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及其不同地理居群的nrDNA ITS1序列的比较分析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fjyas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菜粉蝶(Pieris rapae Linnaeus)属于世界性分布的昆虫。由于人为因素的结果,可能17,18世纪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各地也都有分布。目前,关于蝶类高级分类阶元的科学界定目前还存在一点疑点;同时,有关它们基因组水平上的分子进化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还未见任何报道。本研究以菜粉蝶东方亚种为粉蝶科的代表性材料之一,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长PcR技术和引物步移法扩增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同时对其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另外,对已经报道的蝶类几个主要类群代表种类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了初步比较和分析,重建了蝶类主要类群的分子系统树,籍此进一步探讨粉蝶科在蝶类中的系统发生地位。另一方面,虽然有关菜粉蝶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已屡见不鲜且较为深入,但关于菜粉蝶的系统发育和谱系地理学研究至今报道很少,欠缺种间遗传关系和种内结构分化的理论依据。形态上,它们与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 spamnan)、黑纹粉蝶(Artogeia melete)等比较相似,给其本身的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针对以上的现状,本研究并运用克隆测序法,对我国16个地区共79只菜粉蝶的个体(Pieris rapae)rDNA的ITS.1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并分析。同时,以东方菜粉蝶(Pieris canidia)为外群,重建了它们的系统发生树,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生物地理学分化格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菜粉蝶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 5 157 bp,包含13个蛋白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以及1个非编码的控制区域,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1 196bp,1 474 bp,2 093 bp和393 bp。37个基因的位置与其他蝴蝶的位置一致,有10对基因间存在59 bp重叠,重叠碱基数在1~35 bp之间;基因间隔序列共计13处120 bp,间隔长度从1~46 bp不等,最大的基因间隔是46 bp,是在tRNA“。和tRNA基因之间。2、其基因组成和排列顺序与其他鳞翅目昆虫一致,蛋白质编码基因ATPase8、ATPase6、ND4L和ND6的3端邻接着另一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在蛋白编码基因c0I中,未发现标准的起始密码子ATN(可能存在一个较为特殊但很有可能的六联碱基TTAAAG作为c0I的起始密码子);同时,蛋白编码基因c0I使用了不完全密码子T,这些不完全终止密码子可能通过mRNA加工过程中的多聚腺苷酸化形成完整的终止密码子1从。菜粉蝶22个tRNA共出现了28对错配,且tRNA未形成典型的三叶草结构,而是在DHU臂上形成了一个7nt结构的简单环。3、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以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构建了基于蛋白质编码基因序列数据的11种代表性蝶类的系统树,结果表明风蝶类(包括风蝶和绢蝶)为一大支系;粉蝶类、灰蝶类与蛱蝶类(包括蛱蝶、珍蝶)构成另一大支系。4、所测16个地区共79只菜粉蝶的ITs一1序列长度介于337~458bp之间。经序列比对后,在347个位点中共有281个保守位点,63个变异位点,16个简约信息位点和47个单突变位点;AM()VA软件分析其核苷酸多态性指数(Nucleotide dix,ersity)pi为O.014,每位点Theta(per site)Eta为O.04 1;共检测出48个单倍型(ICaplotype、)序列,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s diversity)的频率为0.989: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351(P<0.05)。4、系统发生分析表明菜粉蝶各地理居群的基因单倍型与其地理分布之间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然而,系统树显示,该蝶种在我国的最早建群事件可能发生于辽宁及北京一带,其后,通过幼虫寄主植物的水陆运输以及成虫的迁飞向我国的其它地区扩散。
其他文献
Pardoux和Peng在文献(1990)首次提出非线性倒向随即微分方程理论(简称BSDEs),由于它在随机控制,金融数学,偏微分方程解的概率解释应用而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发展迅速.此外我们还讨论其它的BSDEs,例如, Gegout-Petit(1995)介绍了含一个凸函数次微分算子多值极大单调条件的BSDEs,此后人们研究了这类BSDEs解的性质和它的偏微分方程黏性解的概率解释.此外, Par
本文我们研究了一类广义(α,β)-度量F.其通过一个黎曼度量α,一个非零一形式β,和一个光滑函数φ(b2,s)定义.F=αφ(b2,s),b=||β||α,s=β/α.广义(α,β)-度量是Finsler几何中重要而具有良好理论价值的一类度量,余昌涛在他的博士论文中以Minkowski范数标形的对称性作为切入点,明确了(α,β)-范数的几何意义,这类度量不仅包含了原有的(α,β)-度量,还包含了一
鸭儿芹(Cryptotaenia japonica Hassk.),又名鸭脚板,属于鸭儿芹属(Cryptotaenia DC.)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为药食两用植物,嫩苗及叶可供蔬食,全草及根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及果可入药,果实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油漆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还不多,主要集中在对其营养价值的分析、挥发性成分研究、功能性及毒理研究、形态解剖学研究以及种子特性研究等方面
本文主要研究了J-环,CN-环的(强)正则性,全文共分二章.第一章通过例子说明J-环与约化环,ZI-环,拟ZI-环不具有包含关系.研究了J-环的强正则性,证明了当R是J-环时,如下条件等价:(1)R是强正则环;(2)R是左(右)SF-环;(3)R是左GP-V-环,且R的每个极大本质左(右)理想是GW-理想;(4)R是左弱正则环,且R的每个极大本质左(右)理想是GW-理想.第二章主要研究了CN-环的
本文分成两个部分,共三章.第一和第二章,我们分别在复空间形式和四元射影空间中研究常数量曲率的子流形,得到了这类子流形的一个分类.在第二部分里,我们研究了拟复空间即广义的复空间形式中的2-调和子流形,得到了一些刚性定理,并推广了相关结果.此外,我们在附录一中给出了一类多项式(α,β)-度量成为射影平坦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并且构造了一类旗曲率K=1的射影平坦Finsler度量.
近年来,随着激光冷却和囚禁技术的发展以及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在部分原子体系中的实现,原子极化率和色散系数的计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在这一背景下开展碱金属原子间长程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概括地说,本文联合运用模型势方法和稳定变分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基态碱金属原子间的长程相互作用。其优点在于:模型势方法便于确定碱金属原子的基态波函数;稳定变分方法便于计算原子的极化率和色散系数—计算精度高且收敛迅速。具体
自从OCS分子被证明是一个超冷纳米液滴的理想“探头”以后,近些年来实验和理论上对稀有气体(Rg)原子和OCS分子组成的体系的光谱研究越来越关注。这些研究致力于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弱束缚分子动力学。本论文对Kr-OCS体系的势能面和束缚态能级作了系统的研究。采用超分子耦合簇理论CCSD(T)方法,以及由原子中心高斯基组(对Kr原子采用考虑相对论效应的有效核势(ECP)基组aug-cc-pVQZ
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 IDH)是三羧酸循环中的关键酶之一,以NAD+或NADP+为辅酶催化异柠檬酸氧化脱羧,生成-酮戊二酸,CO2和NAD(P)H,为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及为氨基酸合成提供前体物质。根据辅酶特异性,自然界中的IDH可以分为两类,NAD-依赖性IDH (EC1.1.1.41, NAD-IDH)和NADP-依赖性IDH (EC1.1.
原子激发态的光电离截面是原子光电离动力学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指原子与光子相互作用时,原子从某个能级发射出一个电子的几率大小。本实验运用饱和技术准确测量了过渡金属Ti、V、Cr、Fe和Co原子部分激发态光电离截面。实验结合激光烧蚀技术和超声分子束技术制备自由原子,通过共振增强多光子电离研究原子激发态光电离,光电离产生的离子由飞行时间质谱仪检测。在275nm-365nm波长范围内,研究了过渡金属原子
第三纪孑遗植物进化历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探讨气候环境变迁对生物的遗传组成、种群分布格局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而且可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理论指导。本研究在广泛群体取样的基础上,利用mtDNA(nad1、nad4)和cpDNA(trnS-trnG、rpl16)基因片段对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地区、进化历史悠久的重要森林树种黄山松及其近缘种(分布于琉球群岛的琉球松和分布于台湾岛的台湾松)展开了谱系生物地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