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开埠之前,青岛在山东地区的贸易中,就具有一定的贸易规模,贸易地区也兼采南北。只是由于烟台开埠更早,具有先发优势,开埠前的青岛在贸易地位上与烟台还存在差距。同时,开埠之前的青岛还是主要以南方的沿海口岸为贸易对象,以南北方的主要特产作为贸易内容,这些都为胶海关开关后,青岛贸易规模的高速发展、贸易地位的快速提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898年,德国通过武力占有胶州湾,租借青岛,近代青岛的港口贸易由此开始。之后的三十余年,青岛相继经历了德国与日本的殖民,之后又被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接管,一系列的战争与政治动乱,自然影响到青岛的经济贸易和社会发展。不过综合来看,开埠后的青岛在经济发展方面呈现出总体上升,间或起伏的特点。这一时期,随着烟台、青岛与潍县等港口的相继开埠,山东省的经济模式也逐渐由传统的小农经济向近代化市场经济转变。一方面,由于政权更替,青岛在开埠后三十余年中的主要国际贸易对象由德国转为日本,贸易结构也随市场需求改变。同时,进口的洋货也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随着青岛港的建立与自由港制度的完善,胶济铁路的修竣,以青岛为枢纽的交通运输网逐渐完备。1840年以后,中国的近代化首先发生于沿海口岸城市,再通过交通干线延伸至内陆地区。但是,这个过程不是单向扩展,而是港口与腹地之间凭借进出口贸易进行的双向互动。一方面,青岛腹地的花生、烟叶、草辫和以牛只为代表的畜产品等货物的出口源源不断,这些出口土货的需求主要来自国内港口,例如天津、上海和广州等地。另一方面,青岛港口同时也进口棉花、面粉、纸烟、高粱等物品,以满足广大腹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从整个近代青岛的贸易演变的进程来看,1898—1936年的青岛贸易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埠前的青岛只是开展零星的沿海贸易,贸易机构还主要依附于烟台,贸易结构也不成规模。开埠后的青岛贸易虽有起伏,但总体形势趋于良好,并且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的贸易网络,发展并巩固了腹地范围。开埠后的青岛不仅深刻影响了胶东地区的贸易格局,同时在山东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