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β-酮胺)型后过渡金属镍、钴、铜(Ⅱ)系列配合物合成、表征及其催化烯烃均聚合及共聚合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ang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合成并表征了如图所示的三个系列十五个的双-(β-酮胺)镍、钴、铜(Ⅱ)配合物(1-15),通过元素分析、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单晶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R=Phenyl;Mt=Ni;1R=o-Tolyl;Mt=Ni;2R=Naphthyl;Mt=Ni;3R=p-Nitrophenyl;Mt=Ni;4R=p-Fluorophenyl;Mt=Ni;5R=Phenyl;Mt=Co;6R=o-Tolyl;Mt=Co;7R=Naphthyl;Mt=Co;8R=p-Nitrophenyl;Mt=Co;9R=p-Fluorophenyl;Mt=Co;10R=Phenyl;Mt=Cu;11R=o-Tolyl;Mt=Cu;12R=Naphthyl;Mt=Cu;13R=p-Nitrophenyl;Mt=Cu;14R=Benzyl;Mt=Cu;15   以上合成得到的双-(β-酮胺)镍、钴、铜(Ⅱ)配合物(1-15),经甲基铝氧烷(MAO)活化后,均可作为主催化剂前体来催化降冰片烯(NBE)和苯乙烯的均聚和共聚合。此外,铜系列配合物(11-15),经甲基铝氧烷(MAO)活化后,可作为主催化剂前体来有效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均聚和共聚合。所得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均经1HNMR、13CNMR、FTIR、WAXD、DSC以及GPC技术表征和测试。采用1-15/MAO催化剂体系,系统地进行了NBE加成聚合的研究。采用1-15/MAO催化剂体系,系统地进行了MMA催化聚合的研究。研究了铜系列催化剂的催化MMA聚合中,反应温度以及助催剂MAO的量对聚合活性和产物性质的影响。采用1-15/MAO催化剂体系,系统地进行了降冰片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合的研究。采用1-15/MAO催化剂体系,系统地进行了降冰片烯和苯乙烯共聚合的研究。
其他文献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共轭的内盐型化合物具有电荷分离的特点。其激发态往往具有很强的电荷转移现象,表现为强的光致发光和溶剂致变色行为。至今,将具较强光致变色性质的内盐作为配体制备d10金属配
应用有限元理论对大采高液压支架的整体结构进行强度分析,对其立柱进行稳定性研究,求得整体应力分布状况和立柱的屈曲模式。通过结果分析,指出薄弱部位,为大采高液压支架的设
本论文对海南三亚采集的6种珊瑚和2种海洋海绵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从中分离到50个纯化合物,应用波谱和化学方法、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手段测定了它们的结构,通过文献检索,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
  本文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电喷雾质谱、快原子轰击质谱及红外光谱等方法,我们对上述配合物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发现配体L1在μ-O2COH的配合物中以构型forma
4.研究了离子液体中纳米金粒子从水相到有机相的萃取效果。萃取效率显示:[bmim][BF4]>[bmim][NO3]>>[bmim][PF6]>CH2Cl2,表明水溶性的离子液体比油溶性的萃取效果好。增加离子
本工作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P/PS共混物、相容剂增容PP/PS共混物、nano-CaCO3/PP/PS复合材料、相容剂增容nano-CaCO3/PP/PS复合材料。为了研究nano-CaCO3及其用量、相
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CMS)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是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在选育粮食和经济作物强优势F1杂种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验选用不同
芳香胺类化合物是合成许多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被广泛用于染料、医药、添加剂、表面活性剂以及阻燃剂等产品的生产中。目前,芳香胺类化合物绝大多数是由芳硝基化合物还原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