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纪录片《中国创造》叙事探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nk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6月11日,继纪录片《中华的故事》、《中国新年》之后,英国广播公司(BBC)拍摄制作的《中国创造》(Designed in China)在中英两国播出,引发了媒体、学界、公众的热烈讨论。这部纪录片共有三集,每集的时长约在24分钟。该片在BBC新闻频道的科技旗舰栏目点击(Click)播出,内容也是罕见的有关中国科技类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虽不如以往过多的涉及政治议题,但在解说中始终将政治贯穿其中,其中一些过激言论引发国内外的争议。《中国创造》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如片中所言,中国已不再是只会复制他人劳动成果并将之批量化生产的国度,而是由“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另一方面,该部纪录片是否客观中立的呈现中国形象,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内容。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对纪录片《中国创造》进行叙事分析,判断其BBC公共广播是否真正起到公共性。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中国创造》进行探究。第一章对《中国创造》的叙事主题进行归纳。主要从中国创新智能技术的叙事主题、中国环境污染的叙事主题、中国政府管控的叙事主题三方面对文本进行整理。第二章对叙事主体展开叙事研究。经过分析发现,叙述主体呈跨层叙述和介入性叙述的特点。第三章则对纪录片《中国创造》的叙事视角与策略展开叙事研究。研究发现,叙事视角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频繁运用主观镜头,片面地营造“真实性”;二是解说的零聚焦叙事、亲历者的内聚焦叙事和他者视阈的外聚焦叙事三种视角交叉使用,增加了叙事灵活性。第四章从宏观层面阐释纪录片的意义与反思。该片叙事的意义为两方面,一是贴近群众的采访形式,增强传播真实性;二是打破惯常叙事接续性,提升用户新奇感。经多维度分析发现,BBC纪录片《中国创造》叙事中仍有未客观中立的展开叙事的一面。本文对该片反思将从两方面阐释,一是摆脱“西方中心论”的论调;二是正视中国的科技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选择实用的结晶釉配方为研究对象,从釉料受热变化出发,根据结晶学与动力学观点研究生料结晶釉中晶体的核化与生长。实验的结果证实了次生晶核在烧釉温度下是存在的。观察
本文立足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尝试构建中学地理自主学习课堂,证明适当的自主学习策略应用是当前课改的可行之路。
阐述了酸性镀镍槽中硝酸根杂质的危害和来源。介绍了如何用二苯胺或赫尔槽试验定性检验酸性镀镍液中的硝酸根。给出了2种去除硝酸根杂质的方法,包括电解还原法和亚硫酸氢钠(
传统太极拳陷入大量拳种的消亡,尤其是太极拳,呈现内冷外热的反差性及逐渐被异域体育项目蚕食的发展困境。因此,我们研究,曲靖市太极拳的发展现状与对策,为备受广大群众爱好
以Fe3O4微球为模板,PdCl2乙醇胶体溶液为活化剂,乙醇为化学镀溶剂,制备了磁性Fe3O4/Ni–B核壳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表征了Fe3O4/Ni–B的表面形貌
<正> 汉代陶瓷雕塑,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西汉前期陶塑,继承了秦代那种模拟现实,注重细节刻划的质朴的写实风格。咸阳出土的三千兵马俑,无论是从单个
<正>中越在南海海上的争斗一直比较激烈,冲突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较大的冲突事件从2005年至今大约有五六次,而当前这次中越冲突事件是有史以来中越海上舰船对峙规模最大
大红袍,又名胎里红、满天红,为河北省柿树优良品种,主产太行山区元氏、赞皇、鹿泉、井陉等县市。该品种具有皮薄、肉细、个大丰满、色泽红艳、醇甜多汁、软绵适口、易脱涩等
介绍了PLC和变频调速技术在恒压供水系统的应用方案,并阐述了相关的节能效应。
本文根据煤矸石的结构特征、制瓷性能,研制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结晶釉艺术陈设瓷,从而扩大了煤矸石的应用范围及价值;同时在釉料中引入了适量有序变高、结晶程度好的煤矸石,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