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DDP+5-FU/CF方案时间调节诱导化疗加放疗临床前瞻性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

来源 :贵阳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ji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随机研究方法对比观察鼻咽癌DDP+5-FU/CF方案时间调节诱导化疗加放疗与常规化疗加放疗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为鼻咽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模式。  方法:分析2003年4月~2004年1月收治的60例鼻咽癌初治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本研究随机分为时间调节化疗组(CC组)30例和常规化疗组(RC组)30例,CC组DDP总量80mg/m2,分三天给药,于每天上午10:00开始,至22:00结束;5-FU750mg/m2·d,共给药三天,于每天22:00开始,至翌日10:00结束。CF200mg/m2·d,每天22:00开始给药,按常规输液速度,连用3天,14天一周期,共2周期。RC组用药量同CC组,DDP与CF每天10:00开始给药且均按常规输液速度进行,5-FU每天24h持续输注,连用3天,14天一周期,共2周期。两组诱导化疗两周期后均用直线加速器给予面颈联合野+颈前切野照射。DT40Gy/4周后缩野改为耳前野+颈前切野和电子线照射30Gy/3周,鼻咽部DT70Gy/7周、颈部转移区域DT60-70Gy/6-7周,颈部预防量DT50Gy/5周。近期疗效采用WHO的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远期不良反应按CTCAE3.0评价标准进行分级,并统计1年、3年、6年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统计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组间生存率差别。  结果:CC组和RC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36.7%和20%,有效率分别为96.7%和73.3%,其CR和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局部复发5例,其中鼻咽部复发1例,颈部淋巴结复发3,鼻咽和颈部淋巴结同时复发1例,RC组局部复发12例,其中鼻咽部复发5例,颈部淋巴结复发4例,鼻咽和颈部淋巴结同时复发3例。CC组和RC组平均局部复发时间分别为34.5个月和27.9个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局部复发率为16.7%,RC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发生远处转移16例,RC组14例,平均转移时间分别为23.8个月和28.7个月(P>0.05)。CC组远处转移率为53.3%,RC组为46.7%,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期不良反应比较:张口困难、放射性口干燥症、放射性中耳炎、颈部软组织纤维化,均无明显差别。CC组1、3、6年总生存率为96.7%、73.3%、60.0%,RC组为96.7%、66.7%、50.0%。CC组1、3、6年无瘤生存率为90.0%、66.7%、46.7%,RC组为83.3%、63.3%、43.3%。CC组1、3、6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90.0%、66.7%、46.7%,RC组为90.0%、63.3%、43.3%。CC组1、3、6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6.7%、73.3%、50.0%,RC组为96.7%、63.3%、43.3%。CC组1、3、6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0.0%、66.7%、46.7%,RC组为90.0%、63.3%、46.7%。两组各生存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鼻咽癌DDP+5-FU/CF方案时间调节诱导化疗加放疗近期疗效好,可减轻近期毒副反应,但远期不良反应无明显改善。能延长局部复发时间并降低局部复发率。在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疾病进展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还需进一步的大宗病例和随机研究加以证实。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的制备  [目的]  探讨制备理想的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方法,为研究VD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  [方法]  将通过筛选的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VO(机体耗氧量)反映机体的代谢需求和代谢水平的高低.该研究通过对比安氟醚和七氟醚两种吸入麻醉药对腹部手术机体耗氧量的影响,观察分析两种醚抑制手术创伤应激引起机
目的:制备新型心肌灌注显像剂Tc-N,N-亚乙基-二(乙酰丙酮亚胺)二[三(3-甲氧基-1-丙基)膦](Tc-Q3)并完成其实验研究,以期为开发一种潜在心肌灌注显像剂奠定基础.方法:用多元正
广播电视机房接地系统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与运行。随着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广播电视机房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设备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虽然表面上看似非常具
目的:  探讨口服胃窗超声造影联合静脉超声造影(超声双重造影,doublecontrast-enhanced ultrasonography,DCUS)对胃间质瘤(GST)的诊断及生物学行为评价方面的价值。  方法: 
目的:为深入研究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一个简单可行的动物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检测血浆PDGF含量在酒精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结论:灌胃为一种简单可行的造模方法;PDGF可
该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对IL-1α在眼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探讨,在国内外首次报道了动物眼内IL-1α作用下玻璃体视网膜VEGF表达升高,眼底新生血管形成,并得出以
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临床病人呼吸性酸碱平衡的改变对维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作用的影响,并观察二氧化碳蓄积对新斯的明拮抗效应的影响.结论:呼吸性酸中毒可使维库溴铵神经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