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连网络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研究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zhiw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型高性能多处理机网络系统高速发展,一个多处理机系统可能包含着上百万个利用互连网络相互传递信息的处理器(结点)。因此互连网络的可靠性问题成为了当今人们关心的热点。网络系统的诊断度是判断其自我诊断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一个优秀的网络模型应该具备高诊断度的特性,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诊断出其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处理器,然后可以对其进行修复或替换。网络的故障类型包括永久性故障与间歇性故障两大类。与永久性故障相比,间歇性故障更具隐秘性,更难进行诊断。尽管间歇性故障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故障类型,对于它的相关研究却相对较少。故本文基于三大模型(PMC模型、BGM模型及MM模型)的定义与特点,对间歇性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论文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给出了弱三环网络的定义(即Cnin数量值小于等于1的网络),并举例说明很多已被广泛研究和使用的网络模型均属于此网络。进而,结合已有的在PMC模型之下关于间歇性故障诊断的充要条件,研究了弱三环网络在PMC故障诊断模型下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最后本文以n维超立方体网络Qn(n≥3)为例子进行举例说明,用两种方法证明了Qn(n≥3)在PMC故障诊断模型之下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ti=n-1。其次,本文基于BGM模型的诊断策略与特点,证明了在利用BGM故障诊断模型进行诊断时,一个网络模型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为ti当且仅当其最小入度大于ti。并进一步说明在BGM故障诊断模型中互连网络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在需要修复与不需要修复两种情形下是相等的。以n维超立方体网络Qn(n≥2)为例子进行举例说明,给出并证明了Qn(n≥2)在PMC故障诊断模型中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ti=n-1。最后,我们拓展了在MM模型下关于故障诊断度的研究,基于MM模型的定义与特点,研究了 MM模型下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给出了 ti故障可诊断系统的定义并对间歇性故障诊断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判定一个系统为ti故障可诊断系统的充分必要条件并给出详细的证明,并且以3维超立方体为例子证明了其基于MM故障诊断模型的间歇性故障诊断度为ti=2。
其他文献
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农业在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基本生活。农业生产既面临自然灾害,而且也受到外来市场的冲击,这就使得农业保险在保障方面有重大意义。近几年来,受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通信的调制方式也日益多样和复杂,为了正确的解调不同通信系统的通信信号,就需要识别出接收信号的调制方式及其信号参数
冬季积雪结冰现象依然困扰我国陆路交通的安全,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即是融雪剂沥青混合料,而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历经数十年发展,目前已迈入建养并重的新时代,大面积铺设功能性路面的应用可能性逐渐降低,磨耗层作为一种常规养护方式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故本文针对含缓释蓄盐材料的沥青磨耗层进行系统性研究。本研究依托西安市公路工程管理处科研项目,系统性对蓄盐磨耗层进行相关研究。本文首先在研究沥青与盐化物填料之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地发展,网络带宽的成本愈发下降而且网络接入设备种类与方式的不断增加,使得以配备多个网络接口为特征的多宿主终端越来越普及。但是,多宿主终端的特征也带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也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近年来,社会网络越来越受到关注,出现了很多如QQ、微博、Facebook等拥有大量用户的社交网站。无论是改善现有的系统和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在享受现代化信息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同样面临着信息安全方面的隐患。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不当途径非法获取大量数字产品后进行篡改并传播为
大数据时代,面向海量数据的数据挖掘正受到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和应用。数据不但在量上呈现爆炸性增长,而且在内容和形式上也日益复杂化。由于主观或客观因素,数据丢失是不可
浮选是工业矿物分离提取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在有限的矿物资源情况下,提高其利用率是一个国际性难题。结合机器视觉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已成为全球研究和应
行人检测是指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自动判断待检测图像或视频序列中是否存在行人目标,并返回空间坐标信息。行人作为特殊群体,即具备一般目标的普遍性,又具有类内变化多样的特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可以综合反映岩体工程特性的好坏,是工程岩体稳定分析以及建基面选择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广泛应用的岩体质量分级方法,详细介绍了各种岩体质量分级方法和各分级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以玛尔挡电站坝基岩体为实例进行深入研究。该电站坝址岩性主要包括三叠系变质砂岩、中生代斑状二长岩、第三系砂岩及各种成因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其中本文所研究的河床坝基部位岩体均为中生代斑状二长岩。论文以坝址区二长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