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控制是保证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控制手段多为事后检测,但由于试验时间长,检验数量少,往往不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此外,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控制中,出机口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因为出机口温度不仅表征拌合温度的高低,同时还直接影响后续的入仓温度。传统的出机口温度控制方法大多是依据工程经验,提前设定一个温度值作为将来一批料的参考温度。然而由于施工现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控制是保证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控制手段多为事后检测,但由于试验时间长,检验数量少,往往不能满足质量控制的要求。此外,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控制中,出机口温度的控制十分重要,因为出机口温度不仅表征拌合温度的高低,同时还直接影响后续的入仓温度。传统的出机口温度控制方法大多是依据工程经验,提前设定一个温度值作为将来一批料的参考温度。然而由于施工现场环境多变,沥青混合料的入仓温度受到环境多变因素如大气温度、湿度等的影响,因此所设温度不一定适应当前环境。同时,现场多变环境因素影响沥青心墙的施工时段,比如当坝区出现低温、风速较大或降雨时,沥青心墙宜停止施工。因此,为了保证沥青心墙质量,本文提出了考虑坝区小气候环境监测的心墙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方法,并研制开发了监控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成果如下:
(1)分析了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损失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为建立考虑现场多变环境因素的出机口温度控制模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考虑坝区小气候环境监测的心墙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流程。
(2)建立了保证入仓温度的沥青混合料出机口温度控制模型,并根据现场实测数据,采用偏相关分析确定了影响入仓温度的主要因素,采用混沌花朵授粉算法对模型系数进行求解,为沥青混合料出机口温度的动态调整提供依据。
(3)研制开发了心墙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该系统可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出机口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并可根据出机口温度控制模型动态调整沥青混合料的出机口温度,同时可对坝区小气候进行全天24小时监测,当出现低温、风速较大或降雨时,系统提示当前气候不宜进行沥青心墙施工。
(4)工程初步应用表明,在该系统监控下,沥青拌合站的平均生产合格率满足生产要求;所有盘沥青混合料的入仓温度都满足质量要求,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出机口温度动态调整方法的有效性。该系统为确保心墙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手段。
其他文献
地震是我国高速公路、跨海大桥等桥梁工程一直存在的严重威胁,桥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通道,而桥墩是桥梁抗震性能的关键。为了提高装配式自复位桥墩的耗能能力及震后可修复性能,本文基于结构的消能减震抗震思想,在装配式自复位桥墩上附加一种外置软钢阻尼器,形成外置软钢阻尼器与内置耗能钢筋结合的装配式自复位桥墩,并验证了该桥墩的优越性。具体进行以下研究:(1)研究了外置消能阻尼器的类型及性能,相比之下,选择低屈服点
在河口和海岸地区,为了有效防护岸坡并避免传统硬质工程护岸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弊端,提出了生态护岸。生态护岸将植物引入到护岸工程施工当中,利用植物削弱波浪、增强岸坡的稳定性,可以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得的效果。 本文基于天津市水域岸坡的现场调研,选取坡度为1∶3.5的单式护岸断面,在波浪水槽中建立植物蜂巢生态护岸断面模型,研究其在不同规则波要素作用下的爬高、越浪、近底波生流、护岸稳定性状况。在物理
危岩体是水利工程施工与运行中的重要危险源。我国水电能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地形险峻,传统的以人为基础的危岩体调查方法危险性大,成本高且耗时长。无人机具有(UAV)运行灵活,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点,使用无人机来识别和调查危岩体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无人机摄影技术的危岩体识别和稳定性评估方法,并利用两河口水电站坝区两岸边坡点云模型评估了其适用性。 点云模型能够精确表达边
作为开展海洋工程相关领域的物理模型实验的重要仪器,造波机在相关实验中起产生实验波浪的重要作用。与理论上无限大的真实海洋环境不同,实验室中造波水池的宽度和长度有限。由造波板产生的入射波传播到水池边界处即产生一次反射波,反射波逆向运动并在造波板处产生二次反射波。二次反射波与入射波叠加即会影响实验水池中的波浪场,使实验结果出现偏差。实验模型与造波板之间的二次反射波只能通过主动消波方法消除。此时,造波机既
帷幕灌浆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大坝基础的安全稳定,其施工质量的动态评价是水利工程灌浆施工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然而,传统的灌浆施工质量评价方法主要依赖于事后检查孔原位试验检测,缺乏在灌浆过程中动态反映灌浆施工质量,亦未考虑专家的犹豫度和有限理性,而且难以有效处理不完整决策信息。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帷幕灌浆施工质量动态评价方法,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针对现有研究缺乏在灌浆施工
城市内涝灾害随着快速城市化日益严重,亟需通过低影响开发(LID)建设进行治理与缓解。本文结合LID措施物理实验,研究不同设计参数及降雨条件对LID措施的影响进而给出优选建议;基于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建立研究区水文模型,模拟分析降雨不确定条件下的LID措施径流削减性能,总结区域尺度下的优选建议;耦合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及SWMM得到方案优选的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L
海洋环境设计要素的合理确定对于海工建筑物的安全和造价有重要影响。对于台风多发海域,准确模拟出台风过程风场、波浪场和流场对于设计要素的确定至关重要。本文采用MCT耦合器将中尺度大气模型WRF、非结构化网格海洋模型FVCOM及非结构化网格波浪模型SWAN进行耦合,并在计算过程中利用WRF大气模式的资料同化模块WRFDA对风场进行卫星资料同化,即建立大气-海洋-海浪实时耦合模型与卫星数据同化的联合运用模
波浪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是海岸与海洋工程的重要课题,开发高效并行数值模型研究波浪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成为近年来本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在已有格子玻尔兹曼(LB)数值波浪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复杂结构物处理和孔隙介质模拟功能,对波浪与复杂结构物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基于二维LB数值波浪水槽,采用主动吸收式速度入口造波,出流边界消波对光滑斜坡堤上规则波与不规则波
在水利工程中,为了消除拦河筑坝产生的水位集中落差对通航的影响而修筑的建筑物称为通航建筑物。通航建筑物细分又可以分为船闸和升船机两种形式,本文主要针对升船机承船厢结构离水过程中的下吸力展开研究,对于具有复杂梁格构造的升船机承船厢结构,出水过程产生的附加水动力载荷的变化规律及大小是其发展中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清晰的掌握附加水动力荷载的各项特性也是校核卷扬机提升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以蜀河500t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防洪减灾事业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采用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转变洪水管理模式的应对思路已经初见成效,进一步做好洪水多发区域的防洪风险管理工作仍然是防洪减灾事业的必然要求。而河川径流变化对整个水文系统有直接影响,开展径流演变规律分析及预测研究对于洪涝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开展了西苕溪流域洪水淹没演进精细化模拟,分析把握了径流演变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