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供应商的治理模式与升级路径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21st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及国际化分工格局的成型,中国本土供应商已经普遍深度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中,并逐渐成长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面对国际客户日益复杂和隐蔽的压榨“组合拳”,这些实力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供应商很容易被主流的全球价值链边缘化,甚至陷入“低端锁定”陷阱。同时,“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更是增加了解读本土情境下供应商升级问题的复杂性。随着全球价值链研究正在逐渐地将分析水平从全球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逻辑,推向一个更以企业为中心的概念化,企业成为揭开全球价值链升级“黑箱”的关键所在。然而,已有研究在传统全球价值链静态分析范式的影响下,普遍缺乏对本土供应商治理模式及升级路径微观机理的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以“本土供应商的治理模式与升级路径”为研究主题,主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本土供应商的治理模式及对升级的影响是怎样的?”“本土供应商如何通过构建创新能力实现升级?”和“本土供应商升级过程中如何进行路径选择?”具体研究过程中,本研究基于对企业实践和相关理论的梳理,综合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和基于模糊集的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设计并开展了三个子研究:子研究一聚焦“本土供应商治理模式及对升级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以广州方邦等六家本土领先供应商为案例样本,研究发现:本土供应商视角下,全球价值链治理体现为一种“双维嵌套”治理模式,“纵向多元治理”和“横向整合治理”则为构成这一治理模式概念框架的基本维度。其中,知识治理和价值治理是解释这—概念框架形成的关键视角,通过“纵向多元治理”与“横向整合治理”之间基于“治理动机—治理界面—治理结果”逻辑的交替和匹配,进而形成了“双维嵌套”的治理模式。同时,权力空间和权力边界共同作用下,本土供应商的权力关系动态性呈现出一种“N”字形的演化规律,并基于此形成了“升级合法性—升级效率性—升级适应性”的阶梯式传导机制。这一结论在弥补已有研究对于全球价值链治理情境化探究不足的同时,回应了本土供应商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全球价值链治理结构束缚的微观问题。子研究二围绕“本土供应商升级的创新能力机理”这一核心问题,以深圳信太、思坎普和升谱光电为研究样本展开分析,研究发现:在全球价值链治理约束动态变化情境下,本土供应商创新能力与升级要求的“不匹配”状态愈发明显,企业必须主动地进行创新能力构建从低阶能力区间向高阶能力区间的阶跃,不断实现二者之间的动态匹配。因此,在本土供应商的全球价值链升级中,创新能力会经历“局部型创新能力—定制化创新能力—协同型创新能力”的演化过程。伴随着升级目的和重心的动态演化,本土供应商创新能力构建的特征、范围和程度都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协同演化,从而导致了“工艺优化升级—产品创新升级—自主功能升级”的升级路径转变。供应链整合作为一种关键性的创新实践,是影响本土供应商升级过程中创新能力演化的重要因素。本土供应商基于制造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R&D能力三种关键能力,通过“能力积累—能力延伸—能力跃迁”的作用机理实现创新能力的动态演化,进而推动升级的快速实现。这一结论明确了全球价值链升级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推进了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的本土化落地和系统化拓展。子研究三关注“本土供应商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这一核心问题,从一个系统和全面视角探究本土供应商如何能够基于如何同多个要素相互依赖的耦合效果实现升级,研究发现:本土供应商升级是治理机制(正式治理和关系治理)、技术能力(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和环境动态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动态作用过程。基于治理机制、技术能力和环境动态性等多个因素构成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本土供应商升级的空间路径给出了新的解释。基于此,本土供应商主要通过3种路径构型实现全球价值链升级,包括创新主导型(创新能力为核心条件)、技术突围型(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共同构成核心条件)和共生发展型(关系治理和生产能力共同构成核心条件)。不同构型代表着不同供应商升级的多重等效路径,单个要素条件并不构成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必要条件,但是提高本土供应商的关系治理和创新能力在实现升级上发挥着普适性的作用。这一结论强化了本土供应商升级路径的系统性和具象化,为更细粒度地理解全球价值链升级现象提供了理论参考。总之,本研究对全球价值链基础理论、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和全球价值链升级理论等相关领域作出了一定理论贡献,为本土供应商突破全球价值链升级困境、降低我国“全球化脱钩”风险具有一定的实践启示。
其他文献
构建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网络是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国技术交易活动呈现放量增长,逐步形成初具规模的技术交易网络,然而关于技术交易网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仍然滞后于实践需求。技术市场显著的信息不对称特征,阻碍了市场运行效率。考虑到交易成本问题,技术交易网络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当前关于技术交易网络研究主要聚焦于描述整体网络结构特征,结构背后蕴含的网络嵌
学位
地震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破坏性极大,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地震灾害无法避免,当地震发生后,应急物资的及时供应可以减轻受灾地区损失,是震后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而抗震救灾的关键就在于震后的应急物资需求预测以及参与救援的组织针对应急物资的供应优化。近些年,国内外学者针对震后应急物资的需求预测及供应优化已经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在实际应用中仍有较大不足,主要表现
学位
岩石动态变形破坏机制是岩石力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也是岩石动力破碎、工程爆破开挖与工程安全防护设计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岩石动态破坏问题包括岩石裂纹扩展机理与应变率效应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基本研究手段,围绕岩石动态变形破坏过程与应变率效应两个科学问题,通过模拟分析岩石在动应力条件下裂纹萌生、扩展和贯通各个阶段断裂与破坏特征,从岩石动态破坏准则、并行模拟算法及细观参数选取、应变
学位
多属性群决策是现代管理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涉及多属性群决策。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专家思维判断的模糊性,专家往往倾向于使用自然语言的形式给出关于方案的定性评价。对高度复杂和不确定的决策问题,由于自身经验、能力和知识的缺乏,专家在给出自己的语言评价时可能存在一定的犹豫。为更好地刻画专家评价信息的模糊性和犹豫性,Rodriguez等学者提出了
学位
产业政策是政府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对资源在实体经济中的配置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众多文献围绕着产业政策的微观经济后果开展研究,但是在产业政策与企业债务融资方面却存在一定的争议。现有文献并未能揭示产业政策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作用机理,也未对企业债务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细致地研究。基于此,本文以2000年至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33154个年度观察样本为研究对象,从企业债务融资的视角出发考察产业政策
学位
为避免处于财务困境中的银行由于其自身存在资本缺口、无法在市场上筹集到新的资金而不得不依赖政府救助情况的频繁发生,在汲取了 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教训后,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得到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其中为银行建立长效的内部纾困(bail-in)机制,成为重要的风险管理措施之一。借助内部纾困机制,可在持续运营的基础上,重组陷入困境的银行,其旨在提升银行的总损失吸收能力、降低危机中风险事件的传染性
学位
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化石燃料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最佳选择。波浪能是一种很重要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广泛地分布于海洋表面。深海中,波浪能资源储量更为丰富,能流密度高,品质较好。离岸振荡水柱(OWC)波能转换装置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等优点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然而,离岸OWC波能装置的波能转换效率较低,有效频带宽度窄;另外,非线性波浪对离岸OWC波能装置的水动力荷载及运动响应的作用机理还不是很明确。
学位
乙酰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类型,该修饰能够通过调节蛋白质稳定性、酶活性、亚细胞定位,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和蛋白质-DNA间相互作用等多种机制,参与调控基因转录、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变化,蛋白质折叠和信号转导等细胞过程,在众多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进展、侵袭、转移等过程与多种蛋白质的乙酰化密切相关。其中ETS(E-twenty-
学位
Bcl-2家族蛋白是细胞内源凋亡通路的“开关”。经典的Bcl-2家族蛋白包括抗凋亡的Bcl-2-like蛋白,主要有Bcl-2和Mcl-1等,以及促凋亡成员Bax、Bak,和Bim等BH3-only蛋白。BH3结构域介导了抗凋亡成员与促凋亡成员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组成一个具有多时空层次、冗余性、连通性和代偿性的分子网络,调控细
学位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指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从血液中高效捕获CTCs的新材料和新技术对癌症的早期诊断、预后监控、疗效评估、个性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CTCs在外周血中数量极低且具有异质性,导致目前依赖于特异性生物分子修饰的CTCs检测材料存在广谱性差、假阴性率高等问题。为了实现高效、广谱的CTCs捕获,本论文提出基于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