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是旅游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旅游地的发展不再是局限于较为封闭的环境,对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也不能只局限于官方数据和区位因素分析。“众包”模式的诞生使得网络上可以利用的旅游地数据日益丰富,包括微博、签到、照片、兴趣点等带有位置的服务丰富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研究工作。本文的基础数据是众包旅游文本,以期构建一套完整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充分深入的挖掘蕴含在旅游文本集合中的旅游地空间结构信息。本文以九寨沟为实例利用提出的思路和方法及封装好的应用工具,完成了从数据准备、流程设计到分类分析的一套完整过程,其结果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及价值。本文提出的主要研究思路和方法介绍如下。在计算方法上,针对众包旅游文本中蕴含着大量有待挖掘的旅游者时空行为信息的问题,在研究组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创新的提出基于文本集合的地名权重分配、地名词频与共现矩阵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加入社会及城市网络分析等方法,能够深入挖掘众包旅游文本中的地名信息。在思路上,为系统研究旅游地空间结构信息,创新的提出利用旅游文本完成旅游地内部联系及其与外部联系模式的研究。获取的旅游地地名间的共现关系以共现矩阵和三元组共同存储的方式,便于依据不同的研究需求,提取多研究视角下的共现关系子集。结果分析实现了统计图、表和地图可视化的结合,并不断尝试进行科学的表现方式,尽量使数据和信息成为有效的知识,发挥旅游文本研究的最大价值。以九寨沟为例做实证研究,实现了九寨沟旅游地热度地名自动提取,旅游地热度地名间、特定景观间的共现关系的量化和可视化。其中九寨沟与外部联系模式研究,实现了九寨沟与省内、省外热度城市名、省内旅游地名之间三类共现关系的可视化。研究得出结论:热度地名及其共现关系能够清晰表现文本作者群体对九寨沟旅游地内部景观和外部空间关系的认知结构。例如,九寨沟旅游地与北京、上海、成都等省内外客源地旅游城市的联系强度;九寨沟与松潘、茂县、汶川等支撑服务城市的联系,以及和黄龙、都江堰、峨眉山等同省旅游地的联系特征等。九寨沟内部联系模式研究,实现了各景区、各类景观的整体及分层分析。研究得出结论:(1)景观的网络连接度和景观的关注等级呈现出三种模式,但总体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2)九寨沟旅游地内部分区、分类、集聚存在明显特征。三大景区之间存在着差异;景观类型的发展存在差异;空间具有核心引导与集聚现象,具体表现为三大核心、两大集聚景群。研究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适应旅游地理和相关学科对旅游文本内容挖掘的研究需求;(2)挖掘结果对特定群体的旅游空间感知特征与结构有显著的表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