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临床上多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结缔组织病,还可见患者皮肤、粘膜上有瘀点和瘀斑,也可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口腔粘膜出血等。当属中医血证中的“肌衄”“紫斑”“葡萄疫”。本病相当于中医内科学中的紫癜,中医对该病辨证论治,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优势。然而在权威文献之间、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学术界内部,辨证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在临床辨证治疗、经验传承及相关中药新药研发都造成了很多困难。因此分析该病的辨证差异及利弊,寻找、提出解决的方法与对策是十分必要的。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血小板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通过对ITP模型小鼠的观察,从整体、细胞、血小板、细胞因子等多个方面来研究ITP可能的发病机制,以及应用由临床多年经验总结得到的有效方改良得来的紫癜康颗粒对该模型小鼠的影响,从而推测出紫癜康颗粒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通过对ITP辨证规范的权威文献包括《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简称《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原则》)、6个版本的高等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内科学》,通过对以上几类权威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了解到权威文献中对该病在辨证问题上的差异情况。从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199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20年里关于中医治疗ITP的期刊文献。从中选取辨证比较明确的文献67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回顾性考察分析了学术界对ITP的辨证情况。通过免疫法造模,建立ITP小鼠模型。模型组与正常组每天给予蒸馏水0.4ml/20g的比例进行灌胃,其他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每日一次,共给药14天,于造模第十五天处死各组小鼠,获取血、骨髓等实验材料。对ITP模型小鼠整体状态、体重、紫癜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进行比较,并比较不同剂量紫癜康颗粒治疗及其他治疗组对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及骨髓中多种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结果:1.通过对权威文献、学术界ITP辨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证标准并不统一。表现在《标准》《原则》与各版本《中医内科学》教材之间,本病辨证大体比较集中,但不完全一致,没有统一的标准,症状复杂多样,互有异同。临床辨证各行其是,在权威文献辨证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离散。同证异名、同症异名现象十分普遍;各证所属的症状臃肿繁杂,且存在大量复合和交叉症状,关键是各证所属症状多数来历不清,使各辨证标准形同虚设。症状名称不规范。在该病的中医辨证症状中,多次出现不规范的中医症候名称,甚至将西医理化诊断指标参与中医辨证诊断,使得中医辨证上产生混乱。2.模型组小鼠体重较正常组小鼠明显下降,各给药组治疗后小鼠体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造模后ITP小鼠躯干近四肢处出现皮下肉眼可见的紫斑,经过给药组治疗后有所减轻;外周血小板计数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髓细胞中IL-3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均降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IL-6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高剂量组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IL-1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中剂量组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TPO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组的含量均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TGF-β1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紫癜康高剂量组、紫癜康低剂量组均明显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IL-3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和高、中剂量组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IL-6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对照组、西药对照组和中、低剂量组均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IL-1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治疗组均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TPO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均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TGF-β1mRNA相对表达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各剂量组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对照组、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均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病辨证中,证名繁多,逻辑关系混乱,虽来自临床却存在脱离实际的状况。因此,学术界应该结合病情,去伪存真,统一称谓,删繁就简,尽快实现ITP证名和辨证数量的规范。只要剔除与该病无关的症状,理清证与症状之间的逻辑关系,确定与证有从属关系的症状,剔除无关的症状。只有全面删除与该病毫无关联的症状,结合临床实际整理规范同症异名、交叉重叠的症状和舌苔脉象,把症状限控在合理、规范的范围内,自然会把那些空穴来风的证或数证兼杂的复合证一并减下来,才能实实在在把学术界纷杂混乱的证减下来,实现为证“减肥瘦身”的目的。接下来,再确定一个好的预调查量表,对实现前瞻性辨证规范十分重要。对收集到的信息数据通过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明确各组症状集合,再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各组症状集合的证的属性。在此基础上,经过学术界的反复验证,才可确定为普遍认可的辨证规范,进而上升为行业内的辨证标准。2.紫癜康颗粒可能是通过降低骨髓IL-3、IL-6、IL-11、TGF-β1含量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升高TPO浓度及其mRNA相对表达量来达到升高外周血小板计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