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奈达希瓦氏菌aggC基因影响偶氮染料脱色的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k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偶氮染料是一种合成染料,因其色调多样、耐褪色、对织物的附着力好、生产能耗低等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羊毛、棉花、尼龙、皮革、纸张、化妆品、制药、食品、塑料和石油产品等工业领域的染色。然而,由于偶氮染料排放到环境中会给人类和动物带来致畸致癌等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发有效的技术来清除这一危害。基于微生物代谢活动的生物工艺比物理化学工艺更具吸引力,因为它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和成本效益高的选择。有许多生物都可以还原甚至矿化偶氮染料,例如:细菌、真菌、藻类和植物。文献报道中最常见细菌属有: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大肠埃希氏菌属,脱硫弧菌属,变形杆菌属,希瓦氏菌属,克雷伯菌属,产碱菌属,地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一些希瓦氏菌属菌株,如奥奈达希瓦氏菌MR-1与WL-7、海水希瓦氏菌、海藻希瓦氏菌和脱色希瓦氏菌S-12,可以通过胞外电子传递耦合电子供体的氧化与偶氮染料的还原,并维持细胞生长。MR-1是胞外电子传递中的模式细菌,而提高菌株胞外电子传递能力的途径之一是对其基因组进行改造。有报道表明,破坏MR-1的某些基因会导致其产电能力的增强。可以设想,破坏MR-1基因组中的一些基因也可能导致突变体在厌氧条件下对偶氮染料脱色能力增强。因此,研究采用随机转座子诱变方法生成突变体库,并用于厌氧条件下偶氮染料的脱色。在本研究中,抗卡那霉素(km)质粒被插入到MR-1基因组中,通过随机基因敲除构建突变体,建立了包含约30000个转座子插入突变体菌落的突变体库。从突变体库提取DNA,进行转座子测序表征。结果显示,突变体库包含至少10666个不同的突变体。在MR-1基因组的4758蛋白编码开放阅读框(CDSs)中,我们构建的随机转座子突变插入到至少3277个基因中。将突变体库接种入含甲基橙为唯一电子受体的厌氧瓶中,反复富集具有高效脱色性能的突变体。最后富集获得的菌液稀释后铺LB平板,随机选取10个单菌落,进行基因组重测序。结果显示,10个菌落的Tn突变发生于基因组的同一位点,对应SO_4318(即agg C基因)。agg C预测为I型蛋白分泌系统双功能ATP酶,位于基因组的4505589-4505604,长度2181个碱基对。对10个菌落进行的PCR检测亦证实所有突变体的转座子插入位点相同。因此,它们被认为是同一菌株,命名为MO1。突变体MO1与野生型在3,6,10,22和26小时的甲基橙脱色率分别为MO1(40.55%、52.59%、54.66%、97.16%和99.62%),而野生型为(18.93%、27.05%、34.87%、81.28%和88.57%)。研究随即构建了一个互补菌株MO1(p UC18A),并用其进行脱色实验。互补菌株表现出了与野生型非常相近的脱色率,在3,6,10,22和26小时脱色率分别为17.61%,25.54%,31.72%,76.27%,and 86.71%,但与突变体展现出来的脱色率差异明显。这一结果表明MO1脱色能力的增强确实是由于破坏SO_4318(agg C)基因所致。与之相对应的是,突变体的玻璃壁生物膜的形成量减少了一半,平均吸光度变化为0.681,而野生型和互补菌株分别为1.2和1.076。当对突变体、野生型和互补菌株进行电化学分析时,经历一定时间后突变体只能产生5μA/cm~2的电流,而野生型为32μA/cm~2,互补菌株为20μA/cm~2。采集电极样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生物膜的形貌。发现突变体MO1在电极上附着量很少,野生株电极生物量较多,互补菌株次之。因此,尽管生物膜的形成对MR-1的产电非常重要,其对偶氮染料的脱色似乎没有起作用。此外,实验发现甲基橙在脱色后中对玉米和辣椒的毒性降低。
其他文献
化学疗法虽然作为临床最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之一,但仍然面临诸多的临床应用挑战。常用的化疗药物例如阿霉素、喜树碱、紫杉醇、顺铂类药物等都有着共同的缺点即水溶性较低、靶向性较差、毒副作用较大等,导致目前的化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了解决以上瓶颈问题,本论文基于肿瘤微环境高还原型谷胱甘肽这一特点,开发了一系列肿瘤微环境还原响应型纳米药物,用于肿瘤的治疗。由于二硫键具有还原敏感的性质,能够在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
学位
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是一种有机硅聚合物,由于软光刻技术和微接触印刷技术的出现和发展,PDMS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微流控器件。PDMS价格便宜,具有良好的柔韧性、透气性和透光性(光学透明度可达230 nm,可以兼容多种光学检测方法),并且它具有不透水性,对细胞无毒,容易制作和粘贴到其他表面的特点。尽管PDMS在微流控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但是它仍然具有
学位
石墨烷(Graphane)是一种仅含sp~3杂化碳原子且完全饱和的环状二维材料,根据它不同的结构类型,可将其分为船型石墨烷(Boat graphane)、椅型石墨烷(Chair graphane)和镫形石墨烷(Stirrup graphane)。石墨烷的三种结构都具有共轭度高、比表面积大、无顺反异构且载流子迁移率高的特点。此外,已有计算结果表明这三种结构的石墨烷在光电子学、能源储存等领域的应用有着
学位
病原真菌侵染植物造成真菌病害,是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化学农药是防治大多数真菌病害最经济、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一系列安全、生产和环境问题,但生物防治安全无害。为了研发安全、高效、广谱抗性的生物农药,论文作者基于课题组分离获得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HY19,以下简称HY19),研究了HY19的基本生物学特征,抗菌能力,对烟草赤星病
学位
汞(Hg)属于生物非必需元素,具有长距离迁移、易生物富集等特性,不同形态的汞污染已经成为了世界所关注的环境问题。甲基汞主要是由微生物代谢所产生的,汞生物甲基化过程是一种细胞反应,因此,研究细菌对无机汞的响应以及生物转运过程,对于了解生物汞甲基化机制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细菌汞的应激响应和转运过程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相关基因挖掘和代谢途径等方面研究较少。项目组前期分离筛选了数株具有汞甲基化
学位
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也是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本文通过相关理论的梳理,认为建构互嵌式的社会结构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举措,对实现民族团结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文章试图探索新疆在推进建构互嵌式社会结构、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格局基本形成的背景下,新疆各族群众在理想、信念、情
期刊
三峡库区重庆段覆盖了整个库区面积的约85%,是长江上游末端的重要生态敏感区之一,其蓄水后的水文条件和环境因子发生了很大改变,影响着水体微生物的分布、多样性及其群落结构。目前,对三峡库区水体微生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菌、浮游植物及浮游动物方面,而对真核微生物的认识和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研究该库区水体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掌握库区水生态状况和水环境保
学位
研究目的: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解决民族问题的重大决策。多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如何率先实现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对这一重大决策的落实,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黑龙江作为我国第三大河,其流域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区,汉、满、蒙古、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赫哲等多个民族群体交错杂居,民族文化交互并存,孕育出既有广泛群众参与,又有深厚社会基础的民族节庆体育,成为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范。
会议
蓝藻水华在全球湖泊和中国的主要湖泊(太湖、滇池等)中频繁发生,其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是引起水华的主要优势藻。蓝藻水华会导致水质严重下降,甚至会引发生态风险,水质的恶化也会对人类的生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控制蓝藻水华的暴发已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近年来,利用微生物控藻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的方法,广受关注。本课题组前期从滇池分离并获得的两株菌Bacillus si
学位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效果,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allo-HSCT治疗。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定患者的总生存率(OS),采用Log-rank检验行不同组别的比较,应用Cox回归法探究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结果47例患者中存活32例,死亡15例,7例复发;5年O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