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洛河上游径流量演变过程及驱动因素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le47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北洛河上游(吴旗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1971-2014年每日径流实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采用数字滤波法中的F1法来进行基流分割;运用M-K趋势分析、Pettitt突变检验和R/S法对径流、基流以及气候因素进行趋势分析、突变点检验和未来变化持续性分析;并采用Morlet小波变换对径流多尺度变化周期进行分析;根据三期土地利用遥感数据(1990、2005和2010年)来对流域内退耕还林(草)前后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基于Budyko假设和双累积曲线法定量分析气候因素和非气候因素以及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北洛河上游1971-2014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过程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8月。年径流变差系数和完全调节系数均呈显著减小趋势(p=0.05),而且趋势在未来均具有强持续性;偏态系数呈现不显著减小趋势(p=0.1),趋势在未来的持续性相对较弱,北洛河上游径流年内分布状况逐渐由不均匀性向均匀性转变。年平均径流量和各季度平均径流量均呈显著减少趋势(p=0.05),前者的突变点为2002年,各个季度的突变点则在1979-2002年之间。年径流和汛期径流变化过程呈现高度同步性和一致性,“峰值”和“谷值”特点相似,而且均存在相似的丰-枯变化周期,二者3个变化主周期均为3 a、11a、19 a。(2)北洛河上游1971-2014年全年基流量主要集中于8-10月,基流年内分配过程也呈现“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3月和10月,略微滞后于径流的春汛期和夏汛期。年基流变差系数和完全调节系数均呈现出极显著减少趋势(p=0.01),基流年内分配状况呈现出逐渐由不均匀性向均匀性转变,且未来的变化趋势都具有较强长期记忆性;偏态系数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p=0.1),分布呈偏左或偏右交替,且未来变化趋势具有随机性。多年和不同季度平均基流量变化趋势均不显著且未检测到突变点,BFI在年记录和不同季度记录中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p=0.01),而且未来变化趋势均具有强持续性,年均和7-9月基流中均检测到相同突变点(2002年)。年、汛期基流序列变化趋势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并呈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同时年基流存在5个明显的丰水期和6个枯水期。(3)北洛河上游1990-2005年,农地面积减少了37.33%,主要转化为了草地和林地,面积达382.78 km~2;草地面积减少了21.93%;林地面积增加显著,共增加了950.49 km~2;2005-2010年,草地面积共减少了3.14%,林地面积共增加了15.37%;农地有51.31 km~2和4.78 km~2的面积分别转化为草地和林地,占原有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5.06%和0.51%。(4)北洛河上游年降水整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0.1),未检测到突变年份且未来变化趋势具有弱反持续性;年均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突变年份为1993年(p=0.01);年潜在蒸散发整体呈不显著上升趋势(p=0.1),未检测到突变年份。基于Budyko假设得出降水和潜在蒸散发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40.4%,其中降水因素占比为36.4%;潜在蒸散发占比为4%。所有非气候因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占比为59.6%。基于双累积曲线,降水变化的贡献率仅有2.33%,而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却高达97.67%。
其他文献
不平衡输沙是坡面降雨径流侵蚀输沙的基本属性,自然界的坡面径流平衡输沙是相对的,不平衡输沙是绝对的,研究坡面侵蚀输移的不平衡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但是,不平衡输沙在坡面降雨径流侵蚀输移过程中还涉及得较少,本研究针对坡面降雨径流侵蚀不平衡输沙过程研究不充分的问题,运用土壤侵蚀力学、泥沙运动力学、河流泥沙工程学等相关理论,以陕西延安黄绵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分别在5个坡度
学位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区域水沙过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以北洛河流域为例,基于1960s—2010s实测水文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经验公式法、基于Budyko假设和分形理论的弹性系数法、Copula函数等方法,对比分析了上(典型丘陵沟壑区)、中(土石山林区和高塬沟壑区)、下游(渭北旱塬农区)3种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生态恢复对水沙数量、水沙关系、影响因素贡献等的影响及
学位
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地理环境特殊,海拔差异明显,气候条件独特以及地形地貌丰富,自然侵蚀严重,随着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壤侵蚀不断加剧。该区域土壤发育速度较为缓慢,且其中砾石含量较大,土壤资源极为珍贵,因此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对该地区土地资源的管理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尤为重要。为此,本研究以采集的西藏拉萨河流域典型坡面土壤为研究对象,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
学位
黄土高原地区在实施了退耕还林(草)、淤地坝等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后,坡面下垫面条件发生改变,出现了新的水文循环模式。为此,本文在陕西省安塞区坊塌小流域内选择不同植被类型的退耕坡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坡面植被和土壤的调查与采样,以及径流小区降雨、土壤水分、产流产沙的监测和分析,研究了不同退耕坡面在植被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和土壤恢复特征,探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不同退耕植被恢复坡面的土壤水分特征及产流产沙规律,
学位
稀土元素示踪法是重要的元素示踪法之一,在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人工拌施到土壤中的REE可能存在与土壤颗粒未紧密结合,从而影响REE示踪土壤侵蚀和泥沙来源结果准确性的问题。本研究采用人工模拟降雨、REE示踪、复合指纹识别等相结合的方法,以泥沙干重称量获得的侵蚀速率和泥沙来源为验证依据,分析了不同颗粒粒径的土壤和泥沙中REE含量的分布特征,依据不同颗粒粒径中REE含量定量判别了
学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以及教育体制的逐步健全,我国高校美术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其也是新时代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迫切要求。因此,结合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对目前教学改革情况进行分析,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促进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期刊
近十几年来,北洛河流域水沙情势发生显著改变,造成一系列北洛河流域治理新问题。探究北洛河流域水沙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对北洛河流域治理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区,收集并整理流域内干支流的历年水文气象实测资料与土地利用遥感数据等,通过Mann-Kendall趋势性检验、Mann-Kendall突变性检验、距平累积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北洛河流域径流、输沙的时空分布规律,探
学位
随着关中平原地区猕猴桃种植规模的持续扩大以及化肥等的大量投入,当地猕猴桃果园生态系统出现了一些严重问题,如土壤对水分的调控能力下降,出现了土壤干燥化;肥料利用率低下,造成了硝态氮深层累积;土质黏重,影响根系发育等。为此本研究在对陕西省周至县(重壤-轻黏土)、杨凌区(中壤土)选取两个猕猴桃果园(以下简称周至园、杨凌园)果园土壤生态环境以及根系生长状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果园土壤环境问题,提出“聚水
学位
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1999年“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生物土壤结皮得以广泛发育,其覆盖率可达到70%以上,对减少该区土壤侵蚀具有重要作用。有关生物结皮对坡面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已有研究,但由于生物结皮类型导致的土壤侵蚀差异仍缺乏系统研究;此外,生物结皮发育过程对坡面产流产沙的影响也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以黄土高原退耕后广泛发育的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设置藻结皮、苔藓结皮和自
学位
从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中看问题,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当代美术教育的发展逐渐开始走向重技术培养、轻人文素质的方向。对这一教育问题进行思考,对教育的核心发展及目的、美术教育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育人价值进行深入探索,从多方面入手,多层次、多维度地挖掘分析,并结合当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积极推动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事业发展,为美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平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