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总黄酮的提取分离及其作用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竭总黄酮是血竭中提取的药用有效成分。血竭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等功效,主要用于外伤出血、溃疡不敛、跌打损伤、瘀滞作痛等症,有“活血之圣药”的美誉,为名贵中药材之一;其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此类物质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抗细菌、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增强纤溶等活性。因此开展血竭总黄酮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利用血竭这一宝贵资源。本论文从国产血竭全粉中提取分离血竭总黄酮有效成分,并对纯化的总黄酮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的抗菌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血竭总黄酮的提取分离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血竭总黄酮进行纯化,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总黄酮中龙血素A、龙血素B的含量,以静态和动态两种操作方式,对血竭总黄酮在大孔吸附树脂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进行了数理分析,获得适宜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在静态实验中,比较了三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筛选出的D101树脂,着重考察了样品液浓度、温度、无机盐等因素对树脂吸附容量的影响,以Langmiur方程和Freundlich公式拟合了不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在动态实验中,分别考察了动态吸附和动态解吸的条件,拟合了吸附穿透曲线,并探讨了解吸动力学过程,所有参数对于有效的分离是至关重要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三种大孔吸附树脂中,D101型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吸附效果最好;(2)D101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吸附等温线能用Langmiur方程较好的拟合,外加KCl或NaCl能提高D101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吸附容量;(3)在pH11.20、流速为1.0mL·min-1、上柱原液总黄酮浓度3.64 mg·mL-1的条件下,D101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动态吸附容量为13.4 mg·g-1;(4)用70%乙醇作为血竭总黄酮洗脱剂,在pH6.00、流速0.5 mL·min-1条件下,用量为4倍柱床体积(4BV)时,洗脱剂可洗脱下被D101树脂吸附的血竭总黄酮,解吸率达97.1%;(5)血竭总黄酮在D101树脂上的解吸动力学可以用一级扩散方程较好拟合。 同时也研究了聚酰胺树脂对血竭总黄酮的纯化效果,考察了进样方法、洗脱剂浓度、洗脱流速、树脂使用次数等因素,并实验了梯度洗脱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聚酰胺树脂吸附血竭总黄酮不能采取碱溶解试样上柱的方法,实验中将血竭样品用有机溶剂溶解后,与聚酰胺混合,然后将溶剂蒸发完全进行吸附,树脂的吸附量为1g·g-1树脂,用50%乙醇作为血竭总黄酮洗脱剂,在0.8 mL·min-1流速下,7BV洗脱剂可洗脱被聚酰胺树脂吸附的龙血素A和龙血素B,解吸率均达91%以上,而血竭总黄酮的解吸率仅为59.6%,并且聚酰胺树脂使用三次后即需再生。所以,聚酰胺树脂纯化血竭总黄酮逊于D101树脂,但是,它从总黄酮中分离龙血素A和龙血素B却有好的效果。 采用分离总斑点数(N)及斑点之间的分离参数(α)的评价方法对几种硅胶GF254薄层层析的展开剂进行了比较,发现在选用的四种薄层色谱流动相中,石油醚-甲苯(8﹕1)对血竭总黄酮的分离效果最好,层析板上分离出8个斑点,对总黄酮的薄层分离具有一定的意义。 2.血竭总黄酮的作用应用分子荧光法研究并发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AS)、牛血红蛋白(HB)与血竭全粉的有效成分总黄酮能相互作用,又基于荧光猝灭现象,将血竭总黄酮作为一个整组分考虑,得到血竭总黄酮与上述蛋白质的平均表观结合常数,从热力学参数推得药物分子与蛋白质分子间作用力类型等分子作用信息。实验结果表明:(1)血竭总黄酮在与BSA、HAS、HB结合的过程中,能不同程度地猝灭各蛋白质的荧光强度,并随着血竭总黄酮浓度的增加,各蛋白质荧光呈规律性猝灭,此过程仅需5min达到平衡;(2)通过Ster-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的拟合比较,认为血竭总黄酮对BSA、HAS、HB的猝灭作用主要不是因为分子的扩散和碰撞所引起的动态猝灭,而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3)在所实验的酸度(pH6.00,pH8.00,pH10.00)下,血竭总黄酮与BSA、HAS的平均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均随pH的升高而增加;HB与血竭总黄酮的平均静态猝灭结合常数几乎不受酸度的影响;(4)由热力学公式得出血竭总黄酮和BSA、HAS、HB结合反应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的形成和vanderWaals力。 运用纸片扩散法和浊度法研究了血竭总黄酮及血竭全粉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测定了它们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发现血竭总黄酮抗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色念珠菌的MIC值为:0.010mg·mL-1,0.007 mg·mL-1,0.007 mg·mL-1,0.90 mg·mL-1,而血竭全粉的MIC为0.05 mg·mL-1,0.16 mg·mL-1,0.05 mg·mL-1,1.60 mg·mL-1,说明血竭总黄酮的抑菌效果明显高于血竭全粉,证实文中提取分离方法不影响目标提纯组分的生物活性和药用效果。 总之,本课题为血竭总黄酮的临床使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对开发毒性低、疗效好的新药,充分挖掘国药血竭这一宝贵资源的潜力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其他文献
与癌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多种,如microRNA,DNA,酶及细胞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由肿瘤细胞产生,通过对这些物质的检测研究可以实现对癌症的早期诊断。考虑到在癌症早期,标志物浓度很低的特点,因此开发一些能对痕量癌症标志物进行准确可靠、高灵敏、有效的检测手段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科学家探索了石墨烯很多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功能化石墨烯引入到检测癌症相关标志物中,发展出了一系列高灵敏的检测方
学位
压电生物传感器具有响应谱广、灵敏度高、结构简单和易实现数字化等独特优点,其应用已涉及到分析化学、生命化学、环境监测和表面科学等众多领域。由于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操
本文进行以NiO-MgO固溶体为催化剂前体,还原后得到Ni负载在MgO上的催化剂,进行催化水蒸气重整丁醇制氢的研究。运用共沉淀法制备出NiO-MgO固溶体,用浸渍制备出NiO/MgO和NiO/M
Keggin结构是多金属氧酸盐六种经典结构之一,拥有大量的端氧和桥氧,可以与各种过渡金属及其配合物相连构成一系列结构新颖、性质优良的化合物。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方法,以经典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为基本构筑单元,选择刚性配体对其进行修饰,制备了9种结构新颖的有机-无机杂化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TG、UV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电化学性质,电催化性质和光催化性质进
酶是一种高效、高度专一的生物催化剂;但游离酶往往不稳定而且不能够重复使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酶固定化技术正是基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目的发展起来的。固定化酶的重点是将可溶性的酶与不溶性的载体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固定化酶。虽然目前固定化酶的方法和固定化酶的载体已经被大大发展,但进一步寻找实用、有效的酶固定化载体和固定化方法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番茄皮、竹腔膜这两种植物膜分别由于其表面的蜂窝状纤
钽基纳米光催化材料具有较高的导带位置,其光生电子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因此,使其在光催化分解水制取氢气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本文采用水热法和煅烧法成功制得了(NH4)2Ta2O3F6纳米管、Ta2O5纳米片、Na2Ta2O6和NaTaO3纳米粒子光催化剂。并研究了负载贵金属Pt对(NH4)2Ta2O3F6纳米管和Ta2O5纳米片光催化制氢活性的影响。本文运用SEM、TEM、EDS、XRD、BET、X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的今天,附属图像被大量运用于电视体育赛事转播中,成为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计算机技术在电视体育转播中的符号双轴关系,是电视体育赛事转播的符号学基
  本研究采用高流量颗粒物采样仪在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广州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观测,并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所采集样品中的乙二酸、丙二酸和丁二
旨在提高纳米TiO2的太阳能利用率和量子化效率,同时解决纳米TiO2在水处理应用中回收难问题,通过构建核壳纳米复合结构,开发磁载可见光响应纳米复合光催化剂,为利用光催化技术在水处理中应用提供新材料。利用溶胶-水热技术,基于四氯化钛水解,以尿素为氮源,制备Gd-N-P共掺杂TiO2纳米材料。正交设计优化实验结果表明,Gd-N-P共掺杂TiO2纳米粒子的制备工艺条件为Gd掺杂量0.4 wt%、N掺杂量
1999年9月,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走上了书记岗位。一个从未做过基层支部书记的我感到了党务工作的巨大压力与重大责任,尤其是怎样做一名党组织放心、园长欢迎、党员干部信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