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经过经皮超声治疗前后斑块大小的变化,以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与经皮超声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的关系。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自大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住院的并且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颈动脉轻中度狭窄的患者,共60例,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40-85岁,平均年龄65.07±8.74岁。共分为两组,A组(n=30),即单侧斑块组,主要为单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给予超声治疗;B组(n=30),即双侧斑块组,主要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者或轻中度狭窄的患者,该组分为两个亚组:B1组:一侧给予单纯药物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B2组:另一侧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经皮超声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超声治疗)。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体重、身高、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脑梗死病史等一般资料,并且记录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G)、D-二聚体、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等血液指标的检测结果以及记录治疗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长度(Length before treatment,Lb)及厚度(Thickness before treatment,Tb)、治疗后斑块的长度(Length after treatment,La)及厚度(Thickness after treatment,Ta)、斑块的长度变化(Lb-La,,△L)及厚度变化(Tb-Ta,△T)。运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组与B组的一般资料,即性别、年龄、糖尿病史、脑梗死病史、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病史,以及治疗前FIB、D-二聚体、Hs-CRP、Hcy、TC、TG、HDL-C、LDL-C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La与Lb相比及Ta与Tb相比,A组、B2组均减小,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B1组治疗后斑块大小较治疗前无明显减小,无统计学差异。3、A组治疗后TG、LDL-C、Hcy、FIB、Hs-CRP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减小,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TC较治疗前有所减小,治疗后HDL-C、D-二聚体较治疗前有所增大,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B1、B2两组治疗后TC、Hcy、TG、FIB、LDL-C、D-二聚体、Hs-CRP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有所增大,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4、A组与B2组治疗前长度及厚度分别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与B2组的△L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A组与B2组的△T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5、A组与B2组的△L百分比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2组的△T百分比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6、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示Tb对△L及△T均有影响(P<0.01)。性别、年龄、BMI、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脑梗死病史、吸烟史、TC、FIB、TG、、Hcy、HDL-C、D-二聚体、LDL-C、Hs-CRP对治疗前后斑块的大小变化无显著影响。结论1、经皮超声治疗可以减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2、经皮超声辅助药物治疗斑块的效果更佳。3、治疗前斑块的厚度是经皮超声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梗死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二聚体、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等水平对疗效无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