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支护围岩系统的接触作用分析方法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H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隧道工程是一个由岩土材料与多种支护构件共同组成的复杂开放巨系统,具有多场、多体、多尺度复杂耦合作用的特点。在这个巨系统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接触面或材料界面,例如节理裂隙面、不同支护构件与围岩的接触面。这些界面是支护—围岩系统应力与变形传递的重要媒介,存在着复杂的连续—不连续力学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局部应力集中效应,会对隧道系统的整体力学响应产生严重影响。因此,精确地计算支护-围岩系统的复杂接触耦合作用对隧道工程的精细化设计与安全性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将围绕支护与围岩的接触作用,采用计算接触力学理论与复变函数方法,结合前沿领域内的创新性成果,建立具备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隧道力学计算方法,并开发相应的力学分析软件,以期为揭示隧道工程复杂多体相互作用的机理提供有效的计算手段。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概括如下:(1)发展了不同支护结构与围岩耦合分析的数值接触算法。根据不同支护结构的几何特征,将管棚、锚杆以及混凝土衬砌的加强构件分别简化为梁单元、杆单元或三维平面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支护—围岩系统耦合分析的“线—体”与“面—体”接触算法。本文所发展的接触算法采用了dual Lagrange乘子来施加支护构件与岩土材料之间的接触约束,可以用极低的计算代价来缩聚额外引入的乘子自由度,从而得到条件数良好的正定矩阵,有效地避免了目前常用的接触算法恶化有限元系统矩阵性态、造成线性方程组求解效率低下的弊端。此外,与商业有限元软件Abaqus中内置的“线—体”以及“面—体”耦合算法相比,本文方法不会产生任何的应力非物理振荡现象,因而具备更高的计算精度与稳定性。最后,应用上述方法对管棚支护的超前支护机理、围岩与锚杆界面的黏结—滑移行为以及不同加强构件作用下初期支护的变形破坏特性进行了分析。(2)提出了块状岩体隧道多体交叉接触问题的高性能数值算法。常规有限元方法在分析块状岩体交叉接触问题时,通常会因为过约束而导致计算精度较差、非线性迭代难以收敛。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逐片分解原理的高效接触算法。该方法将岩块接触面重新划分成若干个接触片,并分别构建独立的dual Lagrange乘子空间。为消除常规方法中经常出现的过约束问题,提出了子矩阵缩聚法来逐个消除每一个接触片上的过约束方程,从而获得条件数良好的正定矩阵,可以大幅度提高线性方程组求解效率。与既有方法相比,本文方法额外引入的计算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具备极高的计算精度与求解效率,非常适合于隧道工程交叉接触问题的大规模数值计算。最后,应用上述方法对交叉接触条件下块状岩体隧道的力学响应特点进行了系统性分析。(3)建立了衬砌—围岩界面复杂接触力学行为的解析方法。混凝土衬砌与围岩的接触分析属于非线性混合边值问题,在解析方法层面还缺乏有效的计算手段。为此,本文尝试将前述数值计算方法中的一些理论引入到复变函数解析方法中,突破现有解析方法难以求解非线性接触问题的瓶颈。以此为思路,首先根据文献调研结果将衬砌—围岩界面上的接触行为划分为摩擦接触、局部脱空以及松散接触三种模式,并利用复变函数法建立了相应的解析计算模型,给出了衬砌与围岩接触分析的基本力学方程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数值算法中的互补函数实现了衬砌—围岩界面接触状态的准确判断,并利用点匹配法成功解决了混合边值问题求解困难的难题。之后,针对接触问题的非线性特点,提出了一种高效的迭代求解方案,由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用于求解隧道复杂接触力学行为的解析方法。最后,应用上述方法对衬砌—围岩界面的摩擦接触问题以及隧道病害中常见的衬砌背后空洞与松散接触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研究。(4)开发了支护—围岩接触耦合分析的有限元软件与复变函数解析计算程序。以本文所建立的“线—体”、“面—体”以及交叉接触算法(含“面—面”接触算法)为核心,综合有限元理论中的前沿成果,开发了一套隧道工程接触力学分析的有限元软件Cafte,可以实现围岩与管棚、锚杆、混凝土衬砌等支护结构的三维弹塑性接触耦合计算。以本文所提出的非线性摩擦接触解析计算方法与扩展复变函数法为基础,开发了一套解析计算程序ECVM,可以实现任意形状隧道衬砌与围岩接触相互作用的平面问题求解。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通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计算密集型车载应用对网络和计算性能的需求不断攀升,使得车联网的数据处理压力不断增大。由于长距离通信时延大,单纯依赖云计算已不能完全缓解车联网的压力。靠近用户侧的边缘计算因灵活的资源调度管理可缓解车联网的压力,近年来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将边缘计算应用到车联网场景,可以增强车联网网络边缘的通信、计算、存储/缓存功能,实现系统快速响应,从而推动自动驾驶终极目标加速落地。然
学位
数字图像及视频等多媒体是当今社会人们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然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与深度学习技术的流行,使图像编辑软件不断成熟、伪造图像愈加逼真。这些现象引起了人们对图像原始性及真实性强烈的质疑,也对数字图像取证技术带来了严峻的考验。特别地,在图像篡改过程中,篡改者常使用滤波、增强、压缩等润饰操作,以抹除篡改痕迹或提升图像视觉质量。因此,图像操作取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现有的图像操作取证算法
学位
面孔加工在人类发展和社会交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面孔加工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对其神经机制的探讨有助于探查大脑功能运作的基本机制问题。因此,面孔加工神经机制一直是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这种无创神经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面孔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相对于传统方法,该技术不但能对大脑的组织形态和神经活动进行精确和定量的记录与测量,还可以借助信息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信号和图像
学位
城市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进入热潮,随之引发的上盖建筑振动及噪声问题日益凸显。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将面临诸多新问题,如振源特性发生变化、传播路径机理不清、振动噪声排放标准缺少依据等,因此造成了振动噪声的预测及减振降噪措施的设计和落实非常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其中,上盖建筑的振动传递机理是一个关键性的基础问题。基于此,本文基于一种准解析的波-谱分析方法,聚焦于上盖建筑的振动传递机理,得到了一种快速的振动计算方法
学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膜结构以其大变形及几何与材料非线性等特点,在现代工业中有着广泛且重要的应用。而由于兼具多场敏感性、动力软弹性及粘弹性等诸多优势,基于软材料的柔性膜结构往往能产生更为复杂的三维甚至多级表面形貌,并实现形貌间的多重转换,因此在生物医学、智能结构、航天军工等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柔性膜元件的研发与使用,对元件变形的远程控制,以及模态演化过程调控的研究变得更为紧迫。本论文聚焦于液
学位
机器翻译是人类打破语言屏障、实现语言互通的关键技术,也是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因此,机器翻译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当前,神经机器翻译在捕捉词与词的语义关联以及句子翻译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机器翻译技术。面向篇章的神经机器翻译在融合篇章上下文信息方面的研究也涌现出很多成果。然而,当前篇章神经机器翻译在建模篇章内句子或小句间的篇章结
学位
随着我国“公交优先”战略的落实,各大城市的常规公交服务体系逐渐实现规模化,极大的提升了居民的出行体验。然而由于近些年城市交通拥堵常发、公交线网运行受影响明显,导致常规公交系统运行可靠性下降(如不准点、候车时间长等问题),导致了城市的公交分担率呈下降趋势。公交可靠性评估作为公交线网调整与运营调度策略优化的基础,对于提升常规公交吸引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然而传统的公交网络拓扑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单纯从宏观
学位
晶界和相界是金属材料中最常见的二维缺陷,其结构的演化与材料的塑性变形和相变机制密切相关。通常来说,晶界或相界面的迁移可以通过原子从界面一侧热激活跳动到另一侧实现,也可以通过位错的运动实现。同时,界面的一些微观缺陷(例如台阶和界面位错等)的迁移和运动也与界面迁移行为相关。近年来,有关镁、锆、钛金属中孪生机制的研究发现,由于密排六方金属复杂的晶体结构,均匀切变不能保证所有晶格点都能在变形后与基体形成对
学位
高速铁路轮轨周期性磨耗(车轮多边形、钢轨波磨)的激扰主频一般高于500Hz,具有显著的高频动力特征。轮轨周期性磨耗会加剧轮轨动态相互作用,造成结构关键零部件的疲劳断裂,成为影响列车安全运行的重大隐患之一。现场调研表明高速铁路轮轨周期性磨耗的形成与复杂服役条件下无砟轨道系统振动密切相关,然而既有对轮轨周期性磨耗研究很少考虑无砟轨道系统宽频振动行为,高速铁路轮轨周期性磨耗的形成机理仍不清楚且控制措施不
学位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设备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安全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承担着实时监督、控制和协调列车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任务。这种保障城轨交通安全和运行效率的特殊作用,也给信号设备系统自身的可靠性和维护工作提出了严格要求。城轨信号设备系统由车载和地面两部分的众多控制和基础设备组成。由于设备老化、使用寿命到期以及外部环境侵蚀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设备或整个系统的故障失效。故障诊断作为检测、隔离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