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国内有关国外体育课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的研究普遍存在着研究方法的单一、系统研究较少、研究中结合体育新课标的研究缺乏、韩国体育课程研究不足等问题。
运用了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韩国初中第七次体育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1、韩国第七次体育课程实施是以“以学生为中心,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受益”、使每个学生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为终身体育项目”为其课程理念。2、体育课的目标体系由教科目标、以及包含了初中体育课目标和体育课内容领域目标的下位目标组成。3、体育课程的内容由技能类,知识类,运动态度类组成,技能类和知识类由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组成,运动态度贯穿于整个体育课程的实施之中。4、韩国第七次体育课程在实施上具人性化,如课程设置中包括了对特殊学生进行体育课的专门规定。5、体育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组成。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由国家规定考核数量与分数比例,学校选择考试科目进行评价。而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则以公开课的形式由学校和教育厅的主管进行评价。6、对于韩国第七次体育课程的实施效果,韩国学者既有肯定,又指出了不足。
最后,对上述研究认真反思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我国新课改的实际,得出以下启示与建议:第一,在对待特殊学生上体育课方面,韩国体育课程考虑的非常细致,而我国的新课改则缺乏相关的政策指导和具体要求,新课改在未来的深化过程中,应更多的关注特殊学生这一层面,使得我国的新课改能够更多一份人文关怀元素。第二,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在频度上略显不足,为了培养更加适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国民,建议我国的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者能够根据原有课程体系出现的问题,适时调整体育课程,不断的完善我国的体育课程体系,使我国的体育课程改革能够走上制度化轨道。第三,我国的新课改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于体育课内容的选择问题上还存在很多的困惑,究其原因是教师受到痕迹性惯性思维和迁移性惯性思维的影响。因此,我国在深化体育新课改的同时,可将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国家规定最基本体育运动技能(如田径项目)为学校体育课必修内容,同时学校按照学生兴趣和学校特点安排相对较多的选修课程”,这一模式不仅国家对学校教学内容的具有一定的指向性,能够保证最基本的运动技能在学校的教授,同时也能兼顾到学生的兴趣和学校的特点来安排兴趣教学。第四,在体育评价方面,可借鉴韩国的“国家规定每个学校制定学校评价体系,同时规定每学期教学单元的评价数量,学校制定完备的评价体系来选择和进行教学单元的评价”这一评价模式,同时建议我国的中学开设学生“评价档案库”,加强过程评价与终期评价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