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ti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超疏水表面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由于超疏水表面在自清洁、防冰冻和耐腐蚀等方面的潜在应用,有关超疏水表面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研究表明,在金属基体上构建超疏水表面可大大提高金属表面的防护力,其中铝合金超疏水表面的制备研究尤为活跃。现阶段超疏水铝合金表面大多采用改变金属表面结构和低表面能修饰相结合的方法来制备。因此,要使铝合金表面具有超疏水特性,重要的是对材料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以利于构建仿生表面所需的微观结构。但目前超疏水表面大都存在着制备试验条件苛刻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稳定性也严重制约了其应用,因此开展该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6061铝合金为基体,利用化学刻蚀法进行表面处理,通过阳极氧化处理构建了微纳米级的非光滑结构,再经硬脂酸进行低表面能修饰,最终获得超疏水表面。该方法无需复杂设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研究了主要试验参数阳极氧化电压、阳极氧化时间、电解液浓度、修饰液浓度以及修饰液浸泡时间对试样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最终获得的试样表面与水滴的静态接触角最高接近160°,滚动角为5°左右,体现出超疏水性。通过扫描电镜对试样表面微观形貌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超疏水表面形成了由阶梯状构成的微纳米混合“迷宫”结构,这种多尺度结构辅助低能修饰可以阻挡水滴的侵入,使表面难以被润湿,由Cassie方程计算得到水滴与该结构间的气体截留率为94.9%;对表面形貌进行3D分析表明该微纳米结构具有较大的粗糙度。采用X射线能谱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研究了超疏水表面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低能修饰物硬脂酸成功地嫁接到了表面上,其与微纳米混合粗糙结构共同作用获得了表面超疏水性。同时,对获得的超疏水表面的相关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了所制备的超疏水表面的稳定性:在大气环境中静置6个月后,测得其表面接触角基本没有变化,浮动在156°上下,证明表面的超疏水性是长效稳定的;通过热稳定试验发现表面在200°C的环境下保温12h后依然保持超疏水性,表明制得的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超疏水表面的颗粒污染物会随着落上的水滴滚落带走,体现了良好的自清洁性。将超疏水试样放置零下的低温环境中24h后,表面依然没有任何结冰现象,且保持着良好的超疏水性,表明超疏水试样具有良好的防冰霜性能。经研究发现超疏水试样在酸性较强的条件下会对其接触角有一定的影响,而强碱溶液则会大大减小其表面的接触角,因此表面不宜应用于强碱环境。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超疏水表面的自腐蚀电位比铝合金基体升高了1.08V,腐蚀电流密度则小了一个数量级,显示出所制备的超疏水表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
其他文献
此轮课改是“为学而教”的课改,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农村中学的课改往往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但作为农村中学,建瓯东峰中学的课改却实现了合力,如行政主体从浪漫的理想逻辑到理
<正>随着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艺术生产方式和社会审美观念也相应地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目前,各种艺术元素的组合和多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已成为当前艺术创作的一大潮流
企业档案公共管理是一个难点,公众的信息知情权和企业的私有财产权都应受到保护。文中引入企业档案公共管理实践的一个成功案例——诺埃尔·巴特林档案中心,通过对该中心企业
目的 观察中成药一清胶囊对轻、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轻、中度痤疮患者 12 0例 ,随机分为 :治疗组 6 0例 ,口服一清胶囊 ,2粒 /次 ,3次 /d ;对照组 6 0例 ,口服盐
脊髓损伤(SC I)的治疗一直未获突破性进展,近年研究认为,SC I后分泌了大量抑制因子,阻碍了轴突有效再生和功能恢复。其中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是由胶质瘢痕为主分泌的一
今年证监会先后修订《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度,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也迎来重要转型之年,各证券公司都加快了占领市场的脚步。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的加强
目的 探讨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分析胃肠功能因素在该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 联系骨科临床中常见的腹胀、便秘(胃肠功能紊乱) ,观察19例非脊柱矫形患者发生的肠系
<正> 由王颖、折晓叶、孙炳耀合著的《社会中间层——改革与中国的社团组织》,是一部从社会组织的结构变迁及其构成要素的功能更新转换等角度剖析中国社会结构现状的力作。
<正> 几年来,我们在督查工作中,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围绕“加大力度、增强实效”,突出抓住抓好四个关键环节,努力实现督查工作新的突破。一、深入开展督查调研,力促督查工作上
本文以日本历史题材影视剧为研究对象,对日本历史题材影视剧中出现的对中国的态度进行分析,以求从中发现在日本近代的现实的社会环境中真实存在着的,对中国与中国人的一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