。文章表明,土壤微塑料正在威胁农业和人类健康,并呼吁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科学家以及工业界等利益相关者开展综合行动,缓解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危害。文章指出,预计到2030年,农业塑料的需求会增长50%,农业塑料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