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语在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语用研究——从顺应理论的角度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et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语言是语言交际中的普遍现象。许多学者在哲学,语义学及语用学等领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在收集权威新闻网站英语新闻报道的基础上,主要运用定性和描述分析的方法,借助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进行语用分析和研究,旨在寻求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1)英语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在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跨文本层面是如何实现的?(2)新闻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语言的原因有那些?有哪些语用功能?根据Verschueren所提出的语言的三大特点以及语言顺应的四个角度,本文对模糊语进行了的定性分析。从政治、经济、体育、娱乐、科技这五大类新闻中各抽取了样章对模糊词进行了详尽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新闻记者在报道中使用模糊语言主要是为了顺应读者和记者本人的心理,即顺应提供恰当信息量需要,顺应新闻准确、灵活、客观、及时等基本要求以及顺应客观条件——顺应缺乏确切或足够信息情况而采取的一种有效而恰当的策略。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出结论:模糊语言是新闻记者进行语言选择和语言顺应的结果。模糊语言在新闻报道中有四个语用功能:即传达适当的信息量;防止绝对化;增强新闻语言的可信度及免于承担责任的功能。本文对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的探讨,可以扩展并深化对模糊语言现象的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一些指导或启示,同时也可以帮助记者在新闻撰稿中更恰当得体地使用模糊语言,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语言的目的。除此之外,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指导学生以更恰当得体的方式学习新闻报道的撰写。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邹轶泓女,1981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现工作于江苏理工学院。1999—2006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2014年,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博士在读。江苏省
对固阀塔内泡沫层中颗粒浓度分布及塔板上方分离空间颗粒夹带速率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在泡沫层内并不是所有颗粒都处于悬浮状态,悬浮颗粒浓度分布与泡沫层高度、颗粒粒径及气液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现代导航战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导航和制导手段,针对GPS进行的干扰技术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文中阐述了全球定位系统(GPS)的
温德尔·贝里(1934-)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环保主义者、文化批评家、农民。目前,他共出版了50多部小说、诗集和散文集,其中,出版于2000年的小说《嘉伯·克罗》集中反映了他的生态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的著名作家,出色的文体家,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为他赢得了无数的读者,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多方面、多视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日光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1],素有“世界屋脊”及“地球第三极”之称。近年来,藏族人民生活水平
极少数现代诗人能将公众诉求与严肃的学术批评理论统一起来,加里·斯耐德便是其中之一。20世纪50年代,斯耐德开始从事写作,此后通过诗歌和散文进一步深入地探索诸如社会和精神方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出生在新西兰,在英国旅居和写作。她是现代短篇小说发展史上的核心人物,其短篇小说以优美新奇而备受瞩目,也使其成为为数不多的单以短篇小说而闻名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