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山金矿带位于西秦岭造山南亚带,是中国目前探明金资源量最大的独立金矿。论文聚焦其构造-流体耦合成矿动力学研究,通过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野外地质系统考察、镜下光薄片鉴定、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原位探针、地球化学测试和构造-流体耦合模拟等手段,获得如下主要成果。1.金矿带产出于文县弧形构造带顶端,受控于安昌河-观音坝断裂,赋矿围岩为泥盆系三河口群浅变质岩和印支期花岗斑岩脉。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热液蚀变发育,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辉锑矿、自然金;金矿化呈微细浸染状或脉状发育于石英脉两侧或其中。2.轴向NEE的草坪梁-葛条湾复背斜形成于碰撞造山主阶段,而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发生于190Ma左右碰撞造山-区域变质作用晚阶段。成矿作用过程中,区域NE-SW向主压应力致使复背斜两翼生成顺层左行剪切破碎带,成为控制金矿体产出的主要构造。3.流体包裹体主要有盐水包裹体和含CO2包裹体两种类型,成矿流体主要为中低温(均一温度介于180℃~280℃)、低盐度(≤12.0wt%NaClequ)的变质流体(δ18OW‰为6.1~11.6‰,δDV-SMOW‰为-82~-56‰),其中含有大量N2、CH4、C2H6和H2S等还原性气体,以及Cl-和SO42-等阴离子,表明金元素主要以氢硫化物和氯离子络合物形式迁移。4.不同类型矿石元素组成相似,均具有Au、Sb、As、Hg元素富集,Cu、Mo元素亏损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同一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不同成矿阶段硫、铅、锶同位素演化具有相似特征,均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泥盆系三河口群与碧口群。5.阳山金矿带是碰撞造山晚阶段挤压-伸展构造转换体制下形成的超大规模的浅成造山型金矿,区域NEE向断裂与含金的变质流体强烈耦合,控制了金矿床(体)的形成与分布;草坪梁-葛条湾复背斜两翼NEE向顺层剪切断裂带产状变化部位为金矿体的有利赋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