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楚辞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地位绝不亚于诗经抑或唐诗、宋词。然而纵观国内外楚辞英译的研究却发现,现有的研究无论在数量,深度以及广度上都较为不充分,而在楚辞的翻译批评方面更是未有文章展开过严肃的研究。出于对楚辞文化的热爱,希望能通过本研究为楚辞英译提供一个较新的角度。 研究首先介绍了楚辞译介活动之滥觞,国内外主流译本及其作者。之后综述了楚辞英译研究现状,将各类研究简要分类并予以相应评价,证明了本研究的独创性和其价值。 在研究方法部分,研究归纳了翻译批评领域常用的印象式批评,系统性批评,以及文本分析批评等方法,指出了各类方法的优点与不足。印象式批评常用于文学翻译批评,但不够严谨,而另两种方法则不适合文学领域,因此作者借助立体语言学对文本的层次划分,精炼出一种新的方法,由于其评价可以涉及到翻译中的诸多方面,故称之为综合性翻译批评方法。该方法所含的六项评价标准——音韵、节奏、句法结构、语言风格与文化内涵——的设定,充分考虑到楚辞“兮”字结构产生的灵活句式和流畅音韵效果,以及千年之前文字背后的文化和情感等各方面特点。研究一方面对译文在各评价标准下进行定性分析,另一方面将分析的结果进行量化并作为最终综合评分的参考依据,如此将定量定性相结合为评价译文翻译质量提供了严肃客观的保障。在理论上,本文提出的翻译批评方法,未见于此前的楚辞翻译领域,并且也是在该领域内首次使用一套翻译批评方法对完整篇目的翻译质量进行分析的研究。 实践价值上,研究以许渊冲、杨宪益和阿瑟·韦力的《国殇》译本为例检验了理论的适用性,在最终的结果中发现:一方面,三篇译文在各评价标准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所体现出的翻译时侧重的风格和特点与译者习惯非常吻合;另一方面,三篇译文综合得分的差异较为细微,证明了优秀译文之间并未太大质量区别,而此种锱铢之差很难通过其他非严谨的方法进行比较。综上证明该方法在楚辞英译批评方面的确能提供一些实践上的参考。 本文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由于综合批评所涉及的要素繁多,对评价者语言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故而作者在文中的分析中也难免出现一些无法解释的纰漏,从而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其次,由于该方法需要根据各个要素,对原文译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所要求的工作量十分庞大,故而只能应用于篇幅较为短小的文学体裁中。最后,各个要素对译文的重要性显然是有所不同的,但其所占的权重并未设定,这也很可能对评价结果产生影响。第三点不足,也正是有待继续研究的方向,作者认为,通过对要素的权重进行调整,以使本文的研究方法得以推广至其他类型的文学文本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