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富硒绿茶及茶多酚纳米脂质体的制备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叶是深受各国喜爱的全球消耗量最大的饮品之一。茶叶中富含多种有益的健康成分,但传统饮茶方式以"开水冲泡"为主,只能浸出茶叶中的部分营养成分,不溶性或难溶性成分,如绝大部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部分矿物质等仍留存于茶渣中以废物形式扔掉。随着人们对茶叶保健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由"饮茶"向"吃茶"方式转变的观念逐渐被认可。超微粉碎技术是近年来得到发展和应用的加工技术,超微粉体因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良好的分散性、吸收性、溶解性和生物活性等,成为当前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超微粉碎技术的逐渐成熟,为食品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在本论文中,我们主要完成了以下研究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1、按照国家发明专利《ZL03112724.X:一种富硒茶叶的生产调节剂及其用法实施》制备富硒绿茶,采用气流超微粉碎、行星式球磨超微粉碎和振动磨超微粉碎三种方法制备了超微富硒绿茶和普通绿茶粉。经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超微富硒绿茶和普通绿茶粉粒径分布分别为D50 = 6.038 μm和6.237 μ(气流粉碎)、D50 = 3.398 μm和3.462 μm(行星式球磨粉碎)、D50 = 5.248μm和5.821 μm(振动磨粉碎),在透射电镜下均呈现不规则细小碎片;2、比较了超微粉碎前后茶叶中主要理化指标(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和叶绿素等含量)的变化情况,发现随着粒径减小,破壁作用和粒子效应使绿茶中可溶性固形物和游离氨基酸的溶出率增加,但同时又加速了不稳定成分茶多酚的氧化,导致其含量有所降低。3、评价了超微富硒绿茶体外清除胆固醇和抗氧化作用。各样品的胆固醇吸附能力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强,且超微富硒绿茶吸附效果高于普通绿茶,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超微富硒绿茶>富硒绿茶>超微普通绿茶>普通绿茶。各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顺序为Trolox>超微富硒绿茶>超微普通绿茶>富硒绿茶>普通绿茶;抑制亚油酸过氧化物的抗氧化活性顺序为:Tolox>超微普通绿茶>普通绿茶>超微富硒绿茶=富硒绿茶。4、初步探索了茶多酚纳米脂质体最佳制备条件:茶多酚质量60 mg,蛋黄卵磷脂质量300mg,胆固醇用量60mg,VE 15mg,乙醇用量4.5 mL,水合时间30min,水合温度60℃。
其他文献
以荷叶乙醇提取物为材料,研究其抗氧化性和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荷叶乙醇提取物的主要功能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性,浓度为1.25mg/L时即可达到过氧化氢自由基的
《桂花蒸·阿小悲秋》的主人公是一位底层劳动者,这在张爱玲的早期小说中是一个特例。但这种人物身份并没有对小说产生突变性的影响,小说在取材、艺术手法、表现内容等方面,
较详细的介绍了我国淡水鱼鱼糜的稳定性、凝胶性、凝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情况 ,对淡水鱼糜及其制品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基于高等教育评估以寻求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已然成为共识,以"大数据"分析为质量发展提供"循证"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逻辑。当下民族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正逐步扩
在尚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情况下,我国开始了第二次现代化,两次现代化的交错叠合使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处于极其复杂的境地。在此背景下,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
传统的热加工技术对食品品质,尤其是食品中众多功能因子的破坏作用难以避免。相比而言,超高压、功率超声、脉冲电场等非热加工技术能降低产品中具有健康功能的活性因子的降解
纯棉针织物活性染料短流程堆置染色具有染料固色率高、节水、节能、生产成本低等优点。本研究以未经过前处理的纯棉针织物为染色目标,用活性染料SNE红、SNE黄、SNE蓝、SNE黑
介绍了设计高效率开关电源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给出了设计关键环节电路参数的依据,并进行了Pspice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其有效性,在兼顾小型化的同时,满载效率达到91%.
以沈阳市青年公园为对象进行POE使用状况评价研究,通过对青年公园活动的老年人基本情况与活动场地的相关调查研究,总结园内老年人使用中出现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
<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是一种多发于儿童肾脏和胆道系统的严重单基因遗传病[1],以肝门静脉系统发育不全为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