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石英弹簧法研究CO2-离子液体相行为及扩散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x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CO2-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体系由于其“绿色溶剂”的优良特性,在反应、分离、分析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课题组研究最新发现:采用一种固态IL([thepAm][Br])和高压CO2分别作为反应介质和反应物,可以让固体Ca(OH)2快速转化为纳米CaCO3,并且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控制颗粒形貌。基于该CO2-IL体系和其它CO2-IL体系的应用开发的需要,CO2-IL体系的相行为和扩散动力学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从文献报导看,在相对高压下,后者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本课题因此提出并建立高压石英弹簧法研究装置,以之研究CO2-IL体系的相行为和扩散行为。考虑高压下浮力等因素,以受力平衡为基础,建立了CO2-IL体系的高压相平衡和高压下扩散动力学数据获取的方法。以该装置和方法获取了CO2在两种典型的室温离子液体(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RTILs)([bmim][PF6]和[bmim][BF4])中的气液相平衡(Vapor-Liquid Phase Equilibrium,VLE)和扩散数据。测量了三个温度(313.2,323.2和333.2K)和0~20 MPa条件下体系的VLE数据。VLE数据结果表明:在同样压力下,随着温度的升高,CO2在RTIL相中的溶解度减小;在同样温度下,随着压力的升高,CO2的溶解度增加。实验数据与文献数据较为吻合,表明所建立的高压石英弹簧设备可靠。建立了体系的VLE模型:一为采用Peng Robinson立方型状态方程(PR EoS)结合范德华混合规则(van der Waals mixing rule,vdW-1)的逸度系数法((Ф)模型);另一为应用NRTL方程的活度系数法(γ模型)。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较好地关联实验结果。其中γ模型优于(Ф)模型,且该模型获得的参数可进一步应用于体系扩散模型的建立。  针对上述CO2—[bmim][PF6]和CO2—[bmim][BF4]两个体系,在测量溶解度数据的同时测得5.1MPa时四个温度(313.2,323.2,333.2和343.2 K)下,以及323.2K时四个压力(2.1,5.1,8.1和10.1 MPa)下的扩散动力学数据。在假设扩散系数与浓度无关的情况下,建立简化的一维扩散模型获取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扩散系数。结果显示:扩散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在实验条件下,CO2在两种ILs中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为10-10~10-11 m2/s;采用阿伦尼乌斯方程对扩散系数进行拟合,可得到CO2在两种ILs([bmim][PF6]和[bmim][BF4])中的活化能分别为25.53 KJ/mol和20.30 KJ/mol;而当实验压力较高时(8.1和10.1 MPa),计算扩散动力学与实验数据的线性相关系数(R2)均小于0.96。为此,进一步建立了改进的一维扩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CO2浓度对扩散系数造成的影响,结合改进Darken表达式的扩散模型和NRTL方程参数建立扩散系数的表达式。该模型在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可对扩散动力学数据给出理想的计算结果。  以该装置和方法研究测量了固态IL([thepAm][Br])—CO2二元体系的固液气相平衡(Solid-Liquid-Vapor Phase Equilibrium,SLVE)、VLE、气固相平衡(Solid-Vapor Phase Equilibrium,SVE)数据以及扩散数据。采用观察法测得[thepAm][Br]于0~18 MPa的CO2内的终熔点变化,从而得到该体系的SLVE数据。从实验结果发现:在考察压力范围内,固态IL的熔点随着CO2的压力升高而明显降低,而CO2达到18.0 MPa时,IL的熔点又出现少许回升。根据SLVE实验结果,以建立的石英弹簧法进一步确立实验条件下测量体系的VLE和SVE数据。结果表明:在恒定压力下,CO2在IL相中的溶解度要略大于其在液态IL相中的溶解度;当IL相为固态时,CO2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温度的增高而变大;而当IL相为液态时,CO2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升高和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采用(Ф)模型初步对该体系的VLE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结果良好。实验还同时获得了该体系于343.2K四个压力(2.0,5.1,8.2和11.1 MPa)下的扩散动力学数据。采用一维简化的扩散模型获取不同压力下的扩散系数数据。结果表明:CO2在[thepAm][Br]中扩散系数的数量级为10-10 m2/s,且在实验条件下随着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其他文献
“自动控制原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具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同时又密切联系实际工程。为适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从教学
生姜古名薹,为姜科多年生草本科植物。姜不仅是我国传统的调味蔬菜,而且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长期种植,导致有害病原微生物不断累积,土传病害加重,严重影响了生姜产量
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 MeJA)是植物对外界伤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反应、诱导抗性基因表达的信号分子。植物表皮蜡质是植物抵御病原物入侵的第一道屏障。在植物防御机制
  本文采用Ag(Ⅲ)配合物与鲁米诺(Lu)化学发光体系作为毛细管电泳检测器,建立了动物源性食品中3 种磺胺类药物残留分离检测新方法.方法:猪肉、鸡肉、牛奶由SCX、HLB 固相萃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s)是在传统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的基础上孕育而生的第三代新型低消耗的的光伏设备。它是用纳米晶半导体(QDs)代替染料作为光吸收媒介,它有
  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是水平起降重复使用高超声速飞行器和单级入轨航天器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但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而强预冷是解决高超声速飞行器动力面临的问题的重要手
会议
  地基SAR对边坡进行形变监测过程中,为了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进行相位解缠的需要,往往要对干涉相位进行滤波优化,以提高干涉相位图的信噪比,减少干涉相位图中的残差点,从而有
会议
  本文研究了联合SAR影像强度与相干信息的多阈值融合变化检测技术。针对SAR影像强度和相干信息各自统计分布特点,首先通过选定合适的统计分布模型分别对强度和相干信息进行
本论文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中的光敏染料及氧化还原电对为研究主题:以拓宽染料光谱吸收为目标,设计开发了在可见光区及近红外区都有较好光谱响应的吩噁嗪类宽光谱光敏染料并应用于DSSCs;以降低电池中染料再生过程中的电势损失为切入点,开发了具有高氧化还原电位并单电子转移的6,6-二甲基-2,2-联吡啶铜配合物([Cu(dmbp)_2]2+/1+)及3-氧代-2-苯基-4,4,5,5-四甲基咪
豆甾醇是植物甾醇的一个组分,是从天然植物中分离得到的甾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肿瘤、抗心血管病等多种药理活性,也是合成甾类药物的起始原料。因其活性高、毒性低、应用广等特点,近年来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本文以天然提取的豆甾醇为原料,对其结构进行改造,合成了11个化合物,用1HNMR, MS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将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