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明清尿血医案的证素分布及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q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收集、整理明清时期诊治尿血的医案,并运用数据分析与挖掘方法,统计分析病因、病机特点,分析症状、证素分布情况,从不同角度挖掘症、舌、脉、证素、药之间的隐含规律,以及治疗原则与用药规律,以期在真实世界中为中医诊疗尿血的方案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明清时期的医家治疗尿血的医案作为研究对象,参照《中医内科学》、《实用中医内科学》及《诊断学》中对尿血证的定义及论述提取诊断标准,并制定纳入与排除标准。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作为检索资料,以“尿血”、“溲血”、“溺血”、“溲红”、“溲赤”、“溺红”、“溺赤”、“血尿”、“小便出血”、“小便红”“小便赤”、“小便血”、“小便红赤”、“小便赤红”、“尿中带血”、“尿红”、“尿赤”、“小水赤”、“小水红”为检索词,检索出所有相关医案文献,再人工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明清医案。采集医家姓名、文献出处、患者姓名、性别、发病季节、年龄、既往史、体质、症状、舌、脉、病因、病位证素、病性证素、治法、中药组成等医案信息点,并根据中医药相关标准资料对各录入信息点进行规范化处理。建立明清尿血医案数据库,进行数据预处理、质量控制后锁定数据库。以IBM SPSS 25.0和IBM SPSS Modeler 14.1作为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采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等统计方法,统计分析病因、病机特点,分析症状、证素分布情况,从不同角度挖掘症、舌、脉、证素、药之间的隐含规律。研究结果:共筛选出明清时期治疗尿血的352个医案,选自60本明清古籍,共44名医家。尿血医案一般情况统计。记录性别医案共119个,其中男性有98名,女性21名,男女比例4.67:1。季节分春、夏、秋、冬四季,共计96个医案有记录,夏、秋合计65.62%。共有111个医案记录了病因。分为外感、劳倦、情志内伤、误治、饮食失宜以及他病引起等6个大类,共计出现92次。其中劳倦包括劳力、房劳、劳神,误治均为经汗吐下治后所致尿血,外感包括风热暑邪,其中他病引起占54.05%。他病包括疟疾、黄疸、失血、霍乱、哮喘等5种疾病,其中疟疾占51.67%。共计有70例医案记录了病人体质,有6种体质类型,其中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分别占42.86%、28.57%、12.86%,共占84.29%。全部医案的症状、舌象、脉象、中药及其之间数据分析挖掘结果。症状频数分析中,全部352个医案中,记载有232种症状,累计出现1729次。高频症状,共计38种,累积频率达75%以上,包括尿血、发热、口干渴、便秘、咳嗽、食少、小便涩、有痰、便溏、多汗、腹痛、失眠、腹泻、寒热往来、烦躁、神昏、头痛、胸闷、腹胀、小便浑浊、胃脘痞、目黄、倦怠乏力、呕吐、胁痛、恶心、口苦、无汗、恶寒发热、谵语、发黄、小便少、形体消瘦、耳聋、四肢厥冷、胸痛、干呕、水肿。症状因子分析,提取19个公因子,分别是Fs1干呕、恶心、无汗;Fs2失眠、小便浑浊、烦躁;Fs3腹痛、四肢厥冷;Fs4皮肤发黄、目黄;Fs5胸痛、胁痛;Fs6咳嗽;Fs7神昏、谵语;Fs8耳聋、胸闷;Fs9呕吐、腹泻;Fs10 口干渴、头痛;Fs11食少、形体消瘦;Fs12便秘;Fs13水肿;Fs14寒热往来;Fs15倦怠乏力;Fs16胃脘痞;Fs17有痰、恶寒发热;Fs18小便涩;Fs19小便少。症状聚类分析,得出10组症状群,分别是Cs1恶心、干呕、无汗、胃脘痞;Cs2胁痛、胸痛;Cs3小便少;Cs4呕吐、腹泻;Cs5耳聋、胸闷、头痛;Cs6失眠、小便浑浊、烦躁、寒热往来;Cs7食少、形体消瘦、倦怠乏力、小便涩;Cs8咳嗽、有痰、神昏、谵语、便秘、口干渴;Cs9皮肤发黄、目黄;Cs10腹痛、四肢厥冷、水肿。症状关联规则结果,共取得23组关联组,可视化后可见,发热、口干渴、便秘、咳嗽为关联最明显的症状群。舌象、脉象的数据分析与挖掘结果。舌象频数分析,共计137个医案中记录了舌象,共计37种舌象,总频次195次,高频舌象包括舌苔黄、舌苔腻、舌苔白、舌白、舌绛、舌体干燥、舌苔干燥、舌红、舌苔黑、舌尖红、舌起芒刺、舌苔厚、舌苔灰黄。脉象频数分析,共有226个医案记录了脉象,共计27种脉象,累计频次408次,高频脉象包括脉数、脉弦、脉滑、脉细、脉弱、脉沉、脉濡、脉浮、脉洪、脉大、脉芤、脉涩。中药的数据分析与挖掘结果。中药频数分,共计359种中药,累计频次共计3649次。高频中药,共计56种,累计频率达61.36%,比如生甘草、茯苓、陈皮、栀子、半夏、黄芩、当归、泽泻、黄连、白术、牡丹皮、人参、生地黄、白芍、滑石、知母、苦杏仁、麦冬、柴胡、生姜、赤茯苓、石斛、薏苡仁、竹茹、厚朴、连翘、木通、大枣等。中药功效分类分布统计,全部359种中药共计19类中药,中药种类主要分布在清热药、补益药、利尿渗湿药以及化痰止咳平喘药四类,频率依次为20.86%、19.95%、14.63%、10.28%,共占65.72%。中药因子分析,共得到25类公因子,分别是F1黄芪、人参、白术、当归;F2山药、熟地黄、牡丹皮;F3猪苓、茵陈、泽泻;F4大枣;F5枇杷叶、桑叶、芦根;F6通草、苦杏仁;F7牡丹皮、生地黄;F8金银花、石斛;F9牛膝、桂枝;F10天花粉、知母;F11黄柏、梔子;F12黄芩;F13玄参、连翘;F14枳壳、山楂;F15赤茯苓、陈皮;F16黄连;F17旋覆花;F18麦冬;F19炙甘草、干姜;F20石膏;F21枳实;F22车前子;F23木香;F24川贝母;F25青皮。中药聚类分析,将中药分为6组,即C1组山药、熟地、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炙甘草、干姜、大枣;C2组猪苓、泽泻、茵陈、牛膝、桂枝、枳壳、山楂、赤茯苓、车前子、青皮、陈皮、木香;C3组黄芩、黄连、枳实;C4组通草、苦杏仁、枇杷叶、桑叶、芦根、川贝母、旋覆花;C5组牡丹皮、生地黄;C6组黄柏、栀子、玄参、连翘、天花粉、知母、石膏、金银花、石斛、麦冬。中药关联规则,围绕着生甘草、人参、白术、陈皮、茯苓、泽泻、黄芩、黄连、栀子、柴胡、当归、半夏、牡丹皮、生地黄等药,组成不同的关联组。症状、舌、脉与中药关联规则结果。症状与中药关联规则,得到发热、小便涩、小便浑浊、食少、失眠、口干渴、咳嗽、倦怠乏力、寒热往来、便秘、神昏等症状与中药的关联规则。发热的关联中药包括桑叶、石斛、麦冬、知母、黄芪、人参、白术、葛根等。便秘的关联中药包括大黄、栀子、枇杷叶、旋覆花、竹茹、瓜蒌等。咳嗽的关联中药包括桑叶、枇杷叶、苦杏仁、芦根、前胡、苏子、海蛤壳、冬瓜子等。口干渴的关联中药包括石膏、天花粉、生甘草等。失眠、小便浑浊、头痛的关联中药包括草果、槟榔、厚朴等。食少与倦怠乏力两症主要关联的中药为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等。小便涩的关联中药包括泽泻、猪苓、陈皮、厚朴、木香、川芎、当归等。寒热往来的关联中药包括柴胡、黄芩、生甘草等。神昏与石菖蒲、梔子强关联。腹泻的关联中药包括炙甘草、白术、干姜。腹胀的关联中药包括桂枝、白术等。腹痛与神曲强关联。舌、脉象的关联中药包括石斛、生地黄、栀子、连翘、郁金、茯神、竹茹、陈皮、芦根、枇杷叶等。舌、脉、症的关联中药包括生甘草、冬瓜子、栀子、竹茹、黄芩、连翘、苦杏仁等。病性证素的频数分析,共有286个记录了包含病性证素的医案,病性证素共提取33种,总计频次560次,高频病性证素包括热、湿、阴虚、暑、火、气虚、痰、气滞、风等。病性证素的关联规则,强关联组包括阴虚阳亢、风湿热、湿热气滞、痰湿热、湿热、热津亏。病位证素的频数分析,共有171个医案记录了包含病位证素的病机,共提取了 19个病位证素,总频次为276次,高频病位包括肝、胃、脾、肺、肾、膀胱、小肠、心、半表半里、表等。病位证素的关联规则,强关联组有心肝肾、脾胃、心肾、肺肝肾、心小肠、肝小肠、脾胃肝。病位与病性强关联组,包括膀胱、肾与阴虚、热、湿,肝肾与阴虚,肺肾与阴虚,心肾与阴虚,心肝与阴虚,肺胃、肺肝、小肠心、心肝、半表半里均与火热等。根据病机提取的病性、病位证素与中药关联结果。病性与中药关联的结果,阴虚的关联中药包括山茱萸、牡丹皮、山药、生地黄、熟地黄、泽泻、藕节等。湿的关联中药包括豆蔻、薏苡仁、苍术、茵陈、陈皮、厚朴、泽泻、茯苓、萆薢、通草、滑石等。热的关联中药包括栀子、桑叶、连翘、芦根等。气虚的关联中药包括人参、白术、山药、茯苓等。痰的关联中药包括丝瓜络、瓜蒌、竹茹、黄岑、黄连等。暑的关联中药包括藿香、竹叶、生甘草、西洋参、知母等。气滞的关联中药包括大黄、黄连、当归等。瘀血的关联中药包括延胡索、川楝子等。火的关联中药包括生地黄、黄连等。风的关联中药包括前胡等。病位与中药关联结果,肺的关联中药包括芦根、苦杏仁、枇杷叶、桑叶、桑白皮、海蛤壳等。肝的关联中药包括栀子、牡丹皮、白芍、石斛、延胡索、川棟子等。脾的关联中药包括人参、白术、茯苓、柴胡、当归等。胃的关联中药包括木香、当归、半夏等。肾的关联中药包括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藕节、当归等。半表半里的关联中药包括厚朴、槟榔、草果等。膀胱的关联中药包括琥珀、当归、牛膝等。研究结论:通过对352个明清尿血相关医案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研究明清时期尿血证素分布与用药规律的情况。主要结论如下:一般情况:男性出现尿血证的情况多于女性,发病季节集中在夏季与秋季;病因为外感、劳倦、情志内伤、误治、饮食失宜以及他病引起,他病引起占比最多,他病中疟疾为主要病因。外感多见暑热之邪,内伤以劳倦最多见,无论外感内伤,常见致病因素均为火热之邪。证素分布:尿血的证素分布范围广泛,病性证素中以热、火、湿、气滞、瘀血、痰、气虚、水停、阳虚、阳亢、血虚、阴虚、津亏、闭为关键。而病位证素中以肾、膀胱、肺、肝、脾、胃、胸膈、心神、半表半里、胆为关键。其中,火热之邪,损伤血络是导致尿血最常见的因素。推测膀胱湿热、阴虚生热、肝肾阴虚、肺肾阴虚、心肾阴虚、心肝阴虚、肺热津伤、胃火炽盛、小肠热盛、心肝火旺、热入少阳等为常见证型用药规律:明清医家治疗尿血证,以虚实分,虚证以气虚、阴虚为主,常兼有血瘀、内热、痰饮,临床上常用白术、人参、黄芪、熟地黄、山药、白芍、当归、茯苓、知母、天花粉、石斛、金银花、玄参、麦冬等药,补虚、消瘀、养血为其主药治则。实证以湿热为主,常兼有气滞、食积、痰、邪热炽盛,临床上常用栀子、黄柏、黄芩、木通、牡丹皮、生地黄、滑石、木香、枳壳、山楂、青皮、陈皮、厚朴等,实证以治火、治气为主,注意防邪热炽盛,以致痰热蒙蔽心神的重证。另外,不同症状亦有特异性用药,多分布于滋阴清热类、补气类、利水渗湿类、降气化痰类等药。六组核心药组,推测为明清时期医家治疗尿血6种证型的基础方,可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观察经自然腔道(NOSE)取标本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中和术后生活质量情况,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5年4月-2017年6月符合NOSE法条件的40例
前言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各种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基础,可引起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稳定性降低等病变。目前,IDD详细的发病机制仍未
研究背景:卵巢癌是一种严重威胁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治疗和以铂药为核心的化学药物治疗,而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引起的耐药严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关乎国计民生。当前劳资双方掌握的农业信息不对称现象日益严峻,农作物减产现象时有发生。随着“互联网+”行动的大力推进,国家各个
胃癌是目前各种恶性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而且除手术治疗外并无更好的其他方法治疗。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传统放疗、化疗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早期胃癌患者在及时发现并治疗的情况下,患者生存率大大提高。然而,目前临床早期诊断率太低,意味着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胃癌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因而错过了最佳手术窗口期。因此,新辅助化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是发现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适
文章介绍了我国调味品掺假的常见方式和调味品掺假常用检验技术,并指出了我国调味品掺假检验的研究方向。
以Zn-30%Al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混合稀土(La,Ce)的含量,制备新型合金涂层材料。通过电化学性能分析,考察合金元素的种类和含量对合金表面溶解状况的影响;借助金相显微镜,对
<正>湖北桃源村曾是湖北丘陵地区资源最为普通的一个空心村。2013年初,纳墨团队第一次来到这里时,村子里一片凋敝、破败景象。对此,纳墨没有采用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而是以虔
会议
哺乳动物对外界图象的感知,导致了图象信息在视觉通路间的逐级传递和提取。视网膜感光细胞对图象进行特征提取,经过外侧膝状体(LGN)的中转,到达初级视觉皮层V1区时信息的变化
深松打破了长期耕作所形成的坚实犁地层,有效调节土壤的固、液、气三项比。同时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增强了作物的抗旱、抗倒伏能力。现存的深松机械普遍具有牵引阻力大、耗能高、深松深度浅、深松幅度窄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气吹式深松减阻原理对深松铲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深松铲三维模型;进行田间牵引力测试,获取试验参数;对深松铲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最后全面对比深松前后效果。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气吹深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