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ying74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预后较差。现对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科的PCNSL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研究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可能存在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科的PCNSL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首次就诊时症状,B症状,ECOG评分及IPI评分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LDH水平,β2-微球蛋白水平,肝炎检测结果,脑脊液生化、常规结果等),影像学检查结果,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等相关资料,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并通过分析得出的结果对PCNSL的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1.共收集到我院PCNSL患者59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活检证实为PCNSL,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共有25例死亡。其中男性30例,女性29例,男女患者比例为1.03:1。年龄>60岁的患者27例,年龄≤60岁的患者32例,中位发病年龄59岁(23岁-75岁)。中位随访时间为44.15月。首次就诊时发病症状以颅内压增高最常见(43例),占73%;其次为肢体活动障碍(13例),占22%;以认知功能障碍就诊者8例,占14%,部分患者就诊时同时存在多种症状。2.所有患者均行包括头颅CT、核磁或PET/CT在内的影像学检查,发病部位为颅内者57例,累及幕上为常见(48例,84.2%),额叶19例,顶叶8例,颞叶11例,也见于枕叶、岛叶等;累及幕下者12例(21%),以小脑(6例)多见,也可见于第四脑室、脑桥等部位,57例中3例幕上幕下皆累及。肿瘤位于颅内深部者34例,颅内多发28例,单发41例。另有眼型2例。3.绝大多数患者病理检查结果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7例),1例为套细胞淋巴瘤,1例为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大多数DLBCL患者为非生发中心B细胞(non-GCB)来源亚型,为72.7%。Ki67指数通常较高,阳性率大于等于70%的患者占86%。4.在治疗方法上单纯手术治疗3例,手术+化疗21例,放疗+化疗6例,单纯化疗16例,手术+放疗+化疗13例。在接受化疗的患者中,2007-2015年间较常应用包含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HOP)的方案,可联合甲氨蝶呤及阿糖胞苷;2015-2020年以应用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为主,常于化疗方案中联合利妥昔单抗及替莫唑胺。部分患者应用了包括BTK抑制剂在内新药治疗。疗效方面以HD-MTX为基础的方案ORR为62.2%。包含CHOP方案的ORR为60%。5.应用K-M曲线对所有患者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5年总生存(OS)为46.9%,5年无进展生存(PFS)为45.4%,中位生存时间为52个月。ECOG评分小于2分的患者预后明显好于大于等于2分的患者(小于2分患者与大于等于2分患者5年OS分别为66.0%和14.3%,P<0.001;3年PFS分别为69.8%、16.7%,P<0.001)。对于不同的肿瘤位置的颅内患者进行分析,单纯累及幕上患者短期总生存好于单纯累及幕下患者(4年OS分别为60.7%、25.0%,Breslow法检验P=0.05)。对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单纯化疗病人预后好于应用化疗+放疗患者(5年OS分别为80.0%、33.3%,P<0.05,2年PFS分别为91.7%、33.3%,P<0.05)。以化疗过程中使用大于等于4周期利妥昔单抗为标准,所有化疗患者中使用利妥昔单抗大于等于4周期的患者预后好于使用利妥昔单抗未达4周期的患者(5年OS分别为57.4%、39.1%,P<0.05,5年PFS分别为61.4%、33.0%,P<0.05)。患者性别、年龄、IPI评分、B症状、初诊LDH水平、初诊β2-微球蛋白水平、肿瘤深浅、病灶单发与否、GCB亚型与non-GCB亚型、Ki67阳性率是否≥90%、鞘注与否、是否行手术治疗、化疗患者是否应用替莫唑胺等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大于2分及病灶部位位于幕下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PCNSL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较好发于中老年人,男女患病率未见明显差异,常以颅高压症状为首发症状就诊。2.PCNSL病灶位于颅内时可出现于任何位置,其中以幕上最为多见,病灶单纯位于幕上者较位于幕下者短期内生存率更高。眼型及脊髓型少见。3.PCNSL患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DLBCL型,且大多为non-GCB亚型,亦可见极少数其他病理类型如套细胞型等,通常Ki67指数较高。4.近5年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应用最为广泛,联合应用利妥昔单抗可能为患者带来更加良好的预后。手术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放疗可能并不会为患者预后带来改善。初诊时ECOG评分大于2分及病灶部位位于幕下为影响PCNS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研讨可能存在的与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相关联的风险因素,构建前列腺癌骨转移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早期识别高概率出现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早期进行靶向干预,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164例,以及初次来院就诊即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247例的临床资料,标记为A、B两组。所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onocyte ratio,LM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ory index,SII)对评估胃肠间质瘤(
目的:通过分析179例行前列腺穿刺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诊断中的价值,从而获得能够有效预测PCa疾病发生与发展的生化指标。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
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41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94例,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325例。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均衡两组间基线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间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
目的:通过分析MRI、DWI、MRS检查与前列腺活检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探讨MRI、DWI、MRS检查对临床前列腺活检的指导意义,为临床前列腺癌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地研究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超声引导下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75例患者的临床数据。依患者的PSA值分组为≤4 ng/ml,4-10 ng/ml,10-20 ng/ml,>20 ng/ml四组,
目的:对比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BV-HCC)、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HCV-HCC)及非乙型非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NBNC-H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差异。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Embase数据库,查找从建库至2020.5.10发表的关于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或者非乙型非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患者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队列研究的文献。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rimary thyroid lymphoma,PTL)的预后因素,为临床医生更好的诊断及治疗PTL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4月至2020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5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本文对原发甲状腺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36例进行预后因素的分析,应用
目的:了解在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展为肝癌是否通过肝硬化途径,并比较NAFLD相关肝癌中合并肝硬化患者与不合并肝硬化患者在临床资料以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自2011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确诊为肝癌的患者3968例。排除年龄小于18岁、胆管癌、肝转移癌、合并其他恶性肿瘤、不明原
目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占所有胃肠道肿瘤的1%~2%。GIST的生物学行为多样,约有10%~30%的GIST为恶性肿瘤[1],SEER数据显示即使小GI ST,也有恶性可能。目前GIST的恶性潜能依据术后组织学评价其复发危险度,而术前无法预测GIST的良恶性。如何在术前尤其是小GIST的发展早期评估其
目的:在世界范围内原发性肝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居第六位,死亡率位居第三位。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发病率排在所有肿瘤的第五位,死亡率第二位。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十分困难,患者通常存在肝硬化背景,患者早期没有特异性症状,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不易区分,通常需要使用一种或多种影像方式对肝再生结节进行早期的检测和准确的定性诊断。但是在结节小于2cm时,疾病的定性诊断变得十分困难。早期做出明确诊断能够明显改善肝癌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