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褐孔菌代料栽培期间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hongshan_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以采自中国、芬兰、朝鲜、俄罗斯及日本等5个不同国家及地区的桦褐孔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代料栽培,分别在接种后的第20、40、50、70、85、100、110、130天共8个时期进行取样,测定包括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淀粉酶及蛋白酶在内的9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菌株进行了添加GA、KT、2,4-D及6-BA的处理,研究其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菌核形成及胞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不同国家的桦褐孔菌菌株菌丝颜色、长势、长速、菌核形成情况各有不同,中国、芬兰和朝鲜菌株产生了菌核,中国菌株的菌核干重、生物学效率及多糖产量显著高于其余两个菌株,生物学效率达到27%。2不同桦褐孔菌菌株代料栽培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CMC、FP酶在菌丝生长阶段及菌核成熟时期酶活性较高;HC酶与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均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出现多次波动,但蛋白酶活性远高于HC酶;不同菌株的漆酶活性不同,表现为菌丝生长时期酶活性较高,但菌核形成时期产生菌核的三个菌株酶活性高于另外两个菌株;多酚氧化酶、淀粉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较低,但除了过氧化物酶以外其余四种酶表现为菌丝生长期酶活性高于菌核形成期。3对中国菌株进行了添加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处理,各处理均有菌核产生,2,4-D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KT及2,4-D处理显著提高了菌核产量,6-BA、2,4-D和KT处理的桦褐孔菌菌核多糖产量明显高于对照。6-BA处理在菌核形成期及菌核成熟期的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综上所述,桦褐孔菌菌株代料栽培过程中以分解非木质素类物质为主要营养来源,但菌核形成时期充足的木质素营养是形成菌核的决定性因素;菌丝生长与淀粉酶活性呈现正相关;菌核形成时期漆酶活性决定是否形成菌核,菌核产量与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成正比关系。
其他文献
在英美文学评论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对其产生影响,其中文化差异对其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本文将首先介绍一下英美文学与英美文学评论的相关内容,然后从文化形式上的差异、文化
普世价值、理性、信仰和血缘被称为四大维系方式,人类社会经历了这四种维系方式。在不同的文化时代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文学发展风貌,是因为不同的维系方式推动促进了文学价值的
在文学体系中,悲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它能够引起人们现实和心灵的激烈碰撞,因而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而中西方由于具有不同的地理环
本文围绕脂肪酸去饱和酶(Fatty acid desaturase,FAD)编码基因在桃果实香气物质形成中的功能,以南方主栽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Prunus persica L.Batsch cv Hujingmilu)为材料,
基于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的拷贝数对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和遗传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基础,检测转入受体的外源基因的拷贝数便成为鉴定转基因植物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利用Taq
这些年读了不少这类新闻“故事”:某市长(或省长、部长、华裔外宾、人大代表等)因没有显示身份,被营业员(服务员)当作普通中国人处理了,也就是说给窝囊气受了;待吃瘪受气者