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岛湾大叶藻种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b3961048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山东威海双岛湾海域的大叶藻种群进行了生态学特性的初步研究,主要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潮间带和潮下带大叶藻种群密度、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的周年动态与差异以及该种群的有性繁殖特性和繁殖策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大叶藻个体形态、种群密度和生物量对低潮干露、水温和光照环境因素存在可塑性适应策略,同时佐证了在稳定的大叶藻种群中,个体更新以克隆生长产生新克隆分株为主这一学术观点,为我国大叶藻草场的保护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一定的理论依据。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逐月调查了双岛湾海域潮间带和潮下带大叶藻种群的密度、生物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两生境中大叶藻种群密度均随季节变化明显,且差异显著。4月份种群密度达到最大,潮间带和潮下带分别为507.81株/m2和487.04株/m2,8月中旬降至最低,分别为130.37株/m2和64.61株/m2;前者种群密度周年平均值约为后者的1.38倍。2)生物量随季节变化明显,且差异显著。两生境种群总生物量均在7月达到最大,潮间带和潮下带分别为126.37 g/m2和370.40 g/m2,1月降至最低,前者为43.04 g/m2,后者为65.20g/m2,潮下带周年平均值是潮间带的2倍多;两生境地上与地下部生物量之比也差异显著,前者地上部为地下部分的3倍多,后者可达7倍多。3)两生境中大叶藻种群枝长、叶片数、叶宽、根状茎直径均存在显著差异,潮下带种群枝长最大值出现在6月(184.1cm),两生境种群均在5月达到叶片数最大值(5.6片),潮下带种群平均叶宽为潮间带的1.35倍;根状茎为1.22倍。4)该海域生物量和水温、光照呈指数正相关和指数负相关关系(R2=0.863,R2=0.855),枝长、叶宽、根状茎直径和水温、光照分别呈线性正相关和线性负相关关系。二、2014年2月-7月,对威海双岛湾大叶藻种群的有性生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14年该海域大叶藻种群的有性生殖期为3月中旬至7月中旬,历时约120天。种群于3月18日进入生殖枝始现期、4月17日进入始花期、5月16日进入初果期、6月30日进入种子散落高峰期、7月14日生殖枝进入死亡期。2)每生殖枝的侧枝数平均为5.1个,佛焰苞数可多达20.0个/株,底侧枝和顶侧枝佛焰苞数较其它侧枝稍多,但各侧枝佛焰苞数量间无显著差异,平均为3.8个/侧枝;3)每生殖枝平均结果数和成熟种子数分别为177.5粒和82.1粒,种子败育率为23%,种群潜在种子产量为2663粒/m2,实际成熟种子产量为1568粒/m2。三、对大叶藻种群周年繁殖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种群生殖枝分化率仅为12.9%;有性生殖期间种群生物量分配只有21.5%;种群内实生苗自然出苗率为1.8%,存活期约60天(3月中旬~5月中旬),期间仅占总密度的6.13%;10~11月和3月是大叶藻克隆生长能力较强的两个时段,新分株产生率分别为23.97%和21.17%;上年8月至下年春季形成生殖枝前的7个月里,每一大叶藻克隆片段平均产生6.9个分株;夏季水下光照减弱导致大量无性分株死亡,故只有7.1%的分株可形成生殖枝、完成整个生活史。因此,双岛湾大叶藻种群更新过程中以克隆生长产生克隆分株新个体为主。
其他文献
令Xn={1,2,…,n},Tn是集合Xn上所有全变换组成的集合,在变换的复合运算下构成半群,称作Xn上的全变换半群.本文规定变换的复合运算从左到右:设S是一个变换半群,对任意的α,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重大战略研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城市是新型的"智慧城市",这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
本文首先采用FLUENT软件,对位于中国巴丹吉林沙漠边缘高度为50m的气象观测塔,定量模拟了处于水平来流流向风速作用下,塔架周围流场的畸变规律。定量模拟结果显示:流向风速在塔
本学位论文针对一般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了一般约束优化的一个无罚函数无滤子的QP-free算法.首先,基于新的工作集技术和扰动技术,构造新型线性方程组.在每步迭代中,算法只需求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在煤矿开采这种工况环境复杂的采矿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加快推进煤矿开采的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建设,需要在煤矿井下安装种类繁多的传感器和智能化设备,而这些传感器和智能设备所获取的数据为煤炭开采、工作计划制定、环境状态监测提供了稳固的数据基础,所以如何对煤矿井下产生的数据进行稳定高效的采集、传输、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XBee3
目前复杂网络的研究领域已经涉及到了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物理以及城市交通学等各个学科,与人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复杂网络分析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九味补肝免煎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旨在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寻求新的方法与思路。方法:将60例气阴两虚证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九味补肝免煎颗粒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总疗程为12个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生化学、病毒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治疗12个周,期间无1例终止试验。
抗生素的使用甚至是滥用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多重耐药菌的广泛传播。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是导致细菌耐药性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整合子作为细菌内常见的移动遗传元件,在耐药基因的
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凭借其信噪比高、图像清晰、成像的速度快等优点成为外科医生辅助诊疗的重要手段。肝脏疾病越发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患病肝脏的形状、尺寸等和正常人相比都有明显不同,因此,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肝脏CT图像进行分割,通过观察分割结果对患者病情做出判断。人工手动分割肝脏虽然分割精度较高但分割结果缺乏客观性,且时间成本比较高。本文的研究就是为了提高医生
四川盆地是我国主要的油气资源产地之一,其中二叠系作为盆地内重要的油气产层,具备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由于各区块勘探开发不平衡、局部地区沉积地层方面研究不深入,且早前二叠纪地层划分标准未统一,导致区内二叠系的油气勘探工作很难进一步展开。本论文以四川盆地东部二叠纪地层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地层学、沉积学理论为指导,运用露头剖面分析、地层划分与对比、沉积相对比分析、岩相古地理编图等方法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