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

被引量 : 31次 | 上传用户:godboy5493213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研究转轨动态过程中的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本文以财政分权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致力于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分析框架下探寻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体制性根源及其对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影响。本文选题的出发点在于,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关注的焦点和下一阶段中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筹措资金拉动本地区经济增长,在缺乏规范的融资渠道、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纷纷通过各种渠道举债融资,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悄然累积。2008年,在应对经济危机和“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政策目标导向下,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迎来增长的又一个高峰。与此同时,党和政府对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高度重视,多次明确提出要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将地方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并研究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但就笔者参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实践和前期研究结果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实际效果远非预期那么理想。这一现状表明,规范和化解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政策目标在实际运行中受到了潜在的体制性约束,单纯就债务而论债务无法反映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全貌,这也促使我们跳出已有的研究框架,从更宏观的体制性视角来挖掘隐藏在地方政府性债务背后的体制性根源。在“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地方政府性债务”这一基本分析框架下,本文认为有三个问题是我们必须首先要解决的:一是中国特色财政分权的形成机制究竟怎样;二是财政分权的上述机制设计在何种程度上导致了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三是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是否加大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的可能。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也由此形成了本文研究的两条主线:一条是“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一(地方)政府债务”理论研究的主线,该研究线路主要侧重于研究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诸多体制性根源;另一条是基于中国转轨实践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体制性根源及其影响的分析主线,该研究路线主要侧重于对上述理论判断的实践检验,并由此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提供事实依据。围绕上述三个问题和两条研究主线,全文做出如下的结构安排:第2章文献综述。本章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地方政府性债务内涵及其统计口径的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的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根源的研究以及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研究四个方面对已有成果进行了梳理。本文选择以上四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整理主要基于以下考虑:地方政府性债务内涵及其统计口径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研究领域的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是下一步深入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起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则是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最终落脚点。地方政府性债务根源是地方政府性债务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下一步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必须首要解决的问题。而政府行为异化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第3章,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判断。本章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诸多特征入手,探寻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诸多体制性根源,进而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做出一个理性的判断。本文认为,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具有如下特征:从债务形式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形式不断发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逐渐成为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形式;从债务用途来看,用于弥补基本支出缺口的债务逐渐减少,而用于弥补资本性支出缺口的债务不断增加;从债务承债主体来看,县、乡级地方政府性债务已逐步化解,地(市)级地方政府性债务迅速增加;从债务风险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正在逐渐突破现有财政承受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上述特征的分析,本文认为造成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体制性根源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制度供给的失衡。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却仍然处于供给失衡的状态之中,这种制度供给的失衡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方面突出表现为投融资体制的失衡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提供了可能;二是中国式财政分权,其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突出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纵向财政不均等,引发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债务资金缓解财政压力的动力;三是政府行为的异化,突出表现为地方政府之间的横向竞争,强化了地方政府通过债务筹集建设资金的冲动。第4章,财政分权、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基于经验分析的判断及检验。本章在前文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特征及其缘起的经验判断基础之上,结合笔者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实践中搜集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对前文所提出的经验判断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章首先构建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一个基本分析框架,具体从市场条件下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性债务、转轨背景下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性债务、转轨背景下中国的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性债务三个层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机制进行系统性梳理;随后,为了验证上述判断的真实性,在前文所提出的三个基本的假设基础上,从债务风险、财政分权与财政激励三方面选取经验研究指标,构建经验研究的基本模型;最后,本章对相关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形成了经验研究结果。第5章,财政分权、政府行为与地方政府性债务:基于预算约束视角的个案研究。选择从预算约束视角展开研究的起因在于,预算约束是市场机制中规范地方政府行为的重要手段,而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政府对现有预算约束的一种突破,从而使得是预算约束的强弱已经成为衡量地方政府性债务承受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尺。本章通过对某个层级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的分析,从预算约束这一重要的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入手,考察当前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是否存在“预算软约束”倾向,而这种不断突破债务预算约束的财政机会主义倾向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本章将以下几个方面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预算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是对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梳理,从基本理论的角度寻找实现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的理论及现实依据;二是以中国某市市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为例,对当前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进行深入剖析,从实践的角度寻求实现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的现实途径。在案例分析的部分,本章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确认依据、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状况的初步判定等方面对该市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对该市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展望与评价。第6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规范管理是我们研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最终落脚点,本章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几个基本结论,本文认为,中国式财政分权所特有的政府主导特征和相关制度供给失衡是造成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累积的体制根源,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行为的异化是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累积的重要原因,而地方政府不断突破现有预算约束的行为是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累积的现实原因。在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即逐步化解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面临的体制性制约,加强政府性债务的预算约束并以此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其他具体建议。
其他文献
自1979年8月,国务院提出“出国办企业”以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呈逐年不断扩大趋势。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市场都进入了经济全球化的模式,一体化和全球
并购交易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经济活动,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购支付方式作为并购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并购的最终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学者对于并购支付方
产能过剩是我国长期面对的一个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物资十分匮乏,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步入市
由于有限责任公司封闭性的特征,资本多数决原则存在滥用的可能,使得公司内部容易发生股东权益纠纷,出现控制股东侵害小股东权益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股东知情权、异议股东
以白堤路排污管道穿越工程、津滨轻轨顶管工程等为例介绍了以拉管和顶管为代表的非开挖技术的原理、设备以及在施工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改变原来重大偏离的方向回归正确轨道的历史过程。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的特殊时期。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转折的研究,有
民国时期,为了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山西省提倡大力实施社会教育,以使民众达到识字、看报、写信和记账的程度。由于规划周全,措施得力,因此取得了显著的实施效果。直到20世纪30
近年来,职务犯罪与普通刑事案件互相交织的情况突出,社会危害愈演愈烈。检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涉及牵连案件的情况十分普遍,但我国现行法律对于职务犯罪及其牵连
自从住房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以来,就注定了住房产权制度改革的发展路径有其特殊的发展规律。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住房产权公有
在司法实践中,刑民交叉案件的处理一直都是个难题。目前,关于刑民交叉案件的研究多限于实体方面和纯法理学方面的研究,而缺少对程序问题的研究。虽然理论界和司法界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