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铁酸钙结晶和还原行为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programm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铁酸钙作为熔剂性烧结矿主要粘结相成分,在烧结固相反应、液相生成和冷却结晶过程中都扮演重要角色。20世纪50年代后,复合铁酸钙固相生成机制逐渐明晰,但对液相冷却结晶行为及过程机制研究则略显不足。结晶相直接影响烧结矿最终矿物组成,进而作用于烧结矿物理强度和冶金性能。先前对烧结矿成矿机制和冶金性能研究通常采用工业原料,并以烧结杯实验为主要手段,此方法虽裨益于获取指导生产的直接结论,但对于烧结工艺影响机理的了解是不全面的。
  研究复合铁酸钙结晶和还原行为,对于深入理解烧结矿物相组成、结构与其冶金性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采用热分析实验手段和动力学分析方法,通过对不同组元铁酸钙结晶和还原行为的讨论,以明晰脉石成分在铁酸钙结晶和还原过程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
  复合铁酸钙结晶行为的主要研究结论:
  ① CaO–Fe2O3(摩尔比 1:1,C–F)体系中,结晶过程主要包含两个阶段:液相析出2CaO?Fe2O3(C2F)和包晶反应析出CaO?Fe2O3(CF)。通过Avrami模型计算发现,两结晶阶段都经历纤维状到树枝状生长机制过渡。基于等转化率法的Ozawa公式计算C2F和CF结晶活化能分别为–382.38和–373.83kJ/mol,且两者机理函数都是表示二级化学反应的f(α)=(1–α)2,进一步分析发现提高冷却速率更加有助于CF结晶析出。
  ② CaO–Fe2O3–SiO2体系中,当SiO2含量为2wt.%(CF2S体系,其他组分体系简写类似)时,提高冷却速率可促进体系中CF析出而抑制C2F析出,与C–F体系相比,SiO2的加入并不改变 C2F 和 CF 析出机理。随着 SiO2含量进一步提高, 2CaO?SiO2(C2S)析出明显增多,液相中CaO含量下降,使得CF4S体系结晶过程跳过C2F析出而直接析出CF和CaO?2Fe2O3(CF2),而CF8S体系结晶过程则跳过C2F和CF析出而直接析出CF2。
  ③ CaO–Fe2O3–Al2O3体系中,随着Al2O3含量逐渐增加,开始结晶温度下降,但结晶路径基本一致,即先析出C2(A,F) (Al2O3部分置换C2F中Fe2O3形成的物相),后析出C(A,F) (Al2O3部分置换CF中Fe2O3形成的物相),且析出过程愈加平缓。
  ④ CaO–Fe2O3–MgO体系中,随着MgO含量逐渐增加,由于高结晶点物相尖晶石的产生,开始结晶温度上升,且抑制CF析出过程愈发明显。
  复合铁酸钙还原行为的主要研究结论:
  ① CaO–Fe2O3体系中,还原度及还原速率随 C2F、CF、CF2和 Fe2O3逐渐提高。C2F、CF、CF2和Fe2O3还原在反应前期(α<0.5)被平板状随机形核和随后生长机理模式函数A2所描述,在反应后期(α>0.5)逐渐被圆柱状随机形核和随后生长机理模式函数 A3所描述。函数 A2和 A3表达式分别为:[–ln(1–α)]1/2=kt 和[–ln(1–α)]1/3=kt。
  ② CaO–Fe2O3–SiO2体系中,随着SiO2含量从2wt.%提高到8wt.%,还原度先减小后增大,主要为CF2S和CF4S体系中抑制还原能力的C2S及SFC增多,而CF8S体系中出现了更多促进还原的Fe2O3。CF2S、CF4S和CF8S还原模式函数在反应前期(α<0.5)为A2;CF2S和CF4S在1223K下还原后期(α>0.5)被A2描述,而在1123和1173K下被界面化学反应函数R2和R3描述,CF8S还原模式函数则为A2向A3过渡。
  ③ CaO–Fe2O3–Al2O3体系中,随着Al2O3含量从2wt.%提高到8wt.%,还原度逐渐增大,但趋势不明显,还原时间明显减少,这是体系中Fe2O3含量逐渐增加的结果。CF2A、CF4A和CF8A还原模式函数在反应前期(α<0.5)为A2;CF2A、CF4A和CF8A还原模式函数在反应后期(α>0.5)开始出现不同趋势的分化,其中CF2A、CF4A和CF8A在1123和1173K下还原甚至会偏移至界面化学反应函数F1、R2和R3,但在1223K下,CF4A和CF8A还原过程仍逐渐被A2描述。
  ④ CaO–Fe2O3–MgO体系中,随着MgO含量从2wt.%提高到8wt.%,还原度呈减小趋势,主要由于体系中MgO?Fe2O3(MF)逐渐增多。CF2M、CF4M和CF8M还原模式函数在反应前期(α<0.5)为A2;在反应后期(α>0.5),CF2M和CF4M还原模式函数逐渐从A2过渡到A3,CF8M还原仍然为A2所描述。
  本文以二元铁酸钙C2F、CF和CF2为例,提出了铁酸钙粉体还原的动力学模型以诠释模式函数 A2和 A3演变规律,该模型同样适用于三元系铁酸钙,铁酸钙在还原前期都为平板型A2模型描述,随着铁酸钙还原速率越快,还原后期逐渐由平板型 A2向圆柱型 A3模型过渡。与未反应核模型相比,该模型有以下特点,样品反应空间内外均一性:微米级粉体颗粒使得气体可以自由在样品宏观空间内外扩散,反应条件的均一使得还原反应在空间内外差异较小;样品反应过程阶段性:从还原速率曲线上看,粉体还原具有明显的多峰耦合现象,这与未反应核模型描述的还原速率单调递减性迥异。系统研究多元复合铁酸钙粉体还原动力学,是开发含铁原料冶金还原行为精细化模型的基础。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红景天、黄芪、黄精、枸杞子四味药材组成的民间验方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工艺、制剂工艺的研究制成复方红黄口含片,然后对其质量标准和初步稳定性进行了研究,旨在开发出一种具有提高人体缺氧耐受力,且具有抗应激、抗疲劳、增强免疫力的的保健食品。主要内容如下:  1.复方红黄口含片的提取工艺研究:考虑到处方中红景天、黄芪两味药既含有醇溶性成分,又含有水溶性成分,设计了先醇提,醇提后的药渣再与黄精、枸杞子
学位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2015年10月29号宣布我国将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这就意味着中国将进入一对夫妇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时代。二孩政策的全面实施对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定、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等方面有着积极并且重要的意义。然而,经过四年多的政策实施,新增二胎家庭的数量在政策氛围下逐年增加,但是总体生育率在2016年有小幅度上升后,2017、2018和2019年都呈下降趋势。政策实施以来二孩的出生人口
学位
碳量子点作为准球型“核-壳”结构的新型碳基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发现后,其独特的光学性能、低毒性、生物相容性好、易合成、易功能化等方面优势明显,在生物成像、医疗诊断、光电器件、荧光探针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受到研究人员的重点关注。然而,合成时间长,发光集中在短波长区域,也限制大部分碳量子点的应用。因此,如何快速制备出综合性能优异的长发射波长碳量子点,简化合成过程,仍是当前未解决的问题。随着研究的
学位
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氢能作为绿色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具有很大应用前景。电解水制氢是目前制取氢气的重要方法之一,开发具有优良电解水性能的催化剂是一项重大挑战。本论文基于制备过程简单的电化学沉积法,将具有优异电催化性能的Ru元素引入到纳米片阵列表面,首先构筑了系列Ru元素高度分散的Fe(OH)x-RuO2/NiOOH和Co(OH)2-RuO2/NiOOH纳米片阵列,然后通过焙烧、磷化等手段获得了系列
随着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人类往大气中排放的CO2迅速增加,大量的CO2通过温室效应使大气层吸热能力大大提高。温室效应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促使人们重视对大气中CO2的转化和消除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同时随着探索外太空、进军海洋深处活动的开展,人类需要经常处于特殊的密闭环境中,在密闭环境中O2不断消耗,同时CO2含量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变坏。研究解决密闭舱内生命保障系统的供氧和CO2的消除也成为争夺
学位
旋转机械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机械,保障其安全可靠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转轴裂纹作为旋转机械常见的突出故障之一,严重影响其运行的稳定性,若不能及时发现处理,裂纹会迅速扩展导致轴断裂,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船舶推进轴系长期在复杂周期载荷的作用下运行,容易产生表面裂纹,对船舶动力装置系统的平稳运行危害极大。研究裂纹轴的动力学行为可以为裂纹的识别与诊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本文基于断裂力学能量平衡断裂理论
学位
学位
电磁波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信息载体,但传统电磁波调控技术面临诸多瓶颈难题。超表面作为一种新兴膜层化电磁调控器件,能在平面上实现对电磁波振幅、相位、偏振态、频率等参数的自由调控,为实现轻量化、平面化和集成化的光学器件及系统提供了全新途径。特别的是,相位型超表面在平面成像、光通信、光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到学术界极大的关注,是目前国际上光学和电磁学领域的研究前沿。  本文在国家973计划和自然
学位
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通过测量X射线穿过待测物体时的衰减值来重建出物体内部密度分布图像,能够清晰地呈现物体内部结构信息。精确的CT检测要求重建图像应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等性能,但是在实际CT技术应用中,由于应用场景不同、检测需求不同,或者CT设备型号不同,都会导致重建图像中存在大量噪声和伪影,图像信噪比低,严重影响图像分割、高精度测量等后续图像处理效
学位
数字化生物分析技术是检测复杂样本中稀有靶标分析物和研究生物系统中单分子或单细胞时变过程的有力手段。而实施数字化生物分析技术的关键是将待测样本离散化为大量体积相等的独立单元。  当前,数字化生物分析技术通常采用液滴微流控技术实行样本的大规模离散化。但是,大多数液滴微流控平台均需要复杂、昂贵的外部驱动设备。另外,液滴微流控技术的串行检测方式,往往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大量液滴的检测,大大降低了检测速度。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