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例药疹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我院皮肤科近年来住院药疹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药疹发生的临床特征、致敏药物等,为进一步有效指导药疹诊断及防治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在2007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收治的药疹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0~20岁、21~40岁、41~60岁、61~四个组,对患者的发病性别、发病年龄、致敏药物、药疹类型以及肝肾功能等项目列表登记,根据临床表现将药疹患者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分析其系统病变等特征。所有数据分析均由统计软件SPS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氯化锂(lithium chloride, Lic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因子Wnt1、β-catenin及蓬乱蛋白1(Disheveled1, dvl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保护内皮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传代后取生长
学位
目的探讨绿脓菌素(PCN)诱导J774细胞氧化损伤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组:J774细胞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未加任何实验药物;(2)模型组:根据文献[1]选择不同浓度PCN(10、25、50μg·ml-1)感染J774细胞24h,观察其对J774细胞的氧化损伤,结合MTT细胞毒性实验结果,选择最佳浓度的PCN,建立其诱导J774细胞氧化损伤的模型;(
学位
目的氯吡格雷是对抗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的有效药物,已在临床广泛应用10余年。但是,需要在体内经过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将无活性的前体药物代谢为有活性的终产物才能作用于血小板表面达到对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在不同种族的人群中应用氯吡格雷的疗效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的效果影响较大,但是特异性的基因变异与潜在的氯吡格雷生物活化作用机制目前仍未被阐明。近年研究表明对氧磷酶-1(P
学位
目的观察及验证阿托伐他汀(Ato)可促进体外大鼠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探讨该作用是否与抑制胆固醇的活性和影响Rho/Rho激酶信号通路有关,进一步探讨阿托伐他汀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出生1d以内的SD大鼠乳鼠,处死后酒精浸泡消毒1分钟,取出并剪碎其大脑皮层,置于培养皿内用0.125%的胰蛋白酶消化处理,行4d的神经元细胞培养后即可用于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第一部分:观察和验证Ato对体外培养的大鼠乳鼠皮层
学位
目的从PKC/NF-κB/c-fos的信号转导通路角度探讨α-硫辛酸(Alpha Lipoic Acid,α-LA)对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出生1-3dSD大鼠乳鼠心尖部心肌细胞原代培养,用高糖(25.5mmol L-1)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实验分成8组:1)对照组、2)HG(25.5mmol L-1)组、3)HG+α-LA(50μmol L-1)组、4)HG+α-LA(100
学位
目的研究神经活性肽优洛可定(urocortinⅡ,UCNⅡ)对大鼠纹状体(striatum,STR)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探讨其在神经递质间相互传递的网络调节作用;并从受体机制上阐明其在生理及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情况下的保护作用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oticortropin-releasing factor,CRF2)受体间的关系,从而为神经元放电异常及发作
学位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长期深低温保存的肾脂肪囊来源脂肪间充质干细胞(kidney fatcapsule 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KFC-ADSCs)及新鲜提取的KFC-ADSCs成脂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长期深低温保存后复苏的第三代KFC-ADSCs及新鲜提取的第三代KFC-ADSCs分为四组进行成脂诱导分化,A组:长期深低温保存后复苏的KFC-AD
学位
目的5-三氟甲基-3-(4-甲基-1H-咪唑-1-基)-苯胺是合成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尼罗替尼的重要中间体之一通过实验综合考察各项因素,得到一条产率较高且后处理简单的路线,希望能为目标化合物的工业化生产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进而为尼罗替尼的工业生产有所助益。方法根据已有的合成5-三氟甲基-3-(4-甲基-1H-咪唑-1-基)-苯胺的文献报道,对其合成工艺进行探索。本实验以3,5-二硝基三氟甲苯为原料,与
学位
目的4-甲氧基-3-(3-吗啉-4-基丙氧基)苯甲腈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制备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吉非替尼。探索4-甲氧基-3-(3-吗啉-4-基丙氧基)苯甲腈的合成工艺,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考察,选择收率高、处理简单的方法作为最佳合成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在大量查阅关于合成4-甲氧基-3-(3-吗啉-4-基丙氧基)苯甲腈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考察和探索。本实验以3
学位
【目的】分析华中地区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主要变应原,明确临床常见接触性过敏原与患者性别,年龄,职业以及发病部位的关系,为本地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防治和斑贴试验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过敏反应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370例疑诊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患者。所有患者全部进行斑贴试验,试验结果分为阴性、可疑阳性、弱阳性、强阳性和极强阳性,在计算阳性率时排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