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后的中英关系与“华夷之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夷之辨”是中国传统的封建王朝处理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重要思想,并且在此思想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包括周边诸多国家在内的朝贡关系体制。鸦片战争前后,英国为谋求在华贸易市场,视中国传统“华夷”思想及其体制为其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障碍,于是从英国政府、商人到传教士等都采取积极的措施力求打破这一体制。由于“华夷之辨”思想的根深蒂固,中英交涉中英国人逐渐相信武力是解决其在华所遇阻力的主要手段。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朝社会各个阶层对“英夷”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君、臣由严守华夷之道、一致排外到不得不以放弃部分华夷体制换取一时安宁;百姓的反英情绪则更为高涨。随着政府立场的变化,官民关系由鸦片战争初期的一致对外转向破裂,清政府逐渐成为调停“民”与“夷”的中间人的角色。通过“华”与“夷”地位变化比较,从而更加理性地认识和把握鸦片战争时期思想文化的转变。本文分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论述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回顾目前学术界对“华夷之辨”思想研究的状况,发现对清季社会各阶层在“华夷”态度上不同而又不断变化的研究方面的不足。同时也力求对鸦片战争时期的中英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正文部分主要有三章。第一章,主要论述中英在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华夷”与“平等”的外交思想,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孕育了封闭与扩张的国际关系体制,正是两国外交思想与体制的对立推动了中英在鸦片战争前后华、“夷”矛盾的发展。第二章,主要论述英国社会各个阶层在冲击“华夷”体制过程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及各自产生的效果与影响。鸦片战争前英国采取措施的有限性推动其用战争作为打开中国大门的手段,最终《南京条约》从改变交往方式、瓦解广州体制等方面冲破了顽固的华夷观念。第三章,主要论述英国的军事侵略冲击下,清社会君臣关系与官民关系的对英态度变化。传统官民共同抗“夷”逐渐转为清政府成为“民”、“夷”的调停人,官民关系走向对立,这种关系的变化反映了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对中国传统思想与社会关系的冲击。结语部分,进一步论述“华夷之辨”思想的存在本是清政府防卫外人入侵的一种手段,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英国侵略的步伐;英国的侵略又进一步推动了清社会关系的变化,加速了“华夷”思想及其体制解体的步伐,体现了“华夷之辨”与中英关系之间的互动性影响。
其他文献
企业信访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洞察民情、倾听呼声、协调关系、解决矛盾的一条重要渠道。当前,随着煤炭市场的疲软、波动,各项改革任务不断
美国公路电影类型是西部片之外最能体现美国文化精神的影像类型之一,它风格化的影像体系和文化主题、松散而富有弹性的叙事模式以及对现代性流动的热切关注与表达,从不同层面
近几年中国乳业迅猛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食品行业增长最为迅速、增幅最大的产业。但在乳制品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其自身的管理能力,尤其是危机管理能力滞后,难以与其发展速度同
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丰富的公共产品和社会资源,人们开始重视各个领域中的公平问题。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教育资源的优化共享和教育质量的全
教材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标准的不断变革,促使英语教材随之不断更新。对课标的深入理解及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是英语教师的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用户的规模空前扩大,互联网广告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实时竞价(Real Time Bidding,简称:RTB)广告投放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投放模式应运而生。它有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页数量和页面内容迅速增加,互联网广告也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期。广告的展示机会,被浏览的次数,被点击的次数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
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然而基于区域性经济社会差异及地方政府的综合考量,在落实
本文基于神经网络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网络解耦控制方法,该方法以被控对象的一组实测数据作为样本,训练出用神经网络描述的逆动力学模型,并将它作为解耦控制器投入到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