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属综合性大学现状数据分析与适宜规模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zy00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布局结构的调整,使许多高校通过合并,组建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综合性大学。经过几年的发展,这些大学凭借合并优势,综合实力大大提升,在全国各大大学实力排名中均取得飞跃式的提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学术成就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纵观几所后起的综合性大学,似乎都是以对外扩张为实现手段,但对外扩张只是为了产生规模效益,走国家所提倡的内涵式大学发展道路,并非提高高校内在水平的方法,高校的人数规模、用地规模等一系列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规模经济也存在内在尺度问题。学校规模过大可能导致自身内部教学效益、管理效率的降低,产生内在不经济的现象。 为了使今后综合性大学的规模建设与发展具有更为科学的参考和遵照,本文对我国部属21所综合性大学的现状规模进行了深入详尽地比较分析和相关性研究,同时参考其他地方性综合性大学的主要规模数据,结合92指标、96指标及2004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对学生人数规模、校园用地与建设面积规模、生均规模(包括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室面积、生均图书馆面积、生均实验室实习场所面积、生均体育馆面积、生均会堂面积、生均行政用房面积、生均学生宿舍、生均学生食堂)进行实际数据的比较分析。研究规模的关联性与用地指标的变化原因,最后对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发展建设、对既定建设指标等提出现实对策性建议,以期更好地促进我国综合性大学的规模的合理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转型,社会各界对城市规划决策民主化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目光集中到了“社区”上,这个城市社会组织管理在空间上的最小单元,同时也最能够体现出公众的参与程度
本文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地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在“以人为本”前提下,以创造人车和谐共存、适宜市民步行活动的车站地区公共空间环境为目标,探讨改善此类地区空间环境的规
一个建筑诞生在一个特定的场所,就应该反映外部环境赋予的特质,准确描述和完整把握具体场所精神,这样对于理解和创造建筑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筑设计应考虑基地环境的作用
农村劳动力与农业用地的关系是影响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目前针对乡村规划,尤其是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的研究中,对“人-地关系”特征的相关成果却非常缺乏,简单化的居民
历史研究和建筑实践的关系在建筑学领域一直是一个重要议题。在1953-1965年间的政治意识形态背景下,针对这一议题中国建筑研究室曾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建筑耗能已经逐渐增长至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我国能源消耗的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虚拟与现实在城市中的融合与碰撞是这个时代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时代为人们开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新世界。在这
商住结合建筑的发展伴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以不可阻挡的势态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迅速生长和蔓延。它将住宅与商业建筑结合起来,复合为一个整体,有效地节约了城市土地资源、提高
21世纪,以中国城镇化为标志,世界真正进入“城市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环境挑战源于自身活动排放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近年来,气候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自然生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阶段,大城市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用地规模都在不断地增长,各地都以建设城市新区和新城以适应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新时期,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