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场景下的人体和相机姿态估计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ongk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维人体姿态估计一直是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是人体动作分析和理解的重要前提,通过从图像中估计人体关节点坐标等参数,对人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姿态进行重建,在虚拟现实、视频监控、体育运动分析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潜在需求。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应用,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技术得以飞速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基于深度学习的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方法,并通过相机姿态的估计最终将人体三维坐标还原到世界坐标系下。首先提出了一种二维姿态估计与三维姿态估计联合训练的端到端网络,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的二维姿态到三维姿态估计的网络,最后利用真实场景下的图像特征估计出相机姿态从而把三维人体姿态还原到世界坐标系下。本文的贡献具体如下:(1)提出了一种利用二维姿态估计与三维姿态估计联合训练的端到端的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方法。其中利用二维姿态估计结果构造了一种人体部位表示特征图来辅助三维人体姿态估计,并设计了一种针对三维姿态估计的多阶段渐进式的校准网络,该网络比基准网络在Human36M数据集测试集上的平均关节误差的降幅超过14%。(2)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的二维人体姿态到三维姿态估计方法。其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GCN结构来融合多尺度信息以增强表达能力,此外又提出了一种身体部位金字塔池化模块来整合身体部位上的多层次的特征。与其它三维人体姿态估计方法在非时序的情况下比较,该网络达到了接近最先进水平的预测精度。(3)最后,本文针对运动场地提出了一种利用透视点优化的相机姿态估计方法。并利用相机姿态估计的结果将三维人体姿态还原到世界坐标下,展示了三维人体姿态估计在真实运动场场景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会在日常会话中听到“想了又想”、“高是高”、“总归,小学生就是小学生”等通过重复同一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作“同语反复”,是指前后句子成分由同一词语充当构成的句子。前后句子成分虽表面相同,但实际表达意义不同。近年,各国学者都对同语反复这一语言现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Grice认为,人们之间的交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双方都遵循了一定的原则,相互
侦查讯问工作是整个刑事诉讼程序的开端,保障讯问过程的合法性直接关乎案件办理的公平正义。近年来连续发生的冤假错案已经影射出非法取证的危害。为遏制刑讯逼供、非法取证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时间:2020年7月内容介绍对于人人都知道的"主题要鲜明,观点要新颖,结构要清晰"等公文写作要求,究竟怎么样才能做到?具体运用什么方法?作者在回答这些
人体属性分析在计算机视觉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人脸验证以及行人检索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应用,提高属性的识别率,对提升基于属性特征应用的效果有很大帮助。人体属性分
民国电影是中华民族电影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映射出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蓬勃发展的景象。自晚清以来,电影传入中国经历了若干个发展时期,其拉动需求、带动消费的特点在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对民国时期上海电影产业相关史料的初步分析后,本文将民国元年1912年至抗战全面爆发前夕1937年作为主要研究阶段。主要将电影产业划分为“制作——发行——消费”三个方面进行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迅猛发展,数据库作为大数据时代的中心,几乎已经渗透到所有行业领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生产因素。并且随着各行业对于数据的需求和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
在人们日常的沟通交流和获取信息的过程中,汉语常采用手写体和印刷体两种形式。手写体汉字是最早的书写和阅读形式,曾经也是人们常用的交流载体。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以及手机、电脑等的普及使用,印刷体汉字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形式和信息载体,但是手写体汉字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那么读者在识别或阅读以手写体和印刷体呈现的两种汉语文本时,其加工过程是否具有差异,是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研究问题。正字法加工是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遂成为一种全球趋势。社会责任报告介绍了企业在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战略、政策、管理和绩效,国外利益
随着光通信的发展,人们对光波的基本维度如:时间、波长、幅度、相位、偏振等资源的利用已经逐渐达到极限。为了能突破现阶段光通信技术的瓶颈,实现光通信的大容量、高速率稳定传输,人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光通信技术,即以携带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涡旋光作为信息载体进行通信。利用该新维度,能有效地提升系统的通信容量,以此突破现有技术容量极限。近年来,涡旋光束的研究与
江伟教授在1996年《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一文中首次提出诉讼契约问题。随后受民事契约化理论影响,民事诉讼契约理论得到充实。民事不起诉契约问题研究涉及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